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电气工程师学习手册(2册)

电气工程师学习手册(2册)

  • 字数: 157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357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0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气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等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电气工程基础,分电气基础和电气识图2篇,内容包括电气基础与安全用电、电气基本操作技能、电气常用仪表、低压电器、电子元器件、变压器、电动机、电动机控制线路分析与安装、室内配电与插座照明线路的安装、电气识图等,通过学习上册的内容,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电气基础知识,轻松迈入电气工程师的大门,为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下册为高级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共分为6篇,分别为三菱PLC篇、西门子PLC篇、欧姆龙PLC篇、变频器技术篇、PLC和变频器与触摸屏综合应用篇、伺服与步进驱动和定位控制应用技术篇,通过学习下册的内容,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并能在工作中进行应用实践,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为了进一步方便读者学习,本书采用视频讲解辅助教学的方式(56个视频),帮助读者进一步加深理解书中所讲内容,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书中所附带的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边看边学,非常方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本书适合从事电气技术工作的电工、自动化技术人员以及电气工程师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及培训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目录
上册
第1篇电气基础
第1章电气基础与安全用电/002
1.1电路基础002
1.1.1电路与电路图002
1.1.2电流与电阻002
1.1.3电位、电压和电动势004
1.1.4电路的三种状态005
1.1.5接地与屏蔽005
1.2欧姆定律006
1.2.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006
1.2.2全电路欧姆定律008
1.3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008
1.3.1电功008
1.3.2电功率009
1.3.3焦耳定律009
1.4电阻的连接方式010
1.4.1电阻的串联010
1.4.2电阻的并联010
1.4.3电阻的混联011
1.5直流电与交流电011
1.5.1直流电011
1.5.2单相交流电012
1.5.3三相交流电016
1.6安全用电与急救018
1.6.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018
1.6.2人体触电的几种方式019
1.6.3接地与接零021
1.6.4触电的急救方法024
第2章电气基本操作技能/026
2.1常用电气操作工具及使用026
2.1.1螺丝刀026
2.1.2钢丝钳027
2.1.3尖嘴钳028
2.1.4斜口钳028
2.1.5剥线钳029
2.1.6电工刀029
2.1.7活络扳手029
2.2常用测试工具及使用030
2.2.1氖管式测电笔030
2.2.2数显式测电笔031
2.2.3校验灯033
2.3电烙铁与焊接技能034
2.3.1电烙铁034
2.3.2焊料与助焊剂035
2.3.3印制电路板036
2.3.4元件的焊接与拆卸037
2.4导线的选择039
2.4.1绝缘导线的种类039
2.4.2绝缘导线的型号041
2.4.3绝缘导线的选择041
2.5导线的剥削、连接和绝缘恢复043
2.5.1导线绝缘层的剥削043
2.5.2导线与导线的连接045
2.5.3导线与接线柱之间的连接048
2.5.4导线绝缘层的恢复049
第3章电气常用仪表/050
3.1指针万用表的使用050
3.1.1面板介绍050
3.1.2使用前的准备工作052
3.1.3测量直流电压052
3.1.4测量交流电压054
3.1.5测量直流电流055
3.1.6测量电阻056
3.1.7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056
3.2数字万用表057
3.2.1面板介绍057
3.2.2测量直流电压058
3.2.3测量交流电压059
3.2.4测量直流电流059
3.2.5测量电阻060
3.2.6测量线路通断061
3.3电能表062
3.3.1电能表的结构与原理062
3.3.2电能表的普通接线方式063
3.3.3电能表配合互感器测量高电压大电流的接线方式064
3.3.4电子式电能表066
3.3.5电能表型号与铭牌含义069
3.4钳形表070
3.4.1钳形表的结构与测量原理070
3.4.2指针式钳形表的使用071
3.4.3数字式钳形表的使用073
