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大岳清游:武当山游记辑录
字数: 501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宋晶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条码: 9787520343329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473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武当山,古称太和山,这一山名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早在明代,武当山就已是全国规模优选的道教活动中心。每年朝武当的人数在三百万以上,朝山进香者和游客都有了解武当山及其道教文化的需要。因此,武当山有义务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文化产品。全书严格按照游记的基本特点进行精心挑选,共收游记93篇,按照作者创作游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由此进行断代归属,上启元代,下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其中,元代1篇、明代29篇、清代12篇、中华民国时期12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9篇。这些游记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了武当山旅途见闻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怀之情,让人们能看到历史上的武当山的状貌。
作者简介
宋晶,女,1964年出生,湖北汉江师范学院教授。参与《中华道藏》部分卷目点校整理。承担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武当建筑文化史”(武当山古桥部分)、“十堰地区历史碑刻调查”的研究。参与《武当山道教志》的编撰工作,负责“朝山进香卷”的撰稿工作,并整理、选编了武当山历代诗、歌、记。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目录
序言
元代
1 登武当大顶记
明代
2 武当游记
3 大岳记
4 游太和山记
5 游太岳后记
6 游武当山记
7 游太岳太和山记
8 游太岳太和山记
9 虎耳岩不二和尚碑记
10 游太岳记
11 太和山记
12 太和山记
13 游太和山记
14 游太和山记
15 太和山游记
16 游太和山记
17 太和山游记
18 游武当山记
19 游沧浪亭记
20 游太和山记
21 游太和记
22 重登太和游五龙宫记
23 游太和山
24 续游太和山记
25 太和山记
26 游武当山记
27 元岳记
28 书太和山记后
29 游太和山日记
30 ?话
31 游太和山日记
32 游玄岳记
33 ?游记
清代
34 太和山记
35 楚游纪略
36 登太和山记
37 沧浪亭记
38 太岳行记
39 均阳纪游诗
40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
41 武当山记
42 八宫纪胜
43 太和山记
44 登祭太和山记
45 由陕西至武当游访略记
中华民国时期
46 武当山游记
47 游武当山记
48 汉中朝武当嵩山(节录)
49 武当山之游
50 朝“武当
51 游武当山
52 武当纪游
53 武当山游记
54 武当琐话
55 武当山巡礼
56 武当记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57 武当山
58 武当山记
59 武当春暖
60 武当琐谈
61 武当山峻秀绝尘寰
62 武当山顶“黄金殿”搜奇
63 中国道教名山――武当之旅
64 七星树观龙头杖
65 武当金顶纪游
66 游玉虚岩
67 千年古刹――武当山寺记
68 武当踏雪行
69 汉江名胜武当山
70 金顶游记
71 神秘幽奇的武当山
72 忆均县
73 老君洞访古
74 游太子岩
75 磨针井记游
76 武当山的挑夫
77 武当山日出记
78 踏着吕洞宾的脚步上武当山
79 武当观雪
80 我陪吴老游武当
81 一柱擎天话武当
82 武当山西神道散记
83 我终于完成登上武当山的心愿,两个原因让我几难决定成行
84 五龙纪游
85 寻幽南神道
86 相约武当山
87 武当寻梦
88 九渡涧游记
89 三上武当山
90 武当山记
91 武当山北神道游记
92 寻梦金顶
93 年逾古稀登武当
94 武当长生岩记
95 武当神秘石碑与“白族第一文人”
