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贾平凹年谱

贾平凹年谱

  • 字数: 28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东旭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665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贾平凹先生各种传记和大量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以“编年体”的方式勾勒出了贾平凹先生从事文学活动的基本轨迹。通过选摘谱主不同时期的言论、文学活动以及同时代评论家的评价,本书立体地呈现了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同时,对一些有重要影响的作品、有争议的作品,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文学史“现场”信息和社会反馈信息。本书的内容不仅是对作家本人的一个基础研究,亦是我们了解时代文学整体风貌的一个窗口。
作者简介
张东旭(1977— ),男,河南兰考县人,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个人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省厅级以上项目8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1项。
目录
一九五二年  出生 ……………………………………………………… 1 一九五七年  五岁 ……………………………………………………… 2 一九六四年  十二岁 …………………………………………………… 3 一九六六年  十四岁 …………………………………………………… 4 一九六七年  十五岁 …………………………………………………… 5 一九七〇年  十八岁 …………………………………………………… 6 一九七一年  十九岁 …………………………………………………… 8 一九七二年  二十岁 …………………………………………………… 9 一九七三年  二十一岁 ……………………………………………… 10 一九七四年  二十二岁 ……………………………………………… 11 一九七五年  二十三岁 ……………………………………………… 12 一九七六年  二十四岁 ……………………………………………… 13 一九七七年  二十五岁 ……………………………………………… 14 一九七八年  二十六岁 ……………………………………………… 15 一九七九年  二十七岁 ……………………………………………… 18 一九八〇年  二十八岁 ……………………………………………… 21 一九八一年  二十九岁 ……………………………………………… 25 一九八二年  三十岁…………………………………………………… 31 一九八三年  三十一岁 ……………………………………………… 38 一九八四年  三十二岁 ……………………………………………… 43 一九八五年  三十三岁 ……………………………………………… 49 一九八六年  三十四岁 ……………………………………………… 63 一九八七年  三十五岁 ……………………………………………… 69 一九八八年  三十六岁 ……………………………………………… 74 一九八九年  三十七岁 ……………………………………………… 79 一九九〇年  三十八岁 ……………………………………………… 84 一九九一年  三十九岁 ……………………………………………… 87 一九九二年  四十岁…………………………………………………… 90 一九九三年  四十一岁 ……………………………………………… 98 一九九四年  四十二岁 ……………………………………………… 114 一九九五年  四十三岁 ……………………………………………… 121 一九九六年  四十四岁 ……………………………………………… 127 一九九七年  四十五岁 ……………………………………………… 137 一九九八年  四十六岁 ……………………………………………… 145 一九九九年  四十七岁 ……………………………………………… 149 二〇〇〇年  四十八岁 ……………………………………………… 155 二〇〇一年  四十九岁 ……………………………………………… 162 二〇〇二年  五十岁 ………………………………………………… 166 二〇〇三年  五十一岁 ……………………………………………… 172 二〇〇四年  五十二岁 ……………………………………………… 176 二〇〇五年  五十三岁 ……………………………………………… 179 二〇〇六年  五十四岁 ……………………………………………… 187 二〇〇七年  五十五岁 ……………………………………………… 194 二〇〇八年  五十六岁 ……………………………………………… 200 二〇〇九年  五十七岁 ……………………………………………… 204 二〇一〇年  五十八岁 ……………………………………………… 208 二〇一一年  五十九岁 ……………………………………………… 212 二〇一二年  六十岁 ………………………………………………… 222 二〇一三年  六十一岁 ……………………………………………… 227 二〇一四年  六十二岁 ……………………………………………… 239 二〇一五年  六十三岁 ……………………………………………… 251 参考文献 ………………………………………………………………… 257 致  谢 …………………………………………………………………… 259 后  记 …………………………………………………………………… 262
摘要
    一九五二年 出生