3.5兆欧表075
3.5.1摇表工作原理与使用075
3.5.2数字式兆欧表的使用079
3.6交流电压表081
3.6.1外形081
3.6.2测量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接线081
3.7交流电流表082
3.7.1外形082
3.7.2测量单相和三相电流的接线082
第4章低压电器/084
4.1开关084
4.1.1照明开关084
4.1.2按钮开关084
4.1.3闸刀开关085
4.1.4铁壳开关086
4.1.5组合开关087
4.1.6倒顺开关088
4.1.7万能转换开关088
4.1.8行程开关089
4.1.9接近开关089
4.1.10开关的检测090
4.2熔断器091
4.2.1六种类型的熔断器介绍092
4.2.2熔断器的检测093
4.3断路器094
4.3.1外形与符号094
4.3.2结构与工作原理094
4.3.3型号含义与种类095
4.3.4面板标注参数的识读096
4.3.5断路器的检测097
4.4漏电保护器098
4.4.1外形与符号098
4.4.2结构与工作原理099
4.4.3在不同供电系统中的接线099
4.4.4面板介绍及漏电模拟测试100
4.4.5检测101
4.5交流接触器102
4.5.1结构、符号与工作原理102
4.5.2外形与接线端103
4.5.3辅助触点组的安装103
4.5.4铭牌参数的识读104
4.5.5型号含义105
4.5.6接触器的检测105
4.5.7接触器的选用106
4.6热继电器107
4.6.1结构与工作原理107
4.6.2外形与接线端108
4.6.3铭牌参数的识读108
4.6.4型号与参数110
4.6.5选用110
4.6.6检测110
4.7电磁继电器111
4.7.1电磁继电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111
4.7.2电流继电器112
4.7.3电压继电器113
4.7.4中间继电器113
4.8时间继电器115
4.8.1外形与符号116
4.8.2种类及特点116
4.8.3电子式时间继电器116
4.8.4选用117
4.8.5检测117
4.9速度继电器与压力继电器118
4.9.1速度继电器118
4.9.2压力继电器119
第5章电子元器件/120
5.1电阻器120
5.1.1固定电阻器120
5.1.2电位器125
5.1.3敏感电阻器127
5.2电感器131
5.2.1外形与图形符号131
5.2.2主要参数与标注方法131
5.2.3性质133
5.2.4种类134
5.2.5检测135
5.3电容器136
5.3.1结构、外形与图形符号136
5.3.2主要参数136
5.3.3性质137
5.3.4种类139
5.3.5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142
5.3.6容量与误差的标注方法143
5.3.7常见故障及检测145
5.4二极管146
5.4.1半导体146
5.4.2二极管146
5.4.3发光二极管151
5.4.4光电二极管152
5.4.5稳压二极管152
5.5三极管154
5.5.1外形与图形符号154
5.5.2结构154
5.5.3电流、电压规律155
5.5.4放大原理157
5.5.5三种状态说明158
5.5.6主要参数161
5.5.7检测162
5.5.8三极管型号命名方法166
5.6其他常用元器件166
5.6.1光电耦合器166
5.6.2晶闸管167
5.6.3场效应管168
5.6.4IGBT170
5.6.5集成电路171
第6章变压器/173
6.1变压器的基础知识173
6.1.1结构与工作原理173
6.1.2基本功能174
6.1.3极性判别175
6.2三相变压器176
6.2.1电能的传送176
6.2.2三相变压器177
6.2.3三相变压器的工作接线方法177
6.3电力变压器179
6.3.1外形与结构180
6.3.2型号说明181
6.3.3连接方式181
6.3.4常见故障及检修182
6.4自耦变压器184
6.4.1外形184
6.4.2工作原理184
6.5交流弧焊变压器185
6.5.1外形185
6.5.2结构与工作原理185
6.5.3使用注意事项185
第7章电动机/187
7.1三相异步电动机187
7.1.1工作原理187
7.1.2外形与结构189
7.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与铭牌的识读191
7.2.1星形接线191
7.2.2三角形接线192
7.2.3铭牌的识读192
7.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测与常见故障处理193
7.3.1三相绕组的通断和对称情况的检测193
7.3.2绕组间绝缘电阻的检测197
7.3.3绕组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的检测198
7.3.4判别三相绕组的首尾端199
7.3.5判断电动机的磁极对数和转速201
7.3.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201
7.4单相异步电动机202
7.4.1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202
7.4.2四种类型的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与特点205
7.4.3判别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绕组与主绕组207
7.4.4罩极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原理207
7.4.5转向控制线路208
