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盟西北领袖杜斌丞

民盟西北领袖杜斌丞

  • 字数: 3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许发宏,山石,杜芳滨 著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1117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6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详尽史料为依据,生动记述了杜斌丞先生从出生到英勇就义的光辉一生,展现了其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旨在纪念和缅怀这位有名爱国民主人士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绩,学习和继承他气贯长虹、视死如归、一腔热血培民主、一颗丹心“走共产党的道路”的崇高信仰和革命献身精神。
作者简介
许发宏,1942年7月生,陕西蒲城人。1983年部队转业后,供职于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作家。主持或参与征编出版《陕西革命英烈传》《陕西中共历史人物传》《陕西党史资料》等系列丛书18卷(本)、300余万字。撰写、出版《西安军事情报组纪事》(与王诗吟合作)、《汪锋传》(民主革命时期)、《秦岭之子――王锋革命传奇》、《照金革命史》专著及文章200余万字。其中:主持编写的《周恩来与陕西纪事》一书获北方15省(市、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汪锋传》获全国党史成果一等奖;采写的《长征路上陕西人》一文获第六届西北五省(区)省报、晚报周末版新闻一等奖;主持编写的《中共陕西历史人物传》系列丛书获陕西省政府三等奖。创作38集电视剧剧本《无形军队》。酷爱书法艺术,现为陕西省楹联学会魏体书法研究院院长。
目录
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代序) 马文瑞 刘澜波 王炳南 孔从洲 常黎夫
前言
第一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菁菁学子 笃学敏思
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
为陕西光复呼号
求学北京高师
第二章 革命教育家
开一代办学新风
依托镇守使署
结识杨虎城
心力交瘁为学子
第三章 瞩目国民革命
庆祝反“围城”胜利
社会考察
“倒井”和救灾
第四章 倡导“大西北主义”
出使兰州
调解“雷马事变”
入甘靖乱
“失此一着 全盘皆输”
靖远起义两襟怀
第五章 谋略巴山南北
杨虎城亲书武志平
巴山协议
中秋汉中行
巴山协议挫折与夭折
第六章 打造西北抗战局面
联络地方实力派
“要善待东北军”
牵线搭桥 联共抗日(一)
牵线搭桥 联共抗日(二)
第七章 兵谏履新省府秘书长
拨乱理政
助杨理局善后
赴沪送别杨虎城
第八章 辅佐孙蔚如主理陕政
“做事要从做人做起”
卢沟桥枪声响起之后
“给八路军帮点忙是好事”
第九章 站在共产党一边
心里装着延安
联络抗日人士
垦务和赈济
第十章 坚贞于抗日民主运动
加入中国民族大众同盟
密会李宗仁
迎着反共逆流奔波
坚持“三反”“三不反”
“不为个人苟且偷生”
“虎狼窝”中仍从容
第十一章 反独裁 反内战 争民主
奉蒋电召赴重庆
参加旧政协会议
蒋介石大骂施淫威
“北极星”就在北边
“决心迎接蒋胡挑战”
卑劣栽赃 身陷囹圄
凛然赴义 气塞苍溟
附录一 后辈说前辈
推荐了我父亲
我爷爷和杜老之谊
马德涵河西之行
“走共产党的道路”
尘封一杯酒 风雨故人来
领导苏联一情报组织
附录二 杜斌丞年表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翻开近现代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便不难发现,所有革命家、改革家、一切爱国志士仁人,都经历了一段或终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艰难曲折历程。他们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在探索,在钻研,在扬弃,孜孜不倦,永不停歇。杜斌丞也和那些革命领袖、先贤哲人一样,自幼年起,就立志于为中华之崛起,为改变陕北家乡、改变中国落后面貌而读书。
     菁菁学子 笃学敏思
     杜斌丞,1888年5月10日(清光绪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县城城隍庙湾,乳名绍儿,兄弟四人,排行为三。
     米脂县,位于陕西无定河中游,古属上郡,今为榆林市所辖。北承榆林,南接绥德,西邻横山、子洲,东靠佳县,与山西临县、石楼隔黄河相望。县境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其名。米脂虽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黄土高原腹部,自古以来却是沙漠边缘的绿洲,高原文化的沃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有西夏太祖李继迁、太宗李德明、景宗李元昊等12位皇帝及其先祖、多位皇后和皇室外戚,有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抗日名将杜聿明,还有许多颇具影响的文化教育界的先贤精英。以传说中的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为代表,米脂盛出美女,一曲“米脂婆姨绥德汉”的信天游早已唱响中华大地。