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爱到虚无

从爱到虚无

  • 字数: 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凌谷 著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024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凌谷认为一切诗都应关于爱与虚无。对他而言,无论是对生命、自然的崇爱,还是对文化、艺术、公平、自由的热爱,爱,并不是情绪,也不是冲动,而是一种连结的能力。虚无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在更自由广阔的空间中更强大的连结力量。写作,就是从爱到虚无的一种探索,希望读者能品味其中现实的苦涩和超越的惊喜。
内容简介
凌谷认为一切诗都应关于爱与虚无。其杂文,从国际时事、气候变迁、动物保护、饮食哲学、宗教思辨,到生活感悟、艺文评论、各地游记,出奇沉静的笔调下饱含热情,且爱在娓娓道来之余,在山重水复之际,常能开启一些让人豁然开朗甚或颠覆世界观的门户,字里行间,多有惊艳,颇堪回味。对他而言,无论是对生命、自然的崇爱,还是对文化、艺术、公平、自由的热爱,爱,并不是情绪,也不是冲动,而是一种连结的能力。虚无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在更自由广阔的空间中更强大的连结力量。写作,就是从爱到虚无的一种探索,希望读者能品味其中现实的苦涩和超越的惊喜。
作者简介
凌谷,本名禤广瑜,澳门诗人、专栏作家。1976年生。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大学期间创立“如一诗社”,任社长,出版合集《如壹》。出版诗集《新悦集》(澳门日报版社,2007年)、《无边集》(作家出版社,2014年),译作有《世界和平饮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年)。
目录
目 录哲思简单喜悦·003疯堂围里话疯子·005三十而知魔·007的士司机的故事·009却话巴山夜雨时·011少些“化境”?多点原则·013一碗是恩?一斗成仇·015艺术的“第二感”·017裸足者言·019艺术与应酬·021疯堂天地·023慎当两头燃烧的蜡烛·025终点就像起点·027成为平凡生活的王者·029改变观念改变世界·031语言的力量·033尊卑与樽杯·035人过留香·037接受缺陷才能完美·039究竟谁抛弃了佛教·041苦闷的艺术·043奇妙的世界·045感恩是一种力量·047自我的枷锁·049春天狂想曲·051榴莲与我·053生死无常·055浅说中道·057不关西东,凡医必中·059恋物滋味·061停下来看看·063凡事在于导引·065一花中见到天堂·067记忆与轮回·069人要物质一点·071隐与忍·073岁末感时·075修心为本·077步行之乐·079如婴儿之未孩·081减法法则·083真正的享乐主义·085功能的阉割·087劫灰聚散·089放下·091智慧之神·093也许我们都很脆弱·095无我与真我·097沉默主义·099蝶梦之叹·101冥想时间·103美是广阔的·105万代之过客·107三种食粮·109无常·111学习独处·113行动疗法·115松果体和饮食·117闲话拜火·119双生火焰·121负面情绪·123梦幻泡影——我看《盗梦空间》·125一寸光阴何止一寸金·127冲击中的反省·129役物与享乐·131的士奇遇记·133体内的“变形金刚”·135道是什么?·137习惯造就自我·139因果轮回话《云图》·141《易经》和民主理念·143不惑随谈·145都是无常的工具·147人到中年·149食物:人和世界的连接·151环保是该改变了·155作秀又何妨?·157真正的“老教”·159争取生存空间·161盛夏危言·163奶之非奶,肉之非肉·165素食的祝福·166从熊吃熊说起·168责任不在上帝·170你的选择就是天意·172餐桌原是战场·174答案很简单·176健康是自己的责任·178用心体会得智慧·180我们本就是奇迹·182人类自救,刻不容缓·184斋口和斋心·186爸爸,我不想地球着火·188出生的目的·190钞票就是选票·192奇迹的种子·194甲烷和暖化·196自然遗产更可贵·198雪莱对肉食的洞见·200我们都有勇敢的心·202希望孩子有一个家·204消费关乎命运·206气候难民的滋味·208从酒禁说起·210理应更“沉迷环保”·212动物与黄金时代·214素食诗人陆游·216动物的地狱在人间·218生命无价?水也无价·220谁是罪魁?