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难忘那些岁月:卓宝熙勘测生活回忆录(第2版)
字数: 192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卓宝熙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条码: 9787113257347
版次: 2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本自传性记实文学,是近年来少有的有关勘测生活的纪实散文。作者从事勘测工作达三十余年,踏遍祖国大好江山,难得的经历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本书内容朴实无华,以自然而流畅的笔触,描绘了鬼斧神工、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真实地介绍了一些民族风情,乡土习俗和各种趣闻;揭示了天国的神秘面纱;描写了可可西里无人区的经历:记述了克服困难和遇险的经过……该书内容原汁原味,鲜为人知,富有情趣,扣人心弦,集趣味性、知识性、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健康,引人向上的书。不但适合于中老年阅读(读完会感同身受),更适合于青少年阅读,可寓教育于阅读中。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专家认为,在青少年中推广阅读该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等,重视这本书的推广阅读,把这本书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使它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作者简介
卓宝熙,福建闽侯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长期工作在工程地质遥感领域,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我社出版多部专著,其中《工程地质遥感判释理论与应用》获全国科技图书三等奖。
目录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第一章 淡泊的一生一、求学的经过二、工作的简历三、业绩和荣誉四、服从需要 几易专业五、吃苦耐劳 不怕困难六、热爱专业 刻苦钻研七、工作认真 勤奋好学八、踏破青山 一生无悔第二章 勘测生活回忆一、踏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摄氏零下四十多度的考验(二)投身戈壁滩勘测兰新铁路(三)吐鲁番地区地震调查(四)踏长征路,精心勘测成昆铁路 (五)秦岭的情结(六)革命老区人民盼铁路(七)为川汉铁路建设做贡献(八)千沟万壑只等闲(九)南昆铁路勘测的回忆(十)勘测生活拾零(十一)沙漠遇险记二、 在青藏高原的日子里(一)高原勘测大会战(二)“七七”遇险记(三)突如其来的洗脑闹剧(四)难忘的冬布里(五)高原勘测片段回忆(六)圣地拉萨见闻(七)从沱沱河沿到成都
摘要
一、家庭简况
我的家乡是在福州市西郊的湖头街乡后营村,是紧靠市区的农村。我们是住在叫做何氏里的五进天井院里,据传说这个大院原来是明朝一个盐商的私家住房,后来家世中落,房子被子孙变卖了。而后来居住的居民有的说是的,有的则是新买的……
这是个大杂院,居民成分复杂,各种职业都有,有很富的,也有很穷的。周围的农户,多为菜农,有自己简易的木房或土木结构的房屋。
我们住房是在第五进的旁进,是下来的。大门面对一片大约十几亩地的菜地,其中就有我们家的几分地,也是的。
父亲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叔叔很早就到新加坡谋生,我们兄弟姐妹都没见过他。叔叔在新加坡,所以房子就归我们一家人居住了。
父亲在闽南南靖县、长泰县、金门县等地任过典狱长,因失职而被免职。不久,大概是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两三年,经远房叔公介绍到上海江南造船厂任职员。叔公是留美的,在江南造船厂任总工程师。
我们和父亲长期不在一起,四个男孩,两个女孩,都由母亲操劳。其实,还有一个最小的弟弟,在出生后不久,得了破伤风病而夭折。
母亲的娘家是在不远处的井边亭村,是农民家庭,出嫁前是搞农活的。母亲嫁给父亲后,女方陪嫁的财物,除一般陪嫁品、金银首饰外,还有五六亩耕地。
母亲嫁到卓家后,开始时,还在我们家门前的菜地种过菜,后来,由于子女多了,她就专门照顾子女的生活,也就成为家庭主妇,就不种菜地了。再后来,由于子女上学,要交学费,开支也大,就把菜地卖了。
母亲陪嫁的五六亩耕地,是在母亲娘家井边亭,由舅舅家代耕,我们家收些租金,加上父亲还有工作,生活属于中等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改时,成分定为小土地出租。
母亲目不识丁,具有小农意识,不会说大道理,也不会对我们进行知书达理的教育;她心地善良,希望我们平平安安的活着,好好念书,将来出人头地,当官发财;经常教育我们多做好事,不要干坏事;要言而有信,承诺的事情就必须努力去做;还教育我们,为人要老实,做事要认真……这些就是我家最朴实的家教。
在当时,像我母亲这样的同龄的农村妇女,大多数是缠脚的,但母亲却是大脚的,而且还很大。不但脚大,耳朵也又长又大,所以活到90岁。我们兄弟姐妹,儿女,孙辈,也都是大耳朵。
