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18我们的节日调研论文集

2018我们的节日调研论文集

  • 字数: 38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62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规范、文化习俗和科学思想的集中表达方式之一,既体现了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又体现了民族社会治理和社会理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传统节日很多,各个民族都有基于自身历史和社会发展模式而形成的传统节日,例如汉族、满族、纳西族、鄂温克族、土家族、仡佬族、拉祜族、朝鲜族等民族以春节为最重要的节日,汉族重大节日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蒙古族有年节、拜火节、那达慕,回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藏族有藏历新年、转山会等节日,苗族有年节,瑶族有盘王节,维吾尔族有古尔邦节、开斋节(肉孜节),彝族、白族、拉祜族有火把节,壮族和黎族有“三月三”等等,传统节日既然是民族长期形成、共同认同,又建立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那么在其深层次上就表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理想、共同情感和共同遵循的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要深入认识一个民族、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理想、道德观、情感模式等,从认识和理解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样,有效保护了传统节日,我们便能够传承上述观念及其表达模式;而为了在新时代优选范围凝聚人心,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就必须重视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党中央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把传统节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里,就把传统节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要求予以振兴、有效传承。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就每一年的传统节日活动安排都做专题部署,2019年新年伊始,就发布文件,要求各地深入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在组织传统节日活动中,突出节俭、安全、祥和、大众化工作理念,精心设计、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要坚持突出培育家国情怀,引导人们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坚持挖掘展现文化内涵,发挥好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坚持创新理念、方法、手段,注重网上与网下、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拓展内容形式和活动方式,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通,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协调。坚持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搭建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载体,推动传统节日更好地走进人们生活、浸润人们心田。坚持兼顾不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民族节日习俗,推动节日文化活动千姿百态、精彩纷呈、健康向上。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传播和研究的专门机构,自建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民族传统节日,把各民族传统节日作为重要文化现象来专门研究,组织编撰了大量学术专著和普及性质的读本,向全社会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节日的文化、精神、道德和科学内涵。最近,既有著名学者李耀宗教授组织编撰出版《中华节日名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年8月出版)之举,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华民族统一体传统节日最齐全的词典;又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程建军副主席主编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清明》(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辑录了中国民协与河南省民协联合主办的清明节文化活动中“清明文化大讲堂”和“清明文化论坛”的部分学术成果;此外,田兆元、桑俊教授主编的《追本溯源——凤舟竞渡暨端午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开辟了端午竞渡本源探讨的全新视野。各地专家学者系统研究传统节日的著作、论文不断问世,对传统节日的思想文化内涵挖掘日益深入。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品牌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十余年。中国民协组织传统节日活动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协会组织、地方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模式,一般有组织节日活动仪式、考察调研民俗文化和专题学术研讨三个环节,比较重视田野调查,重视“用脚作学问”。最近两年新创了网络直播的民间文化大讲堂,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民间文学研究会历史上就是聚集学者和专家,共同研究学术的团队,现在则更侧重组织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研究,发挥协会的团结联络协调服务职能。2018年,中国民协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文化活动25次,几乎涉及中国各个大的区域文化,有河南开封、浚县、鲁山、郑州、上蔡,河北井陉、内丘,陕西凤翔、安康、韩城、蓝田,山西晋中、长治,广东番禺、汕尾,福建宁德,贵州黔东南,甘肃西和,江西新余、婺源,湖南浏阳,山东菏泽,广西武鸣等地,其中学术研讨会 15次,调研活动3次,展演活动6次,大型演出1次,邀请到参与调研研讨的专家近百人次。 在“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文化中,我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各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为载体,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突出思想性、群众性、文化性,倡导文明、健康、和谐的节日理念,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喜闻乐见,影响日益深远。同时,“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文化活动让各地一大批民间民族文化和习俗得以传承并重放异彩,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专家学者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他们的调研论文从不同层面剖析了节日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各地的独特习俗,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我们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活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节日庆典,丰富群众节日生活,真正体现“人民的节日人民办、人民的节日为人民”的主旨,让百姓从节日中受益,得到欢乐、获得启迪;二是举办节日论坛,提升节日品位,挖掘节日内涵;三是举办大讲堂,扩大节日影响力;四是举办节日调研活动,深入挖掘节日民俗特色、地域特点,丰富节日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为了扩大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影响力,我们积极引进“互联网+”思维,采用纸媒和网络新媒体同时传播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传播范围。我们在《中国艺术报》《河北日报》上推出了5个专版,特邀专家对春节庙会文化、清明节文化等进行了学理阐释,引起热烈反响。 收集在这本论文集里的文章,都是专家学者们在若干次传统节日论坛里发表讲演的成果,既有对传统节日历史起源和文化思想的叙述和探究,也有对传统节日与新时代精神如何更好融合的探索。我们把这些成果汇集在一起,供进一步关注传统节日的各界人士参阅,以起到相互启发的作用。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愿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光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内容是中国民协以中国传统七大节日、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为依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汇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 知名专家学者以实地调研并举办研讨会的形式推动节日民俗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作者简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1950年((1987年前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为现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民间文艺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 本书作者皆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者,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民间文艺研究者。
目录
《2018我们的节日调研论文集》无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