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27-1937)

  • 字数: 46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杜恂诚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42296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止,这十年有时被经济史学界的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研究表明,这个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市场为主,政府所起作用有限,后期主要是从世界经济大萧条波及中国开始,国民政府的作用凸显,在“统制经济”和“发达国家资本,私人资本”的口号下,大力推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府成为投资的优选主体,并对经济实施力度越来越大的控制。根据本书作者的研究,1927-1937年这十年的中国经济,出现过两次发展高峰,一次是在1931年,另一次是在1936年。1931年的发展高峰是市场主导的结果,而1936年的高峰则带有浓重的政府色彩。本书尽可能多侧面展示和论述这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变化、政府政策、金融业变迁、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内容。书后的附录是1928-1937年的新设企业统计。
目录
总序/1
前言/1
国民政府的经济投资与经济政策
1928-1937年中国的新设企业与政府投资/3
南京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实现途径/29
1937年前国民政府的民生措施及其局限/47
1937年前国民政府扶持经济的若干政策及措施/64
国民政府在经济萧条期的增税、减免税及补贴措施/81
中国金融业
1937年前省市立银行的扩张/99
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与金融市场/113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农村新式金融/125
近代以来沪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143
货币、货币化与萧条时期的货币供给——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走出困局回顾/154
市场与GDP
收入、游资与近代上海房地产价格/175
市场的定义与1933年GDP测算/186
经济结构转型
1937年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199
近代中国乡村织布业的历史地位/214
企业制度与信用制度
近代中国企业家多元投资效果分析/229
职业经理人阶层产生前的委托代理问题——以统益纱厂为中心的考察/25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259
阶层排序与收入分配
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排序/285
1933年上海城市阶层收入分配的一个估算/297
附录:历年所设本国企业一览表(1928-1937年)/30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