我们家的生活虽然属于中等水平,但母亲非常节省,因为六个子女都要上学,要花不少钱,我穿的衣服都是哥哥的旧衣服,平时吃饭总感到没吃饱,菜都是素菜,青菜,一个星期能吃一次红烧肉就很满足了。煮的米饭经常是不够吃……我记得,每到交学费时,母亲总是愁眉苦脸,把他的嫁妆金银首饰当了或卖了,换取的钱作为学费。
我至今都不明白,父亲为何要找一个农村妇女,没有文化的妇女,而且感情好得很。父亲虽然没上过新式学校,只读过私塾学堂,但还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他为何会找一个农村妇女,还是目不识丁的,我们也从来没问过他们。我想可能是母亲长的俊、脾气好、善良,或者是包办的,还是别有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二、求学经过
我上的小学是湖头街小学,正当我上初小时,日本军队占领了福州,家乡沦陷,我随大姑父逃难到闽南南靖县,以后又到长泰县,因为父亲在这一带工作。漂泊异乡,动荡不定,根本就没有好好念书。待到抗战胜利,1945年秋,我又随一位姓关的乡亲从厦门乘小海轮回到福州,由于船小,颠簸厉害,我晕船呕吐,翻肠倒肚,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糊里糊涂地到达了福州。
回到福州正赶上升初中,由于我小学没有好好念书,基础很差,考不上公立中学,上了私立福建学院附属附中学初中部。
在初中,学习很吃力,毫无兴趣,只是应付而已。记得当时上学,早上要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不按时到,就被挡在学校大门口,参加不了升旗仪式。我是经常被挡在门口的。
当时,我的父亲还在闽南金门县工作。我和二哥,寄住在一个叫七婶婆的亲戚家中,我们住在破木房的一个小房间里,晚上念书做作业是点洋油灯(有钱人家有电灯)。七婶婆一家人不管我们学习的事,他们家都是种菜的菜农,目不识丁,也无法管我们学习。我二哥有时也管我学习,督促过,但他自己学习压力很大,很用功,因为他想考国立大学,不可能具体辅导我。父母又不在身边,我成了野孩子,我经常和一个比我小两岁,但辈分比我大的远房叔叔一起玩。我没叫他叔叔,只叫他名字。我们玩得很痛快,到池塘里游泳和摸池螺、放风筝、抓蟋蟀、逮萤火虫、掏鸟窝、钓青蛙、爬到水果树上偷吃水果……虽然好玩,书也念不好,但初中还是毕业了。
1949年8月17日,天空晴朗,福州解放了。一大早,在西门外我们家附近的西洪路两侧,人山人海,夹道欢迎亲人解放军。当时,我15岁,光着脚丫子,拼命挤到人群中。沿途百姓热烈欢呼,“欢迎亲人解放军!”“共产党万岁!”解放军风尘仆仆,但个个仍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他们边行军,边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我激动地边跳边喊:“解放军叔叔好!共产党万岁!”热泪夺眶而出……
没多久,我就考入福州市第一中学(现福三中)高中,当时不知有多高兴。旧社会的腐败,谈不上什么前途,新社会让我充满希望,我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在高中的三年学习中,我除努力学习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担任了报刊发行员,参加了共青团等。
学校面积不大,分南区和北区,南区很小,是一个破旧的木结构平房,大约有10问教室,平房旁边有棵大榕树,至今仍叶茂根深的。
北面校区稍大些,也只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有几排砖墙小平房,是教室和办公用房,有一个简陋的篮球场,有个单双杆和跳远沙坑,还有一个水泥砖砌的乒乓球台,以及几棵大树。
我们在南区和北区教室都上过课。南区四面透风的破平房,屋顶犄角布满蜘蛛网,门窗破烂不堪,稍有风吹雨打,门窗就啪嗒直响。特别是冬天,刮风下雨时,教室寒气逼人,冻得发抖。即使如此,老师还是一丝不苟地讲课,同学聚精会神地听课……
虽然学校条件较差,设施简陋,但老师却是一流的,如池伯鼎老师、郑寿彭老师和刘永聪老师等等。池伯鼎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当时池老师才25岁左右,西装笔挺,头发光亮,显得非常精干。课堂上,洪亮的嗓音,生动的比喻,形象透彻的阐述……让我们全神贯注,一点也不感到枯燥;郑寿彭老师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讲课,深入浅出,容易理解。他总是鼓励我们多提问题。有一次上课时,国民党的飞机在福州上空骚扰,他就离开书本,专门介绍飞机的原理和有关知识。他经常介绍书本外的知识,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我们班又叫“新苗级”,意味着我们在新社会,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当时我们班级充满生机,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组织的一个活动,在大会上,表演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得到了表扬。有的同学还参军,参加土改,为党培养输送了干部。
P11-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