7.4.6调速控制线路209
7.4.7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211
7.5直流电动机212
7.5.1工作原理212
7.5.2外形与结构213
7.5.3五种类型直流电动机的接线及特点213
7.6同步电动机216
7.6.1外形216
7.6.2结构与工作原理216
7.6.3同步电动机的启动217
7.7步进电动机219
7.7.1外形219
7.7.2结构与工作原理219
7.7.3驱动电路221
7.8无刷直流电动机222
7.8.1外形222
7.8.2结构与工作原理222
7.8.3驱动电路224
7.9开关磁阻电动机226
7.9.1外形226
7.9.2结构与工作原理226
7.9.3开关磁阻电动机与步进电动机的区别228
7.9.4驱动电路228
7.10直线电动机229
7.10.1外形229
7.10.2结构与工作原理229
第8章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分析与安装/231
8.1正转控制线路231
8.1.1简单的正转控制线路231
8.1.2自锁正转控制线路231
8.1.3带过载保护的自锁正转控制线路232
8.1.4连续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233
8.2正、反转控制线路234
8.2.1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234
8.2.2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235
8.2.3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236
8.2.4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237
8.3限位控制线路238
8.3.1行程开关239
8.3.2限位控制线路239
8.4自动往返控制线路240
8.5顺序控制线路241
8.5.1顺序控制线路一242
8.5.2顺序控制线路二242
8.6多地控制线路243
8.7降压启动控制线路244
8.7.1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244
8.7.2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246
8.7.3星形-三角形(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249
8.8制动控制线路253
8.8.1机械制动线路253
8.8.2电力制动线路255
8.9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测259
8.9.1画出待安装线路的电路原理图259
8.9.2列出器材清单并选配器材259
8.9.3在配电板上安装元件和导线260
8.9.4检查线路261
8.9.5通电试车262
8.9.6注意事项262
第9章室内配电与插座照明线路的安装/264
9.1照明光源264
9.1.1白炽灯264
9.1.2荧光灯266
9.1.3卤钨灯269
9.1.4高压汞灯270
9.2室内配电布线272
9.2.1了解整幢楼房的配电系统结构272
9.2.2室内配电方式与配电原则272
9.2.3配电布线274
9.3开关、插座和配电箱的安装281
9.3.1开关的安装281
9.3.2插座的安装282
9.3.3配电箱的安装285
第2篇电气识图
第10章电气识图基础/288
10.1电气图的分类288
10.1.1系统图288
10.1.2电路图288
10.1.3接线图289
10.1.4电气平面图289
10.1.5设备元件和材料表290
10.2电气图的制图与识图规则291
10.2.1图纸格式、幅面尺寸和图幅分区291
10.2.2图线和字体等规定292
10.2.3电气图的布局295
10.3电气图的表示方法296
10.3.1电气连接线的表示方法296
10.3.2电气元件的表示方法298
10.3.3电气线路的表示方法302
10.4电气符号302
10.4.1图形符号303
10.4.2文字符号304
10.4.3项目代号304
10.4.4回路标号308
第11章电气测量电路的识读/310
11.1电流和电压测量电路的识读310
11.1.1电流测量电路310
11.1.2电压测量电路312
11.2功率和功率因数测量电路的识读315
11.2.1功率的类型与基本测量方法315
11.2.2单相和三相功率测量电路315
11.2.3功率因数测量电路317
11.3电能测量电路的识读319
11.3.1电能表的结构与原理319
11.3.2单相有功电能的测量电路320
11.3.3三相有功电能的测量电路321
11.3.4三相无功电能的测量电路322
第12章照明与动力配电线路的识读/324
12.1基础知识324
12.1.1照明灯具的标注324
12.1.2配电线路的标注325
12.1.3用电设备的标注327
12.1.4电力和照明设备的标注327
12.1.5开关与熔断器的标注327
12.1.6电缆的标注327
12.1.7照明与动力配电电气图常用电气设备符号328
12.2住宅照明配电电气图的识读329
12.2.1整幢楼总电气系统图的识读329
12.2.2楼层配电箱电气系统图的识读329
12.2.3户内配电箱电气系统图及接线图的识读329
12.2.4住宅照明与插座电气平面图的识读332
12.2.5住宅照明线路接线图的识读334
12.2.6住宅插座线路接线图的识读336
12.3动力配电电气图的识读336
12.3.1动力配电系统的三种接线方式336
12.3.2动力配电系统图的识图实例337
12.3.3动力配电平面图的识图实例339
