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镜像

历史的镜像

  • 字数: 29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钱晶晶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28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三门塘村落空间为切入点,通过三门塘家族的谱系建构、宗教风水观念、历史记忆、村落组织、性别、仪式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与空间的关系,呈现了不同类型的空间,不仅进行共时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也关注了在三门塘不同历史时段,村落空间受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影响而发生的诸多变化。通过对不同类型空间的论述来呈现不同层面的历史镜像,不仅仅用留存的资料来书写三门塘的历史,而更注重他们自己如何看待他们的历史,发现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本书对三门塘动态历史过程的叙述和讨论,不仅包括发生在过去村落物质空间的营造过程,也包括了现在人们利用这一空间进行的当下活动。村落空间是不同历史阶段人们意识的一种投射,它映照出某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此同时,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则借由这些物质世界中可感知的符号载体,来理解与记忆意涵着村落权力象征秩序的家族故事、风水传说,发展出区划洁净与危险的禁忌与仪式,建构“是侗非侗”的族群身份认同。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人们对村落文化的延续与记忆,从而衍生村落认同感的基础。本书采用人类学的深度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解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地方志为主的官方历史文献,族谱、碑铭、土地契约、乡规民约等民间文书,以及村民口述的家族故事、神鬼传说、歌谣唱本等田野访谈所得资料作为文章的立论基础。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纵横维度,采用人类学的整体观、结构性的方法以村落去呈现历史,将村落历史解构于村落空间内,提供一个贴近村落文化本质的深描式的历史民族志文本。
作者简介
钱晶晶,浙江金华人,历史人类学博士。1999年至2003年,本科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2003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从张应强教授学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开展一系列的田野调查,获人类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师从陈春声教授、刘志伟教授学习历史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获历史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民族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宗教文化、民俗学、瑜伽文化等的教学与研究。
目录
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