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术论著集/鲁迅著作分类全编

学术论著集/鲁迅著作分类全编

  • 字数: 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鲁迅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3488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8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兼研究室主任陈漱渝、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鲁博书屋肖振鸣主编。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此次修订,尊重历史,对原注中带有评价说明性的内容、带有政治性和批判色彩的注释酌情做了修改和删节,把客观作为原则,为读者提供一套完备的鲁迅作品集。《学术论著集》辑录了鲁迅先生关于学术方面的著作,主要包括《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变迁》及其它学术论文。其中既有对各时期文学情况的概述,也有以重点作家为论述对象,体现了鲁迅文学研究的另一种方向。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有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著作主要以杂文、小说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陈漱渝,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室主任。著有《鲁迅史实求真录》《假如鲁迅活到今天——陈漱渝讲鲁迅》《本色鲁迅》等20余种。王锡荣,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主要著作有《鲁迅学发微》《鲁迅画传》《鲁迅生平疑案》《周作人生平疑案》《鲁迅的艺术世界》等。 肖振鸣,学者,生于五十年代,就职于北京鲁迅博物馆。读书、写书、编书、藏书、买书、卖书、出书。擅书法。策划过很多大型展览。
目录
中国小说史略 题记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 后记 汉文学史纲要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  《书》与《诗》 第三篇  老庄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第五篇  李斯 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 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 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其他学术论文 自绘明器略图题识 《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 会稽禹庙窆石考 《□肱墓志》考 《徐法智墓志》考 《郑季宣残碑》考 《吕超墓志铭》跋 《吕超墓志出土吴郡郑蔓镜》考 《墨经正文》重阅后记 《鲍明远集》校记 《遂初堂书目》抄校说明 破《唐人说荟》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全书》提要 大涤馀人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回目校记 《嵇康集》逸文考 《嵇康集》著录考 《嵇康集》考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关于小说目录两件 书苑折枝 书苑折枝(二) 书苑折枝(三)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题《淞隐漫录》 题《淞隐续录》残本 题《漫游随录图记》残本 题《风筝误》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摘要
    题记
     回忆讲小说史时,距今已垂十载,即印此梗概,亦已在七年之前矣。尔后研治之风,颇益盛大,显幽烛隐,时亦有闻。如盐谷节山教授之发见元刊全相平话残本及“三言”,并加考索,在小说目前,实为大事;即中国尝有论者,谓当有以朝代为分之小说史,亦殆非肤泛之论也。此种要略,早成陈言,惟缘别无新书,遂使尚有读者,复将重印,义当更张,而流徙以来,斯业久废,昔之所作,已如云烟,故仅能于第十四十五及二十一篇,稍施改订,余则以别无新意,大率仍为旧文。大器晚成,瓦釜以久,虽延年命,亦悲荒凉,校讫黯然,诚望杰构于来哲也。
     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之夜,鲁迅记。
     序言
     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
     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鲁迅记于北京。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李善注《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后世众说,弥复纷纭,今不具论,而征之史:缘自来论断艺文,本亦史官之职也。
     秦既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则大收篇籍,置写官,成哀二帝,复先后使刘向及其子歆校书秘府,歆乃总群书而奏其《七略》。《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删其要为《艺文志》,其三日《诸子略》,所录凡十家,而谓“可观者九家”,小说则不与,然尚存于末,得十五家。班固于志自有注,其有某日云云者,唐颜师古注也。
     《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者殷时,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师古日,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应劭曰,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日,《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间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