12.3.4动力配电线路图和接线图的识图实例340
第13章供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识读/343
13.1供配电系统简介343
13.1.1供配电系统的组成343
13.1.2变电所与配电所344
13.1.3电力系统的电压规定344
13.2变配电所主电路的接线形式345
13.2.1无母线主接线346
13.2.2单母线主接线348
13.2.3双母线主接线350
13.3供配电系统主接线图的识读352
13.3.1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图的识读352
13.3.235/6kV大型工厂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的识读357
13.3.310/0.4kV小型工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的识读357
13.4供配电系统二次电路的识读362
13.4.1二次电路与一次电路的关系说明362
13.4.2二次电路的原理图、展开图和安装接线图362
13.4.3直流操作电源的识读370
13.4.4断路器控制和信号电路的识读371
13.4.5中央信号电路的识读372
13.4.6继电器保护电路的识读375
13.4.7电测量仪表电路的识读377
13.4.8自动装置电路的识读377
13.4.9发电厂与变配电所电路的数字标号与符号标注规定379
第14章电子电路识图/382
14.1放大电路382
14.1.1固定偏置放大电路382
14.1.2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383
14.1.3分压式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384
14.1.4交流放大电路385
14.2谐振电路386
14.2.1串联谐振电路386
14.2.2并联谐振电路388
14.3振荡器389
14.3.1振荡器组成与原理389
14.3.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390
14.4电源电路390
14.4.1电源电路的组成390
14.4.2整流电路391
14.4.3滤波电路393
14.4.4稳压电路396
14.5开关电源399
14.5.1开关电源的特点与工作原理399
14.5.2自激式开关电源电路401
14.5.3他激式开关电源电路404
第15章电力电子电路识图/406
15.1整流电路(AC-DC变换电路)406
15.1.1不可控整流电路406
15.1.2可控整流电路410
15.2斩波电路(DC-DC变换电路)413
15.2.1基本斩波电路413
15.2.2复合斩波电路417
15.3逆变电路(DC-AC变换电路)419
15.3.1逆变原理420
15.3.2电压型逆变电路420
15.3.3电流型逆变电路424
15.4PWM控制技术426
15.4.1PWM控制的基本原理426
15.4.2SPWM波的产生427
15.4.3PWM控制方式429
15.4.4PWM整流电路432
15.5交流调压电路433
15.5.1单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434
15.5.2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437
15.5.3脉冲控制交流调压电路439
15.5.4三相交流调压电路441
15.6交-交变频电路(AC-AC变换电路)442
15.6.1单相交-交变频电路442
15.6.2三相交-交变频电路444
下册
第1篇三菱PLC
第1章PLC概述/002
1.1认识PLC002
1.1.1什么是PLC002
1.1.2PLC控制与继电器控制比较003
1.2PLC分类与特点004
1.2.1PLC的分类004
1.2.2PLC的特点006
1.3PLC的基本组成006
1.3.1PLC的组成方框图006
1.3.2PLC各部分说明006
1.4PLC的工作原理010
1.4.1PLC的工作方式010
1.4.2PLC用户程序的执行过程010
1.5PLC编程软件的使用011
1.5.1软件的安装和启动011
1.5.2程序的编写012
1.5.3程序的转换与传送014
1.6PLC控制系统开发举例016
1.6.1PLC控制系统开发的一般流程016
1.6.2电动机正反转的PLC应用系统开发举例016
第2章三菱FX系列PLC介绍/019
2.1概述019
2.1.1三菱FX系列各类型PLC的特点019
2.1.2三菱FX系列PLC型号的命名方法020
2.1.3三菱FX2NPLC基本单元面板说明021
2.2三菱FXPLC的硬件接线023
2.2.1电源端子的接线023
2.2.2三菱FX1S、FX1N、FX1NC、FX2N、FX2NC、FX3UCPLC的输入端子接线023
2.2.3三菱FX3U、FX3GPLC的输入端子接线026
2.2.4无触点接近开关与PLC输入端子的接线027
2.2.5三菱FX系列PLC的输出端子接线029
2.3三菱FX系列PLC的软元件说明031
2.3.1输入继电器(X)和输出继电器(Y)031
2.3.2辅助继电器(M)032
2.3.3状态继电器(S)035
2.3.4定时器(T)035
2.3.5计数器(C)037
2.3.6高速计数器039
2.3.7数据寄存器(D)041
2.3.8变址寄存器(V、Z)042
2.3.9常数(K、H)043
2.4三菱FX系列PLC规格概要043
2.4.1三菱FX1S、FX1N、FX1NCPLC规格概要043
2.4.2三菱FX2N、FX2NCPLC规格概要046
2.4.3三菱FX3U、FX3UC、FX3GPLC规格概要047