     3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贾平凹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金盆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贾彦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毕业于陕西师范学校,在金盆乡的南寺小学教书。为了纪念贾平凹的顺利出生,父亲为他取乳名贾李平。父辈弟兄四个,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贾家22口人还在一口大铁锅里吃饭,县上颁发了“模范家庭”的红匾,直到60年代初才一分为四。
     一九五七年 五岁
     开始上小学。在散文《我的小学》中贾平凹回忆:“五岁那年,娘牵着我去报名,学校里不收,我就抱住报名室的桌子腿哭,老师都围着我笑。最后就收下了,但不是正式学生,是一年级‘见习生’。娘当时要我给老师磕头,我跪下就磕了,头还在地上有了响声。”“我那时最爱语文,尤其爱造句,每一个造句都要写得很长,作业本就用得费……学写大字也是我最喜欢的课,但我没有毛笔,就曾偷偷剪过伯父的羊皮褥子上的毛做笔,老师就送给我一支。我很感激,越发爱起写大字,别人写一张,我总是写两张、三张。老师就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室的墙上,后来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去让高年级学生参观。”
     贾平凹的启蒙教育是在老一辈人的“乡村夜话”中进行的。夏夜的晚上,一家老小铺席在麦场上,饭后乘凉聊天,是一天之中最轻松舒适的时间。老人口里衔着旱烟杆,慢条斯理地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改朝换代的情形,以及村中的掌故,小孩子全都竖起耳朵听。“秋收后,他最乐意帮人家剥苞谷。这时候,各家的大人都把自己最精彩的故事讲出来,他们要吸引爱听故事的孩子来给自己帮忙。他们要最早地剥完自家的玉米,以便于收藏。特别是一位邻居老爷爷,他不仅善讲狼和鬼,还能评说薛仁贵征东征西,这故事很长,要从立夏说到立秋。平娃是他最忠实的崇拜者,拿烟取火,端茶水,小脚儿比谁都勤。他缩在人家的膝盖下,整个夏夜全在光棍楼过。”
     一九六四年 十二岁
     贾平凹考入商洛镇初级中学,过起了中学寄宿生活。他所在的班级同学成分较复杂,占优势的是镇上干部的子弟,他们穿得好,还梳着分头,骑自行车,条件优越的他们总是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农民的孩子。贾平凹回顾这段历史时说:“(人以群分)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依然有,人性天然使然。知识决定着人的素质,钱财可以提高人的境界。城镇的孩子与乡下的孩子智商并没有什么差别,城镇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聪明、大方、灵活是因为见多识广,乡下的孩子却因为穷产生自卑、萎缩、胆怯而转为强烈的嫉妒。人越穷越是心思多,敏感而固执。仇恨有钱人,仇恨城市,这就是我们父辈留给我们的基因,而又使我们从孩子时起就有了农民的德性。当我已不是农民,在西安这座城市里成为中产阶级已二十多年,我的农民性并未退去,心里明明白白地感到厌恶,但行为处事中沉渣不自觉泛起。”
     贾平凹此时对写作表现出很浓的兴趣,规定是一周一篇的作文,我几乎一直是一周写两篇。我曾经重写过一位老师为我起草的在全校会议上的讲话稿,也曾经被语文老师关在他的房里替他为别的同学批改作文”。
     一九六六年 十四岁
     “”爆发。贾平凹借着“串联”的机会,第一次走出秦岭,到了省城西安。
     一九六七年 十五岁
     夏贾平凹结束了中学时代的生活,回家务农。这个结果让贾平凹的父亲很失望:“他原本对我是寄了很大的希望的,只说我会上完初中,再上高中,然后去省城上大学,成为贾家光宗耀祖的人物,而现在初中未上完却毕业了,就要一生窝在小山村了,沉重的打击使他多么懊丧与无奈呀!”回家务农,贾平凹一天计三工分。而那些女子们每天能挣八工分。贾平凹日后谈到这段经历时说:“老农们全不喜爱我做帮手,大声叱骂,作践我。队长分配我到妇女组干活。让那些35岁以上的所有人世的嫉妒、气量小、说是非、庸俗不堪等诸多缺点集于一身的婆娘来管制我,用唾沫星子淹我。”
     一九七?年 十八岁
     贾平凹的父亲贾彦春被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被开除了公职,下放到原籍劳动改造。贾平凹由一个贫下中农成分的党的可靠青年沦为“可教子女”。“革职后,父亲没有了工资,身体又不好,父亲成了反革命分子,政治上完蛋了,工资也突然没有了,生活陷入了靠前的困境。生产队分粮时,以往我家是缺劳户,要分口粮必须先交一批粮款的,而那些劳力多可以分红的人家常常是争着为我家垫上;现在,无人替垫款了,家里又没有现钱,高高兴兴地拿着口袋去分粮,粮却不分给我们,扣留在生产队的库房里。”贾平凹一直牢记着有一次他去学习班探望父亲的情景:“我在一间矮屋前见到了我父亲,他脸色青灰,胡子老长。一见到我两行泪就流下来。父亲没有收(家里带来的)肉片,他说他不想吃,一口也吃不下,只拿了那五包烟。他正要问家里的事,一个麻子脸的人就呵斥着父亲到屋子里去,而推着我出了校后门,铁栅栏门‘哐’的一声关了。我趴在铁栅栏门上,瞧见父亲在拐过那间矮屋墙角时回头来看我,麻子脸推了他一下,他的头撞在了墙角棱上。朱自清的《背影》里写到他的父亲微胖的身子从车站月台上翻下的背影,我在中学时读了并没有任何的感觉,后来每每再读,就想起父亲头撞在墙角棱上的一幕,不禁热泪长流。”贾平凹在两篇自传性小说――《纺车声声》和《头发》中,专门抒写了父亲的人格魅力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贾平凹报名参军,因体检不合格,参军未果。
     家乡丹凤县修建苗沟水库,贾平凹成为水库工地上的美工、播报员,还负责编辑一份刊物《工地战报》。在此期间,他一天记八工分,近乎他在村里劳动的三倍,另外每月还可补助两元钱,这是其他民工所没有的。他曾将刊于战报上的一首诗抄好第一次向报社投稿,以失败告终。
     P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