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金选择权的权利主体研究

现金选择权的权利主体研究

  • 字数: 227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凯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15838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18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活性负载型催化剂的可控制备为目标,选择应用广泛的负载型钯、镍催化剂和负载型含钛催化剂为研究对象,以廉价的核壳结构多孔玻璃微珠作为载体,针对核壳结构多孔玻璃的结构调控规律,负载型纳米颗粒成核与生长过程中的传递和反应基本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为绿色、可控、性能优异的催化材料制备及其工程应用提供思路,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背景
第二节研究对象
第三节文献综述
一、本级议题文献
二、上级议题文献
第四节研究方式
一、思维组织
二、文献运用
第五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现金选择权主体制度总述
第一节现金选择权条款概述
一、适用情形
二、关键要素
三、细节举要
四、定价机制
五、重要时点
六、规则渊源
七、制度衔接
八、法律功能
第二节权利主体制度展开
一、交易类型检视
二、派发对象观察
三、行权资格讨论
第三章制度属性:以上市公司股东保护为线索
第一节从众误区:被夸大的救济属性
一、退出功能测试
二、补偿功能测试
三、小结
第二节先见误区:被忽视的对价属性
一、并购支付对价的法律观察
二、我国“现金+股权”式混合对价的法律与实践
三、对价选择权
第三节归类误区:现金选择权与异议权
一、现金选择权的性质是合同要约而非制度
二、现金选择权的定价机制为刚性而非柔性
三、现金选择权的受益人是控制权人而非其他
第四节本章结论
第四章制度初衷:以中小股东保护为线索
第一节“中小股东保护目的”证伪
一、制度起源
二、设计细节
三、公司行为
第二节真实制度动因推断
一、合规
二、节税
三、成本控制
第三节生成机制展开与背景还原
一、司法背景:缺位的诉讼
二、制度背景:多余的救济
三、理论背景:混沌的自由
第四节本章结论
第五章制度设计:以异议股东保护为线索
第一节异议表达机制的实践困境
第二节异议表达机制的交易效果
一、M>F2: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
二、M<P:现金价格缺乏吸引力
三、P≤M≤F1:有限的溢价
第三节异议表达机制的制度逻辑
一、反对票机制的局限
二、意向通知机制的局限
第四节异议表达机制的合规性与正当性
一、异议表达机制与现行法律规范框架
二、异议表达机制与现金选择权的功能
第五节本章结论
第六章制度功能:以目标公司股东保护为线索
第一节交易结构认知误区
一、交易结构不是换股,而是股权换资产
二、法律性质不是收购,而是在兼并与资产转让之间
第二节立法样本观察误区
第三节投资风险判断误区
一、股权稀释论
二、财产剥夺论
三、期待落空论
四、潜在价值论
五、隐瞒机会论
六、单次博弈论
第四节规范视野定位误区
第五节本章结论
第七章全书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