第3章三菱编程与仿真软件的使用/051
3.1编程基础051
3.1.1编程语言051
3.1.2梯形图的编程规则与技巧052
3.2三菱GXDeveloper编程软件的使用054
3.2.1软件的安装054
3.2.2软件的启动与窗口及工具说明057
3.2.3创建新工程060
3.2.4编写梯形图程序061
3.2.5梯形图的编辑065
3.2.6查找与替换功能的使用068
3.2.7注释、声明和注解的添加与显示070
3.2.8读取并转换FXGP/WIN格式文件073
3.2.9PLC与计算机的连接及程序的写入与读出074
3.2.10在线监视PLC程序的运行077
3.3三菱GXSimulator仿真软件的使用079
3.3.1安装GXSimulator仿真软件079
3.3.2仿真操作081
3.3.3软元件监视082
3.3.4时序图监视082
第4章基本指令的使用及实例/084
4.1基本指令说明084
4.1.1逻辑取及驱动指令084
4.1.2触点串联指令085
4.1.3触点并联指令085
4.1.4串联电路块的并联指令085
4.1.5并联电路块的串联指令086
4.1.6边沿检测指令087
4.1.7多重输出指令088
4.1.8主控和主控复位指令090
4.1.9取反指令091
4.1.10置位与复位指令091
4.1.11结果边沿检测指令092
4.1.12脉冲微分输出指令093
4.1.13空操作指令093
4.1.14程序结束指令094
4.2PLC基本控制线路与梯形图094
4.2.1启动、自锁和停止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094
4.2.2正、反转联锁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096
4.2.3多地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096
4.2.4定时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098
4.2.5定时器与计数器组合延长定时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099
4.2.6多重输出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100
4.2.7过载报警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101
4.2.8闪烁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102
4.3喷泉的PLC控制系统开发实例102
4.3.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102
4.3.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I/O端子103
4.3.3绘制喷泉的PLC控制线路图103
4.3.4编写PLC控制程序103
4.3.5详解硬件线路和梯形图的工作原理103
4.4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系统开发实例105
4.4.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105
4.4.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为其分配合适的PLCI/O端子105
4.4.3绘制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线路图106
4.4.4编写PLC控制程序106
4.4.5详解硬件线路和梯形图的工作原理106
第5章步进指令的使用及实例/109
5.1状态转移图与步进指令109
5.1.1顺序控制与状态转移图109
5.1.2步进指令说明110
5.1.3步进指令在两种编程软件中的编写形式111
5.1.4状态转移图分支方式111
5.1.5用步进指令编程注意事项113
5.2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开发实例114
5.2.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114
5.2.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分配合适的I/O端子114
5.2.3绘制PLC控制线路图114
5.2.4编写PLC控制程序115
5.2.5详解硬件线路和梯形图的工作原理115
5.3简易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开发实例118
5.3.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118
5.3.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分配合适的I/O端子118
5.3.3绘制PLC控制线路图118
5.3.4编写PLC控制程序119
5.3.5详解硬件线路和梯形图的工作原理119
5.4大小铁球分拣机的PLC控制系统开发实例121
5.4.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121
5.4.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分配合适的I/O端子122
5.4.3绘制PLC控制线路图122
5.4.4编写PLC控制程序123
5.4.5详解硬件线路和梯形图的工作原理123