·222暖化与素食·224爱是优选法则·226对海洋生态的暴行·228之害甚于核辐射·230目光放远一点·232环保是爱的表现·234消费倾向决定食品安全·236孙中山和素食·238抗暖化的失误·240吃口真西瓜真难!·242杀生和天灾·244易牙的残忍·246疯狂牛仔·248疯狂的肉食·250被牛吃掉的西部·252肉食与生存的矛盾·254从蒙牛到“牛奶进校园”·256牛奶和补钙·258牛奶和癌症·260牛奶和屠杀·262奶粉其实很折堕·264百年谎言下的限奶令·266牛奶真的安全吗?·268不要成为动物坟墓·270钞票的力量·272暖化意味着文化遽变·274从感恩节到游牧传统·276爱狗,吃猪肉,穿牛皮·278吃鱼:成为毒王之王·280反狗肉节和慈悲之圈·282男孩在屠场哭了·284你敢直视那双眼睛吗?·286《战马》——心灵共鸣的交响乐·288蛋、奶不可能是素食·290吃,从来都不是小事·292悲惨的澳门赛狗·294人正确,世界就正确了!·296节还是劫·298澳门:拥挤并悠闲着·300气象、科学和巫术·302知识和图书馆·304边度有书就是这里没书·306实际点,改变饮食吧!·308禅易相长——我认识的Will Tuttle·310游记人到洛阳思兴废·315无可奈何开封事·317首座监狱囚圣贤·319幸福的闲逛时光·321辰州小记·323台中的榕树·325半山小住·328法国小镇的笑脸·330蔚蓝海岸走马光影·332天使与圣地·334圣保罗和埃兹·336巴黎地铁·338洛杉矶坐车奇遇·340追求自由——Mike在美国寻求庇护·342 水晶大教堂·344燕子教堂的废墟园林·346燕子教堂的故事·348圣地亚哥的Loving Hut·350情迷圣地亚哥·352古北口小记·354沉静的武功山·356中秋诗会散记·358草原掠影·360石榴城印象·362时评和谐非单调·367让人心寒的“废除中医”运动·369今天你被指代了吗?·371小城更需距离而非团结·373当诗人需要公约·375天桥下的枪声·377坏人或是制度产物·379新闻自由和新闻责任·381良禽与赌城·383学习开源·385澳门的无产阶层·387奇妙的施予·389杂谈“大易”中文输入值得推广·393从珠海到海珠·395李白的可爱·397诗人国士一文长·399读《磨盘拾翠》·401愚公移书·403保持全然·405桃在五月·407横尸酒场君莫笑·410心和瘾·412对抗或逃避·414宋词和宋瓷·416两种情感中心·418多核心头脑·420肉食上瘾的原因·422有文学才有文创·424王石谷——画史中的令狐冲·426勿读无益之书·428任人唯亲和排资论辈·430回乡散记·432告别“笔成气候”·434小小奇迹·436Jeff传奇·438水的承载者·440无题的话题·442你的名字,我的思念·444语言如衣服·446
摘要
    简单喜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觉得要快乐很困难。现在的人提到“快乐”时,先想到的可能会是金钱、爱情、性、美食、酒宴、舞会、名誉、成功,等等。其实这也难怪。据说“快乐”这个词出自《金瓶梅》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快乐似乎都过得太快(所以我用了另一个词——喜悦)。当然,无可否认,提到的都是我们不错烈的体验。但正如犬儒哲学家所说的:纵欲者们总在追求快乐,但总是跑到快乐前面去了。再说,你要想享有金钱等东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为了金钱,我们几乎耗尽了所有可以快乐的能量和时间。对很多人来说,快乐遥不可及。但我记忆里真正的快乐满足,跟上面所说的好像都没什么关系。金钱,和还是村野小童的我真的沾不上边。从地里回家,把疲倦的身体摊在后山的高坟上,看着浩瀚变幻的黄昏,自己的身体好像也在无限扩大……后来才知道古人管这感觉叫“空乐”。有时快乐真的简单得让人惊讶。一朵路边的野花,一阵拂面的秋风,一张含蓄的笑脸,一缕倾斜的阳光,一阵莫名的心跳,好像都在向人透露:全宇宙都在庆祝着“存在”。我们都认为复杂的事情是重要的、有意义的。我们会心思用尽地计算怎么花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来赚多少钱,却从来没想过花一两分钟来注视深邃的天空。我们宁可跟一群自己讨厌的人一起,都不愿意享受一个人的静谧。灵魂总在简单中醒觉……大学时,一个秋雨后的早晨,很平常的早晨,骑着自行车进了校园,见到两边金黄色的梧桐叶子全落了,沾着雨露铺了满地,秋风过处,那份金亮精纯的美好像把心里积存已久的成见,闭塞真聪多年的尘垢一扫而净。当时把自行车放在一边,感到全世界的空间都往自己体内塞进来,几乎晕过去了。