96 武当游记
97 武当山龙潭沟纪游
98 武当山五龙宫游记
附录:武当山游记检索表
后记
摘要
1 登武当大顶记
朱思本
延?丁巳四月壬寅,蚤作,自武当山真庆宫登大顶。初穿林莽,寻微径,可五里所,碎石确,坏木纵横,径渐湮芜,乍升乍降。万木交错,叶或大如箕,或小如蒙茸,或直上数百尺,或朴檄扶疏,皆昔所未见,质诸野人,亦莫能尽名也。复多花蛇土蝮,闻人声辄趋避。唯山蛭尤病人,藏败叶沙土中,着履则??而上。初如毛发,既饫人血,彭亨径寸,长倍之。故行者每数步必自视其足,见亟抉去。否则,流毒为疮?,非旬月可瘳,盖山蛭多集巨蛇鳞甲中,螯人非水蛭比也。
又七里所,援青壁藤蔓而匍匐登,返顾嵌岩幽深,草木葱倩,唯闻水声淙淙,莫能窥其底也。咳唾笑语,山谷响应。怪禽飞翔,大如鸡鹜,小如雀鸽,光彩绚烂,鸣声清越,非所尝闻。强以其声之似人言名之,则有“不空、不空”,尤为异焉。灵草敷荣,多黄精、芎劳、草乌、大黄之属。
又七里所,至下天门,峭壁如削,辫竹系其巅,缒而下,约可六丈。余则侧足石蹬间,援竹而上。始则惧而颤,中也勇而奋,既至也则恬而嬉。天门砥平可寻丈,两石对上,上合而中通,谓之门亦宜。至此,山蛭蛇虺皆无所见。山志云是为“太安皇崖”“显定极风”二天帝所治。
复上五里所,为三天门,其势视下天门差平夷,而从广倍之。乔松怪石,天风冷然,长萝卷舒,芬芳袭人,过此以往,无复甚峻,亦缭绕百转。
又数里,乃至绝顶,砻石为方坛,东西三十有尺,南北半之。中冶铜为殿,凡栋梁窗户靡不备,方广七尺五寸,高亦如之。内奉铜像九,中为元武,左右为神父母,又左右为二天帝,侍卫四。前设铜缸一,铜炉二。缸可盛油一斛,燃灯长明。炉一置殿内,一置坛前。四望豁然,汉水环均若衣带,其余数百里间山川城郭仿佛可辨。俯视群山,尽鳞比在山足,千态万状,如赴如挹,如听命侍役焉者。天宇晃朗,风景凌厉,武当率以五鼓东望日出,尤为奇观,则又知非徒泰山、衡岳之为然。惜怯露宿,未暇验其说也。
盘桓久之,乃逡巡而返。至真庆,午阴微转,大率为里仅三十,而真庆下至分道口平地,又二十有五里云。
明代
2 武当游记
陆铨
嘉靖乙未五月,既望,炎暑骄旱,予以莅任谒抚台郧阳。既事,乃十九日。登舟沿汉江而归。是日也,舟坐如甑,?葛沾肤。计明日至均州,可以取道一登武当山。询诸仆从,咸有难色。予亦怯暑,兼程利归,然此心梦寐登陟也。夜四鼓,大雨如注。黎明,云敛日出,清风如秋,山光交碧,四面映目。二十日巳初刻至均州,即治装山行。午刻出城,沙堤湿润,轻尘不飞,柳风拂翠,水声喧濑,舆从疾趋,单衣不汗。予顾而乐之,命数登山者,夹走舆傍,遐指远眺。
行四十余里,平冈野路,地势渐高,山树阴浓,村篱修饰。舆人曰:“此地俱属宫观矣。”又十余里,至迎恩宫。宫傍复一观,赭墙金榜,规度甚伟。时日色渐晡,不暇徐顾。又十余里,山径曲迂,然夷坦空阔,步舒舆平。忽闻清籁振山,幽香载途,心甚异之。舆人曰:“此遇真宫道士迓舆也。”而黄冠前导,髻童翼趋,笙箫鼓吹,且奏且行,遂入遇真宫。宫易之。盖碑志云易之。盖碑志云。翌日,云驭如鳞,日光穿罅,山清曙爽,仆夫饱嬉。行三十余里,至太子坡。上有观,垣墙外围,圈门重转,肩舆周折,如入朝市。凭空下眺,群山偃伏,仰观天柱诸峰,尚隐隐插霄汉间。又十里,至龙泉观,泉水清冽,平地涌出如沸。观前有桥,白石楚楚,虹卧龙横。予见树杪垂滴,途间浮雨,询诸路人,曰:“清晨有骤雨。”移时,予在遇真宫,戴星而出,高下四十里间,晴雨迥异如此,亦奇矣。又行三四里,山岩侵舆,辗转不便,乃更易短舆,仍以四人肩之。遥见峭峰壁立,危岩旁附,松杉竹簇,其丛如麻。舆人曰:“此即紫霄宫也。”予曰:“嘻!有是哉!吾闻紫霄宫宇高宏,黄冠数百,咫尽山曲,基地几何?”已而,傍椒渡涧,凌级缩阶,迎行皆是,既见复隐。山曲渐舒,冈回抱负,宫之前则潴水为池,广五亩。宫之后则倚岩为屏,高可千仞。阶登九层,殿廊重复,乃倚舆少憩,午饭于方丈。饭毕,舆人曰:“紫霄以上,山势陡峻,非推挽不可行。”乃命四人挽以长绁,复命四人以手推之。过雷岩,窥风洞,奇壑异峦,应接不暇。经棚梅岩,就其树物色之,棚皮苍藓似梅,叶圆而大似杏,闻其实亦酸涩。俗传元帝修真以梅枯技插棚而道成,其说甚荒。今棚梅熟,进贡尚方。
离紫霄六七里,至南岩宫。宫在山背,迂道而人,道士出迓。予志在绝岭,麾舆尚往。南岩与天柱峰,远视仅一山,比至南岩,断崖两分,涧壑深墨,中有平冈半里,阔仅三四丈。两岸峭立,迢递径度。舆行其上,神寒发竖。冈尽转经棚梅祠,祠与南岩相对。停舆转盼,见南岩风景甚丽。行五六里,道士跌坐道左。舆人曰:“此道士岩间构居,人不能上。”予停舆,仰视之,但见壁岩千仞。中有一洞,洞中架木牵竹,隐隐有户牖,若蜂房燕巢然。以铁绳双垂于地,贯以横木,相间以度。予乃命道士试登之,即挽绳履木,伸缩以上,绳虚飘动,傍观胆落。比道士至洞口,面下而呼曰:“道士已至洞口矣。”声微形短,恍惚若仙。夫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乃为至人,道士亦用志不分者乎?
P2-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