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文的互联网 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的互联网 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 字数: 3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贲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02392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45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互联网文化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又一次可能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的文化转型。人们如何在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保有对自由价值的选择,成为我们今天认识互联网的两个关键问题。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以此为关注点,通过“阅读·知识·学问”“真实·自由·认知平等”上下两篇内容,探索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展现出来的现象和行为所涉及的人文问题,强调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必须以人为本,对互联网的未来展望必须包含关于自由人类的普遍价值,拒绝把人作为工具,拒绝非人化。为此,需要用启蒙的人文教育来提升人们的读写和知识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自由意识和自主性理念。
作者简介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 (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2011)、《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2005)、《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08)、《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2009)、《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2010)、《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2012)、《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2014)、《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2014)、《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2015)、《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2015)、《经典之外的阅读》(2018)。
目录
前言/001
导论互联网时代的知愚识智/005
一读写与知识/006
二互联网时代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013
三互联网时代的愚蠢与智慧/020
上篇阅读·知识·学问
第1章与时俱进的书籍和读写/029
一书籍的“去优雅”和“去神圣”/030
二现代世界的读写/037
三互联网时代的微贱写作/044
第2章学习阅读由浅入深/053
一纸上阅读与屏幕阅读/054
二深度阅读离不开书籍/057
三阅读的五个进阶/064
四深浅有别的阅读/072
第3章亦药亦毒的阅读/078
一口语文化和书写文化/078
二网络公共厕所和阴沟里的卢梭/085
三网络时代的阅读“毒害”/092
第4章共同联网和个人知识/100
一互联网时代的“知识”/101
二知识能“下载”吗/104
三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学习/110
第5章数码时代的大学知识/119
一书籍印刷和大学知识体制/119
二数码时代的网上知识产品/123
三数码时代的大学危机/128
四知识的新旧交替和交融/134
第6章网络上的知识与说理/140
一区分网上的知识来源/140
二网络知识不是书籍知识的数码化/144
三网上百科的非原创性知识/149
四网络上有争议的知识/153
第7章“学问”因何贬值/159
一什么是“学问”/160
二互联网的“功利阅读”/164
三互联网的“信息太多”/170
四学问因何而有价值/175
第8章从鹅毛笔到键盘鼠标的学问技艺/182
一古代的学问技艺/183
二学问技艺的演化/189
三笔记与记忆/195
四记忆与写作/202
第9章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209
一知识信息处理与百科全书/210
二百科全书可疑的“立场中立”/219
三启蒙和不自由的百科全书/226
四互联网时代的维基百科/231
下篇真实·自由·认知平等
第10章真实为何依然重要/243
一真实是怎样的“自明之理”/244
二作为道德伦理和政治价值观的真实/247
三互联网时代更需要真实/253
第11章知情公民和公民陪审/260
一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261
二知识信息与理解力/265
三网络“知情公民”的认知缺陷/268
四公民不及格/271
五网络时代的美国陪审团/275
第12章读写教育与人的启蒙/283
一互联网阅读使大脑浅薄弱智吗/284
二网络阅读争论的五个方面/288
三从读写教育到人文启蒙教育/296
第13章情绪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306
一互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308
二犬儒主义的“情感智力”/310
三犬儒主义的“自欺”和道德缺失/314
第14章数码技术改变了交谈和情感智力吗?/323
一私人交谈的公共生态环境/324
二面对面交谈/328
三同理心和同情/332
四机器时代的情感智力教育/336
第15章历史文化转型时期的隐喻/342
一隐喻是一种怎样的语言认知/343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和“花朵”/348
三启蒙运动想象的“黑暗”和“光亮”/356
四“机器”时代的隐喻/363
五人与机器:谁是谁的隐喻/369
第16章隐喻之惑:“人造人”还是“人造奴”?/374
一数码时代的机器人和机器奴/375
二恶托邦的兽人与兽民/380
三“人造人”会毁灭人类吗/387
四保护机器人与保护人类/394
第17章数码时代的交谈技艺和末日焦虑/401
一谁害怕智能机器人毁灭人类/402
二与智能机器人“畅谈人生”/407
三后奇点时代的物种、政治和对抗/414
第18章机器智能测试告诉我们什么?/422
一通俗科幻作品中的图灵测试/423
二图灵测试的两种模式/427
三测试机器还是测试人/430
第19章互联网的真实、自由和认知平等/440
一新型社会传媒与虚假信息/440
二共同认知规则的公共价值/445
三互联网时代的批判性思维/450
四互联网的认知平等原则/45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