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京大运河的浪花

北京大运河的浪花

  • 字数: 20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
  • 作者: 彭俐 编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2001399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京大运河不仅滋养了北京人,更涵养积淀了北京历史文化。本书通过四十多个运河故事,记述北京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目录
北运河:古代北京的出海通道
温榆河:为帝王所钟爱的河流
萧太后河:一条流金河
元代海运:北京的生命线
郭守敬巧妙治水――发现白浮泉
白浮泉――通惠河之水源、大运河的北起点
白浮堰?九龙池?都龙王庙
那山,那泉,那庙
皇家寺庙万寿寺
长河边的御码头
积水潭的昨天和今天
后海名邸――醇王府
古都北京的“六海
北京的粮仓
荷花市场
玉河:一枚曾经遗失的碧玉簪
三个文人与什刹海
广有仓――运河直抵长城边的见证
清代漕运――漕粮支放十三仓各司其职
南新仓:全国仅存的九座皇家仓廒
话说“二闸
二闸?水狮子?童谣
通惠河上“小秦淮
朝阳至通州――清代雍正一条石御道
八里桥忆旧
长桥映月?鲁班石?饴铬床
漕运总督中出名臣
漕运总督清浊各分
漕运北延线――潮白河水运
纸上的《运河》
通州――明朝之土坝、石坝二码头
“三庙一塔”认通州
105岁的京兆师范附小
名人云集的通州百年学府
文物揭开运河仓储的秘密
通州城的前世今生
通州“小白楼”:运河水烧运河鱼
“西部歌王”是大运河之子――他从通州潞河中学唱诗班毕业
张家湾:大运河的龙头,《红楼梦》的隐身
曹雪芹从南京“北漂”北京,通州张家湾有其故居
张家湾――捡拾岁月的“瓷片
千年古镇张家湾
西海子边的老冰窖
通惠河畔多奇闻――编入名册“军粮户
“龙头”“凤尾”北运河
大运河流淌着你的名字――忆著名作家刘绍棠魂归故里
通州为古都北京带来“一竿好水
摘要
    北运河:古代北京的出海通道
     杨家毅
     北运河在古代有“北河”“白河”“潞河”之称,为了行文方便,本文统称为北运河。北运河有悠久的水运历史,不仅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段,也是古代北京的出海通道。尤其是元明清时期,随着北京成为王朝的都城,而经济重心在江南,需要京杭大运河将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在特殊时期,如战争、运河失修等情况下,朝廷就采用海运的形式,将南方的物资运到天津,然后利用北运河,将物资运到通州。但是到明清时期,朝廷对北运河这个出海通道,仅视为河运的补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于接驳海运。
     元代以前,北运河已经成为北京地区连接海洋的重要通道
     有北京东大门之称的通州,自古多河富水,利用河流进行运输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就目前史料来看,大规模漕运始于秦朝。秦建立了统一的王朝,为大规模漕运提供了条件。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咸阳,人口激增,而关中地区的粮食很难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秦王朝利用水路从东方运粮至关中地区。东方产粮的地方一个是临淄附近,一个是济、泗之间,一个是鸿沟流域,另外还有江、淮二水下游的地方。在此之外,秦朝一直征发到东海之滨,也就是现在山东半岛东端,当时的黄、睡、琅?负海之郡都属于粮食征发之地。此地早已是富庶之地,特别是琅砑郡治所琅?县,曾做过越王勾践的都城。秦始皇很喜欢这个地方,在巡游途中,曾于此稽留过三个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此地靠海,秦始皇北征匈奴时,从山东黄、睡、琅砑出发,通过海运往北运送粮草,然后利用北运河转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秦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黄、?、琅砑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北河”是哪条河呢?明清以来的学者考证,认为“北河”即“白河”。明代的学者,成化年间曾任户部侍郎的王琼在《漕河图志》中明确说,“北河,盖即白河也”。明《水部备考》采用《漕河图志》之说。清《日下旧闻考卷五?形胜》亦同此说。《畿辅安澜志?白河》《畿辅通志?河运》《光绪顺天府志?漕运》等均考证北河即白河。白河就是潞河,这在很多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白河,《汉书?地理志》称沽水,后人因其源发塞外白石塘岭白马关,也称白河。《后汉书》《三国志》称潞河,《水经注》称沽水、潞河、笥沟,《金史?河渠志》称潞水,《明史?河渠志》称潞水、白河、通济河。另有《畿辅通志》《畿辅安澜志》《武清县志》《天津县志》《天津府志》《顺天府志》等称白河、潞河、北运河、沽水。
     关于秦朝是否有海运,学界研究证明,秦朝不仅有海运,而且还很发达。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曾命令大将带领水师“率楼船之士”去灭越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曾四次沿海巡视。公元前219年东巡齐地,沿渤海岸到山东半岛原齐国的各重要港口巡视,并“徙黔首三万户琅王牙台下”。此外,他还曾派徐福两次人海东渡。可见,秦朝的海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东汉末年,曹操北征乌桓时,曾利用潞河运输粮草。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开凿了上起呼沲(滹沱河),下人?水的平虏渠,又开通从洵河口到潞河的泉州渠,以通海运。曹操沟通了河北境内的滹沱河、’弧河(今沙河),北京境内的洵河与潞河,把今天河北省与北京市的河流连接成一体。潞河的上游是温榆河,可直达居庸关,下游为北运河,与渤海相通。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对平虏渠和泉州渠的作用评价甚高,认为至此,曹魏时期已经形成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史念海:《中国的运河》第四章,《东汉以后漕运网的破坏与补缀管理》)可见,曹魏时期,北运河不仅是贯通南北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海要道。
     关于唐朝海运,《光绪顺天府志?漕运》有“浮海以给幽燕,亦由白河”的记载。当时运输南方粮米,利用海运到今天津,再运到通州,主要利用了白河水。关于唐代通过海运从东南沿海地区往幽州地区运输粮食,除了在史料中都有记载外,在一些诗文中也有反映。如杜甫曾有《后出塞》:“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又在《昔游》诗中说:“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唐开元二十八年(740),为加强对幽州地区海运的管理,朝廷任命李适之为幽州节度河北海运使。(《唐会要卷七八?诸使中?节度使》)可见通过海运,从东南运粮至北方,当时已成常态。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