传说一个当代的印度哲贤看到一群天鹅飞起时突然晕了过去,三天后醒过来时已经了悟生命真谛。我开始相信那是真的。疯堂围里话疯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房子者,十年之积蓄。人过三十,光阴的速度就如小城街上的行人密度一样陡然加大,昨日的自己和明天的自己把今天的自己挤得喘不过气来。在紧迫的时间中寻找一个悠闲的空间就显得更为重要。第一次跟中介看疯堂围的房子时,我就决定买下了,没有还一分钱的价。进厅前是一条甬廊般的过道,仿佛是凝神冥思的过程。大马路都是青山之外或有百米之遥,坐在客厅,清风徐来,丝丝然神思清明。阳台上,望德堂和附近的葡式建筑尽收眼底。在还没上夜班前,我经常是在鸟鸣和教堂钟声中醒来。但很快就发现在鸟语的掩护下,有一种奇怪的语言入侵着我的生活:有一个女人每天早上都在街上或对面大楼的某一处大声谩骂或自言自语。她所讲的都是很有条理的话,时而是国际大事和本澳时政的分析,时而是伦理教育的劝谕,有时还引用何特首的讲话。真个是纵横捭阖、口吐妙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演讲越发频繁,白天深夜,天马行空。我经常坐在阳台上,一边看着东望洋导航灯光的转动,一边听着楼下有理却无情的演说。直到有一天,“狐狸精”一词的出现,我才明白了个中奥妙。这位女士讲了几个月的经,原来就是想劝她的郎君回心转意!“狐狸精”一词使用频率越来越大。她上天下地,旁征博引,像伍子胥般把古今中外的“狐狸精”都挖了出来鞭尸。终于有一天,真正的“狐狸精”受不住无止境的精神虐待,做出反击。两位女士就声嘶力竭地对骂起来。道尽各自的衷肠,我估计需时一个星期。其间,我开始夜班工作,大概错过了许多精彩演出,更错过了结局。疯堂围于是回归了宁静。好友说疯堂围很适合我这种疯子。前几天,我刚出了巷子往荷兰园走去,一位衣着整齐的中年女士挡在我面说:“最近有几部文艺电影很适合你看,你需要我把英文片名写给你吗?”很明显,我不认识她。但我还是回答:“可我觉得周星驰的电影更适合我,也许也适合你……”走到汽车声回荡的荷兰园,我就想起了那正是恶斗“狐狸精”的声音。三十而知魔网友传来一个音频文件,问我听到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说:“这证明你开始衰老了!你把音量开大一点,仔细听!”还是什么都听不见……我忽然意识到:青春已乘黄鹤去,此身空余伏枥志。才想起这些年来,读了太多无用的书,走了太多无轨的路,染了太多无趣的癖好,帮了太多无情的人,提早衰老倒是情理中的事。我跟网友说:老了,其实也不算什么坏事,活得很好,也就没什么值得遗憾的。说完浑身不自在,心想刚过完三十岁生日咋就老了?不过,人到三十,生理和心理确实已有了明显的不同。经验代替了冒险,感觉变成了思量。头脑的仿真系统日益完备。经常有某事别人要我去办,我的头脑就开始全方位想象一次事情的整个过程,其真实程度之高,总让我有事情已完成的错觉。水电费和信用卡就这样老有欠账罚款——头脑早已把排队交费演了一遍,连谢谢都说了!幻想力之强悍让我错以为自己有成为杰出小说家的天赋,但同时也让我高度怀疑这个世界也是某种层次的幻想。走在街上看着铺天盖地的灯光,总有身体细胞都在分解成片片亮火的狂喜幻象。那部以电脑语言讲述幻象与真相的电影《黑客帝国》,我反复看了不下十次,更是把这种概念可视化了。于是庄周梦蝶的感慨步步深入,但梦的念力却一步步加强。有时在公园里碰到一些老人会主动过来说些合理却不合时的话,喋喋不休,我心里不禁为之一寒:这就是为幻所困!路走多了,路反过来走人;话说多了,话反过来说人。幻象的梵语是maya,古人译作“魔”。我三十岁才清晰地看到:我们生活在魔的世界里。但我却听不到那音频的声响。的士司机的故事电视新闻报道:一的士司机捡获一名女艺人手机,并以机内的裸体影像作要挟勒索五万港币。我当时想:香港人大概是想钱想疯了。话说前几天与朋友在路上拍照,背后来一个手持数码单反的年轻美国人,问我们是不是玩摄影的。我说是,他就死跟着我们一起胡逛乱拍。原来他叫查理,从美国到成都当DJ,这次来澳门是办签证的。我们从新马路一直拍到西湾大桥,从下午一直拍到黄昏。拍得饥肠辘辘,于是从观光塔打的到塔石附近相熟的餐厅吃饭。我和查理在车上用英语聊得兴起,从成都近况到佛教教义——他拿出一串佛珠来说自己是佛教徒,到了塔石时才发现车资偏高。不谙英语的朋友这时才一脸诡笑说:“你没发觉这车是带我们逛花园吗?”我心里一愕,想起刚才车子竟绕到观音像再过隧道。朋友说:“你的英语讲得可欢,可司机却以为咱们是游客了!下次你得先告诉司机:我是本地人!”我把这事解释给查理听,说:“我一直以为澳门的司机挺老实的,没想到……”查理笑笑说:“但我知道成都的的士司机都是很老实的。”我虽在成都住过四年,但都是骑自行车活动的,对这个说法倒是新鲜。