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掌门讲成语/张腾岳

掌门讲成语/张腾岳

  • 字数: 12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张腾岳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249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作者自身具备较高知名度和辨识度,且自带“科普”标签,又因《中国成语大会》跟成语文化达成强相关。该选题中,作者结合科普栏目经历新解成语,从科普+传统的角度来看,可谓少有。 2.作者十多年笔耕不辍,知识储备丰富,且又相关团队支撑,因而选题文本质量上乘,同时,作者用语新潮大胆,不乏幽默自嘲之处,笑料不断,并充分结合了主持《走近科学》的经历,使得文本阅读体验不错。 3.文本考据严谨,引用必摘原文,附翻译,再以作者的理解跟进解释,既翔实可靠,又通俗易懂,是覆盖全年龄层读者,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选题。 4.作者媒体资源丰富,人缘和形象俱佳,后续营销具有天然优势;同事媒体界朋友自带粉丝流量,拟邀请马伯庸、张绍刚、撒贝宁、水均益、朱迅等名人寄语推荐。 "
内容简介
《中国成语大会》选择张腾岳作主持人是明智的,他的机敏多才,为节目增光添彩,因而他也被选手们称之为“掌门”。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主持《走近科学》等科普栏目的人生阅历,以《成语大会》为契机,采用戏说的方式新解成语,书中包括剪须和药、洛阳纸贵、买椟还珠、齐大非偶、山鸡舞镜、室怒市色、不期修古、闭目塞听、嗜痂成癖……等或冷僻或通俗的成语,凡有典故必引原文,再做意译,讲解结合现实,文风亦庄亦谐,雅致又通俗。既可作为青少年课外读本,又暗含成人世界的处世哲学,可谓第一部真正老少咸宜的成语故事书。
作者简介
"张腾岳,央视主持人,曾主持《走近科学》《10视之窗》《公众与科学》《百科探秘》《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我爱发明》《发明梦工场》。 2014年起,主持央视一套两届《中国成语大会》,以其诙谐风趣的主持风格,及运用自如的知识储备受到观众喜爱,并被选手们称为“掌门”。 "
目录
"剪须和药:太宗的领导艺术 1 洛阳纸贵:颜控时代的逆袭 4 买椟还珠:新时代的消费观 7 齐大非偶:女神也收好人卡 10 山鸡舞镜:累死于自拍的鸡 14 室怒市色:踢猫的连锁反应 17 不期修古:防火防盗防师兄 20 闭目塞听:过马路别玩手机 23 嗜痂成癖:令人颤抖的吃货 26 以讹传讹:朋友圈谣言时代 29 弓影浮杯:心病还需心药医 36 雀屏之选:比抛绣球更靠谱 40 南箕北斗:老祖宗也信星座 43 割臂之盟:表白才需要歃血 46 管中窥豹:李白杜甫站错队 49 看朱成碧:相思一度眼昏花 52 柳暗花明:土豆的光辉岁月 55 平原督邮:当个酒鬼不容易 58 钱能通神:神也是人心头鬼 61 让梨推枣:小孩早熟非好事 64 食指大动:一只王八引发的血案 68 探骊得珠:子能得珠,必遭其睡 71 徙木立信:重建政府公信力 74 下马冯妇:冯妇是大叔名字 76 相如窃玉:卓文君和司马狗子 79 徐市求仙:皇帝为何总是被骗 84 肘腋之变:刘备的野蛮女友 87 装疯卖傻:请善待街头的傻子 90 江郎才尽:学生无情怼校长 93 "
摘要
    " 洛阳纸贵:颜控时代的逆袭 最近跟一个报纸行业的朋友聊天说起来近些年因为网络和电子阅读设备的冲击,纸质的报纸杂志图书的发行量越来越小,连累得新闻纸的出货量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再加上环保标准逐渐提高,有些造纸厂已经倒闭了。 这倒令我想起一个成语——“洛阳纸贵”,也叫“都中纸贵”。这个成语是形容作品火得不得了——就像《成语大会》那么火,甚至更火——以至于引发了相关的物价上涨。类似于《泰坦尼克号》两次上映就带动了“海洋之心”那种蓝色宝石的价格两度上扬。 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是《世说新语》: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世说新语?文学》 东晋文学家庾阐,字仲初,他的代表作《扬都赋》写好以后,献给同族长辈——东晋的朝廷重臣庾亮看。庾亮对这个亲戚写的文章很是赞赏,在外面宣扬说,这篇文章可以和东汉张衡的名作《二京赋》放到一起成为“三京赋”,或者跟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并列成为“四都赋”。于是大家纷纷传抄这篇文章,导致东晋都城建康[ ]的纸价上涨。 但现代人更熟悉的这个成语故事则来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左思……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 这里说的是晋朝时左思写成《三都赋》的故事,由于左思当时在文坛还属于无名小辈,所以《三都赋》也没有受到重视。左思对自己这部作品很有自信,觉得不输给当时传世同类作品中优选的两部: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他怕世人不能正确评价,于是去找了当时的大名士皇甫谧,获得了后者的赞赏,并得其作序推介。文坛名人张载、刘逵、卫权这之后也跟着皇甫谧为左思做宣传,甚至带动了一批文学家纷纷给他写各种评注。 经过这样一番宣传,《三都赋》在都城洛阳一下子引起轰动,许多人争相传抄,结果市面上的纸不够用了,顿时价格飞涨好几倍。大文豪陆机刚到洛阳时曾经讥笑过左思,说他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拿来当酒瓮盖,《三都赋》写成之后,陆机细细阅读一番,称赞不已,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绝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此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前面这段情节,《世说新语》里面也有,几乎相同,但唯独没有最后的“洛阳纸贵”这一段。今人因此怀疑,是《晋书》把这个典故从名声不太好的庾阐头上给移到了左思头上。 不管出处到底是哪一个,大概都会有人觉得,这也太夸张了,一个王朝都城,抄几本书而已,纸张就不够用了?这还真有可能。按史书记载,或者说一般意义上讲,造纸术是东汉的蔡伦改良后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 ]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列传》 蔡伦担任尚方令的时候,组织工匠尝试使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原料造成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那时候没有大机器,全靠人工制造,纸张产量和质量都还不能接近令人满意。从东汉蔡伦到西晋左思时代不过一二百年,虽然造纸术的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已经成为民间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但还没有接近取代简帛,特别是官方文告和正式文书,仍然很少使用纸张。一直到东晋晚期,才有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宣告竹简正式退场。在隋唐之前,纸张的市场存量一直不算大,生产能力也有限,加上古代物流业不发达,局部地区的纸张市场一旦出现大的波动,本地存货用尽,外地纸张一时运不过来,价格自然就会上涨。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