5.5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系统开发实例125
5.5.1明确系统控制要求125
5.5.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分配合适的I/O端子126
5.5.3绘制PLC控制线路图126
5.5.4编写PLC控制程序126
5.5.5详解硬件线路和梯形图的工作原理127
第6章应用指令使用详解/131
6.1应用指令的格式与规则131
6.1.1应用指令的格式131
6.1.2应用指令的规则132
6.2应用指令使用详解134
6.2.1程序流程控制指令134
6.2.2传送与比较指令139
6.2.3四则运算与逻辑运算指令143
6.2.4循环与移位指令148
6.2.5数据处理指令154
6.2.6高速处理指令158
6.2.7方便指令165
6.2.8外部I/O设备指令174
6.2.9外部设备(SER)指令183
6.2.10浮点运算191
6.2.11高低位变换指令192
6.2.12时钟运算指令192
6.2.13格雷码变换指令197
6.2.14触点比较指令198
第7章模拟量模块的使用/201
7.1模拟量输入模块FX2N-4AD201
7.1.1外形202
7.1.2接线202
7.1.3性能指标203
7.1.4输入输出曲线203
7.1.5增益和偏移说明203
7.1.6缓冲存储器(BFM)功能说明204
7.1.7实例程序207
7.2模拟量输出模块FX2N-4DA208
7.2.1外形209
7.2.2接线209
7.2.3性能指标209
7.2.4输入输出曲线210
7.2.5增益和偏移说明210
7.2.6缓冲存储器(BFM)功能说明211
7.2.7实例程序213
7.3温度模拟量输入模块FX2N-4AD-PT214
7.3.1外形214
7.3.2PT100型温度传感器与模块的接线214
7.3.3性能指标216
7.3.4输入输出曲线216
7.3.5缓冲存储器(BFM)功能说明216
7.3.6实例程序218
第8章通信/219
8.1通信基础知识219
8.1.1通信方式219
8.1.2通信传输介质221
8.2通信接口设备222
8.2.1FX2N-232-BD通信板223
8.2.2FX2N-422-BD通信板224
8.2.3FX2N-485-BD通信板226
8.3PLC通信228
8.3.1PLC与打印机通信(无协议通信)228
8.3.2两台PLC通信(并联连接通信)230
8.3.3多台PLC通信(N︰N网络通信)234
第2篇西门子PLC
第9章西门子S7-200SMARTPLC介绍/242
9.1PLC硬件介绍242
9.1.1两种类型的CPU模块243
9.1.2CPU模块面板各部件说明243
9.1.3CPU模块的接线243
9.1.4信号板的安装使用与地址分配246
9.1.5S7-200SMART常用模块与订货号含义248
9.2PLC的软元件250
9.2.1输入继电器(I)和输出继电器(Q)251
9.2.2辅助继电器(M)、特殊辅助继电器(SM)和状态继电器(S)251
9.2.3定时器(T)、计数器(C)和高速计数器(HC)252
9.2.4累加器(AC)、变量存储器(V)和局部变量存储器(L)252
9.2.5模拟量输入寄存器(AI)和模拟量输出寄存器(AO)252
第10章西门子S7-200SMARTPLC编程软件的使用/253
10.1软件的安装、卸载与软件窗口介绍253
10.1.1软件的安装与启动253
10.1.2软件的卸载256
10.1.3软件窗口组件说明258
10.2程序的编写与下载261
10.2.1项目创建与保存261
10.2.2PLC硬件组态(配置)261
10.2.3程序的编写262
10.2.4PLC与计算机的连接与通信设置267
10.3程序的编辑与注释273
10.3.1程序的编辑273
10.3.2程序的注释275
10.4程序的监控与调试277
10.4.1用梯形图监控调试程序277
10.4.2用状态图表的表格监控调试程序280
10.4.3用状态图表的趋势图监控调试程序282
10.5软件的一些常用设置及功能使用283
10.5.1软件的一些对象设置283
10.5.2硬件组态(配置)283
10.5.3用存储卡备份、拷贝程序和刷新固件285
第11章西门子S7-200SMARTPLC指令的使用及应用实例/291
11.1位逻辑指令291
11.1.1触点指令291
11.1.2线圈指令292
11.1.3立即指令293
11.1.4RS触发器指令294
11.1.5空操作指令295
11.2定时器295
11.2.1通电延时型定时器(TON)296
11.2.2断电延时型定时器(TOF)297
11.2.3记忆型通电延时定时器(TONR)297
11.3计数器299
11.3.1加计数器(CTU)299
11.3.2减计数器(CTD)300
11.3.3加减计数器(CTUD)301
11.4常用的基本控制线及梯形图302
11.4.1启动、自锁和停止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02
11.4.2正、反转联锁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04
11.4.3多地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05
11.4.4定时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06
11.4.5长定时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08
11.4.6多重输出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10
11.4.7过载报警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11