他说:“我刚去成都××迪斯科当DJ时,帮老板从上海带了一套极为昂贵的打碟机,下车前跟女友打电话聊得正入港,结果就把那套打碟机忘到了车上。我当时急得要疯掉了,站在下车的路口快抱着女友哭起来了。女友说成都司机很好,会送回来的。但那机子足够让那司机在成都的府南河畔买套不错的房子了!过了一个多小时,那司机回来了。我当时真是感激涕零,恨不得把身上所有钱都塞给他,但他一分钱都没要……”说到这里,查理眼角突然红了起来。确实,不做点傻事就不是常人了。女艺人傻得可以,让手机风情一把记下了解衣春光。而那位香港的士司机定是看得心花怒放,被财色所傻,自投法网。而那位成都的的士司机也一“傻”到底,一套多少人朝思暮想的房子就送回去了。但不同人的不同傻法,其境界的差异,实在是巨大的。却话巴山夜雨时雨,专享过滤不掉的来自上苍的言辞。雨声裹着子夜的房子,仿佛是大自然带着千军万马围攻着由欲望和谎言筑成的城堡。我正捧着《水浒传》斜躺在沙发上,忽然感到胸间隐隐有一股力量随着阳台外的雨声起伏,却清凉如泉洗。但这股来自洪荒远古的声音迅速成长,很快就盖过了景阳冈那条大虫的咆哮。我把书合上,跣足蹚开阳台的玻璃门,清润的空气挟着雨沫迎面扑来。尘世的外壳躲避不及,迎风而灭,剩下那刚醒过来的大虫赤裸裸地站在那里向着漠漠无边的夜雨呼啸。我仿佛离开了自己,看着自己站在雨中,看着无数往事像空中的雨线般在路灯中显现又消失,看着历史从洪荒涌来又从此时分流开去。雨,确实是上天的恩赐。对于农夫而言,“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而如今还有很多地方仍受着干旱的煎熬。“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人类自认为科技发达,不但没有控制晴雨的能力,妄自尊大、急功近利的人工施为更是直接破坏了大自然的循环系统,把自己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地步。雨,同时也是记忆的载体。几年前,我曾独自一人扎营在海螺沟的冰川旁。也是一个初秋的晩上,冰川上下起了滂沱大雨,本不专业的帐篷被打得千疮百孔,雨水渗进了睡袋,我就像睡在冰床之上,听了半夜的雨声。最后只能冒着雨把整个营帐搬到了三百米外的民工木头屋外的亭子里。剩下的夜里,我就坐在那亭子里看着冰川上的雨和对面贡嘎山上的云与电。自此,夜雨总让我想起壮阔的天地。少些“化境”?多点原则诗友从美国专为我淘来几本W.S.Merwin的诗集。夜来无事,与诗友拿着原文跟内地某出版社的中译本对照。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光第一首已是乱译误译一大堆!W.S.Merwin是我最为倾心的诗人之一,大学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几首原作也早熟记于心。前两年内地出了一套三本的选译,没多考虑就买下了。但回来一翻,根本不是我认识的Merwin,熟知的作品也找不到踪影,大部分文字更称不上是诗。我当时想,诗歌翻译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而精通欧洲多国诗律的Merwin的诗更是难以下手,翻译不好是可以原谅的。但当我把中英文一对比,心里不禁倒抽一口凉气:这还不是努力翻译而翻译不好,而是随意为之。也许译者已达天下本无事的“化境”,反正一大堆名词动词拼凑得古怪而顺眼就行了。打开某些报章,你会发现许多这种已入“化境”的翻译文字。不东不西,第一遍接近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第二或第三遍好不容易看“明白”了,却像吃了只死苍蝇,想吐不甘心,想笑又欠洒脱。自己国家的语言都用不好的机构或个人,还能算是爱国的吗?最让人心凉的其实是这种“看得化”的人无所不在。你要想坚持一些理念原则或想把某些事情钻硏通透,你身边的人本能反应就先取笑一番,然后用一千零一种他们都不大了了的理由劝你赶紧放弃。这种没有原则、不辨美丑、混淆善恶、以迷为智的观念正深深腐蚀着人心。通过努力,人穷可以变富,国弱可以变强,但要是一个人或整个社会到了没有原则、不明廉耻的地步,就难有希望了。以泰国为例,一个乐于把人妖作为旅游招牌的民族,再强盛也是有限的。再如,有些人以本地的赌业独大繁荣而沾沾自喜、不思进退,岂不谬哉?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做事认真、讲求原则、谨记廉耻也许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取之不尽的财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