近年来,米脂已荣获中国“文化之乡”“剪纸之乡”“秧歌之乡”“民歌之乡”“石雕之乡”的美誉,境内文物古迹甚多,陕北的旅游胜地,2014年获得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殊荣,古城老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是陕西省目前专享获此“国字号”殊荣的老街。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米脂以及相邻的榆林、绥德三县,历来是陕北23县相对重视文化教育的县份。私塾启蒙教育也相对发达,一些较为富裕人家的子弟走出黄土高坡去西安、三原、太原、北京等地求学者更是屡见不鲜,以此作为开阔眼界,闯荡世界,摆脱贫困,出人头地的“上天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杜斌丞之父杜自敏,虽读书好学,但不善八股时文,屡试科场而不得志,便转过头来严格督责几个儿子好好读书。母亲马氏,出生在米脂杨家沟一户较为富足的人家,从小也接受过私塾教育,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明事理,识大体,教子有方,望子成龙心切,1895年便送7岁的绍儿人县城私塾就读,接受孔孟之道的儒家启蒙教育,起学名丕功,字斌丞,有时也以谐音写作“秉诚”。私塾期间,母亲对小绍儿言道:“我受尽艰辛,只盼你们兄弟都能读书成器,做个有志气的人,有学问的人,在社会上有作为的人。娘对你们希望很大,要学你五姨父小时读书的刻苦自励精神。”
     母亲殷切期望杜斌丞好好读书,杜斌丞也遵从母命,决心立志读书,继续就学,将来做个有作为、有出息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负母亲的殷切企盼。
     正在读小学的杜斌丞,犹如刚刚出土的禾苗,遇到一场及时雨。五姨父高祖宪从外地回乡,创办了一所绥德中学堂,渴求知识雨露阳光,立志拼搏书海的杜斌丞,喜从天降。1906年,进入五姨父创办的绥德中学堂求学。
     关于五姨父高祖宪的经历和创办绥德中学堂的往事,他的外孙女杜如樟这样回忆说:“我的外祖父高祖宪,字幼尼,有时也写作‘又尼’,这是外曾祖父希望他成为又一个孔仲尼,即小孔子。外祖父生长在清末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的外曾祖父叫高树荣,字桂生,也是陕西有名教育家。外曾祖父曾中过解元,不知是清政府还是地方当局给米脂高家门前竖了个旗杆,旗杆上有一面旗帜,所以米脂人称高家院为旗杆院。外曾祖父虽中了解元,但是他拒绝做官,政府几次给他官职都被他谢绝了,可是当地遭灾的时候他就积极出面赈灾。外曾祖父除专心读中国的经书之外,还读了许多西方新的自然科学书籍,对医学、天文、历法、数理、机械论著都有研究。为了研究,他还学外语,他的英语是自学的,平时自学有困难,便主动找了个英国传教士,交上朋友。这个传教士是一位学者,名叫李提摩太,李提摩太对外曾祖父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外曾祖父在家办有家学,所以外祖父就和他的那些侄子们、兄弟们一起在家里读书学习,受外曾祖父的思想影响较大。外祖父晚年时曾经写文章说:‘吾青年时之成长,世界观之形成,受两位大师之影响耳。一位乃桂生先生;一位乃古愚先生。桂生先生者,乃吾之先父高树荣先生也。古愚先生者,乃吾之恩师刘古愚先生也。两位宗师之思想、学识、启迪传授吾辈,两位宗师之人品、道德耳濡目染吾辈。吾之诸多主张与实践与二位一脉相承,且有所发展也。吾不止主张变革,且主张革命。吾参加同盟会,与同志共谋辛亥起义。这就是说外祖父思想成长受这两位老师影响优选。刘古愚是陕西咸阳人,也是有名儒学大家,时有‘南康北刘’之称誉,即南方有康有为,北方有刘古愚。而且他在教育思想上有很多东西是很优选的。外祖父就读泾阳味经书院时,刘古愚对他是很看重的。外祖父经常到古愚先生的书屋去讨教,两人交谈甚欢,有时竟然忘记了吃饭。刘古愚对外祖父的评价也很高。1892年外祖父高祖宪参加乡试,应试文章痛言国是,谓甲午中日之战,中国败北是官场腐败、国贫民弱所致,应遵自强不息之古训,取法西洋,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以雪国耻。文章词严义正,洋洋洒洒,深得房考杨宜瀚的赏识,而主考徐坤担心此文触怒朝廷,未敢录取。堂荐时争论激烈,外祖父由此而有盛名。1902年他再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遂任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史地教习。成为陕北人士任教于宏道高等学堂第一人。宏道高等学堂是我国教育目前一颗璀璨明珠,影响遐迩,所以陕北人认为高祖宪能在宏道高等学堂任教,比他大哥高祖培在北京当京官还要荣耀。1905年外祖父高祖宪在陕北创办了绥德中学堂,任监督(校长)。绥德中学堂,是外祖父本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去做一种尝试。因为在清朝末年,对青少年的教育都是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些东西,学生、青少年都是一心想着去参加科举,将来出人头地,能够光宗耀祖。外祖父办这个绥德中学堂优选的特点就是以‘勤学爱国’四个字作为办学的宗旨,宣传读书是为了将来拯救国家。他发表了一篇‘开学勖词’,也就是现在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具体文字是这样表述的:‘鸦片之役,列强知我积弱可欺,鲸吞蚕食,瓜分豆剖。大好河山,沦为异族,神明华胄,降为奴班。祸莫惨于亡国,’哀莫大于心死。凡我黄帝子孙,必须勤学进取,崇文崇礼,尚实尚武,树立接近之人格,为爱国之志士,任救国之先驱,使我五千年之文明古国,一洗东亚病夫之羞,崛起于东方,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