11.4.8闪烁控制线路与梯形图312
11.5基本指令应用实例313
11.5.1喷泉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313
11.5.2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315
11.5.3多级传送带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318
11.5.4车库自动门的PLC控制线路与程序详解321
第3篇欧姆龙PLC
第12章欧姆龙CP1系列PLC快速入门/326
12.1欧姆龙CP1E型PLC介绍327
12.1.1外形及各部件说明327
12.1.2型号含义329
12.1.3CP1E基本型与应用型PLC的主要参数功能对照330
12.2欧姆龙CP1L型PLC介绍330
12.2.1外形及各部件说明331
12.2.2型号含义332
12.3欧姆龙CP1H型PLC介绍333
12.3.1外形及面板部件说明333
12.3.2型号含义335
12.4欧姆龙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软硬件开发实例336
12.4.1明确系统的控制要求336
12.4.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并分配合适的I/O端子336
12.4.3绘制控制线路图336
12.4.4用编程软件编写PLC控制程序337
12.4.5连接PLC并写入程序338
12.4.6调试运行并投入使用338
12.5欧姆龙PLC编程软件的安装与使用338
12.5.1软件的安装与启动338
12.5.2软件主窗口介绍340
12.5.3新工程的建立与保存341
12.5.4程序的编写与编辑342
12.5.5编译程序348
12.5.6程序的下载与上载349
第4篇变频器技术
第13章变频器的调速原理与基本组成/352
13.1异步电动机的两种调速方式352
13.2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353
13.2.1交-直-交型变频器的结构与原理353
13.2.2交-交型变频器的结构与原理354
第14章变频器的使用/355
14.1外形与结构355
14.1.1外形与型号含义355
14.1.2结构355
14.1.3面板的拆卸356
14.2端子功能与接线357
14.2.1总接线图及端子功能说明357
14.2.2主回路接线360
14.2.3控制回路接线362
14.2.4PU接口的连接364
14.3操作面板的使用366
14.3.1操作面板介绍366
14.3.2操作面板的使用367
14.4操作运行370
14.4.1外部操作运行370
14.4.2PU操作运行372
14.4.3组合操作运行373
14.5常用控制功能与参数设置374
14.5.1操作模式选择功能与参数375
14.5.2频率相关功能与参数375
14.5.3启动、加减速控制功能与参数377
14.5.4点动控制功能与参数378
14.5.5转矩提升功能与参数378
14.5.6制动控制功能与参数379
14.5.7瞬时停电再启动功能与参数379
14.5.8控制方式功能与参数380
14.5.9电子过流保护功能与参数(Pr.9)381
14.5.10负载类型选择功能与参数381
14.5.11MRS端子输入选择功能与参数382
14.5.12禁止写入和逆转防止功能与参数382
14.6三菱FR-700系列变频器介绍382
14.6.1三菱FR-700系列变频器的特点说明383
14.6.2三菱FR-A700、FR-F700、FR-E700和FR-D700系列变频器比较384
14.6.3三菱FR-A700系列变频器的接线图及端子功能说明385
14.6.4三菱FR-500与FR-700系列变频器的比较387
第15章变频器的典型控制功能及应用电路/391
15.1电动机正转控制功能及电路391
15.1.1开关控制式正转控制电路391
15.1.2继电器控制式正转控制电路392
15.2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功能及电路393
15.2.1开关控制式正、反转控制电路393
15.2.2继电器控制式正、反转控制电路394
15.3工频与变频切换功能及电路395
15.3.1变频器跳闸保护电路395
15.3.2工频与变频的切换电路396
15.4多挡速控制功能及电路398
15.4.1多挡转速控制端子398
15.4.2多挡控制参数的设置399
15.4.3多挡转速控制电路399
15.5程序控制功能及应用400
15.5.1程序控制参数设置400
15.5.2程序运行控制端子401
15.5.3程序控制应用举例402
15.6PID控制功能及应用403
15.6.1PID控制原理403
15.6.2PID控制参数设置404
15.6.3PID控制应用举例404
第16章变频器的选用、安装与维护/406
16.1变频器的种类406
16.2变频器的选用与容量计算407
16.2.1额定值407
16.2.2选用407
16.2.3容量计算408
16.3变频器外围设备的选用410
16.3.1主电路外围设备的接线411
16.3.2熔断器的选用411
16.3.3断路器的选用411
16.3.4交流接触器的选用412
16.3.5交流电抗器的选用412
16.3.6直流电抗器的选用413
16.3.7制动电阻413
16.3.8热继电器的选用414
16.3.9噪声滤波器414
16.4变频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415
16.4.1安装与接线415
16.4.2调试417
16.4.3维护419
16.4.4常见故障及原因419
第5篇PLC、变频器及触摸屏综合应用
第17章触摸屏与PLC的综合应用/422
17.1触摸屏结构与类型422
17.1.1基本组成422
17.1.2种类与工作原理422
17.1.3常用类型触摸屏的性能比较425
17.2三菱触摸屏型号参数及硬件连接426
17.2.1参数规格426
17.2.2型号含义426
17.2.3触摸屏与PLC、变频器等硬件设备的连接427
17.3三菱GTDesigner触摸屏软件的使用428
17.3.1软件的安装与窗口介绍428
17.3.2软件的使用432
17.3.3画面数据的上传与下载436
17.4用触摸屏操作PLC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开发实例437
17.4.1根据控制要求确定需要为触摸屏制作的画面437
17.4.2用GTDesigner软件制作各个画面并设置画面切换方式438
17.4.3连接计算机与触摸屏并下载画面数据446
17.4.4用PLC编程软件编写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程序446
17.4.5触摸屏、PLC和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硬件连接和触摸操作测试447
第18章PLC与变频器的综合应用/448
18.1PLC以开关量方式控制变频器的硬件连接与实例448
18.1.1PLC以开关量方式控制变频器的硬件连接448
18.1.2PLC以开关量方式控制变频器实例一——电动机正反转控制449
18.1.3PLC以开关量方式控制变频器实例二——电动机多挡转速控制451
18.2PLC以模拟量方式控制变频器的硬件连接与实例456
18.2.1PLC以模拟量方式控制变频器的硬件连接456
18.2.2PLC以模拟量方式控制变频器实例——中央空调冷却水流量控制456
18.3PLC以RS-485通信方式控制变频器的硬件连接与实例463
18.3.1变频器和PLC的RS-485通信口463
18.3.2变频器与PLC的RS-485通信连接465
18.3.3RS-485通信电缆的制作465
18.3.4PLC(计算机)与变频器的RS-485通信基础知识466
18.3.5PLC以RS-485通信方式控制变频器正转、反转、加速、减速和停止的实例472
第6篇伺服、步进驱动和定位控制应用技术
第19章交流伺服系统的组成与原理/480
19.1交流伺服系统的组成方框图480
19.1.1工作在位置控制模式时的系统组成480
19.1.2工作在速度控制模式时的系统组成481
19.1.3工作在转矩控制模式时的系统组成481
19.2伺服电机与编码器481
19.2.1伺服电机481
19.2.2编码器483
19.3伺服驱动器的结构与原理485
19.3.1伺服驱动器的内部结构486
19.3.2伺服驱动器的主电路487
第20章三菱通用伺服驱动器的硬件系统/492
20.1面板与型号说明492
20.1.1面板介绍492
20.1.2型号说明493
20.1.3规格494
20.2伺服驱动器与辅助设备的总接线495
20.2.1100A以下的伺服驱动器与辅助设备的总接线495
20.2.2100A以上的伺服驱动器与辅助设备的总接线496
20.3伺服驱动器的接头引脚功能及内部接口电路496
20.3.1接头引脚的排列规律496
20.3.2接头引脚的功能及内部接口电路497
20.4伺服驱动器的接线498
20.4.1数字量输入引脚的接线498
20.4.2数字量输出引脚的接线500
20.4.3脉冲输入引脚的接线501
20.4.4编码器脉冲输出引脚的接线503
20.4.5模拟量输入引脚的接线504
20.4.6模拟量输出引脚的接线504
20.4.7电源、再生制动电阻、伺服电机及启停保护电路的接线505
20.4.8接地的接线506
第21章三菱伺服驱动器的显示操作与参数设置/508
21.1状态、诊断、报警和参数模式的显示与操作508
21.1.1各种模式的显示与切换508
21.1.2参数模式的显示与操作508
21.1.3状态模式的显示与操作510
21.1.4报警模式的显示与操作511
21.1.5诊断模式的显示与操作512
21.1.6外部I/O信号的显示514
21.1.7信号强制输出514
21.2参数设置515
21.2.1参数操作范围的设定516
21.2.2基本参数516
21.2.3电子齿轮的设置523
21.2.4扩展参数525
第22章伺服驱动器三种工作模式的应用举例与标准接线/528
22.1速度控制模式的应用举例及标准接线528
22.1.1伺服电机多段速运行控制实例528
22.1.2工作台往返限位运行控制实例533
22.1.3速度控制模式的标准接线538
22.2转矩控制模式的应用举例及标准接线539
22.2.1卷纸机的收卷恒张力控制实例539
22.2.2转矩控制模式的标准接线542
22.3位置控制模式的应用举例及标准接线544
22.3.1工作台往返定位运行控制实例544
22.3.2位置控制模式的标准接线547
第23章步进驱动器的使用及应用实例/549
23.1步进驱动器549
23.1.1外形549
23.1.2内部组成与原理549
23.1.3步进驱动器的接线及说明550
23.1.4步进电机的接线及说明552
23.1.5细分设置553
23.1.6工作电流的设置554
23.1.7静态电流的设置554
23.1.8脉冲输入模式的设置554
23.2步进电机正反向定角循环运行的控制线路及编程555
23.2.1控制要求555
23.2.2控制线路图556
23.2.3细分、工作电流和脉冲输入模式的设置557
23.2.4编写PLC控制程序557
23.3步进电机定长运行的控制线路及编程559
23.3.1控制要求559
23.3.2控制线路图559
23.3.3细分、工作电流和脉冲输入模式的设置561
23.3.4编写PLC控制程序56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