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业为了什么

创业为了什么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安生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12135602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对于创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人来说,这本书中的故事可以回忆起自己创业的心路历程,创业是一个随时准备作战的状态,当创业者看到书中人物所经历的一些坎坷而回忆起自己如何面对和处理同样的问题时,会油然而生一种自信,也更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对于创业失败的人来说,他会从书中找到情感共鸣,也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书中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时,达到暂时逃离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的效果,当他读到书中主人公经历过比他更惨的事情却坦然解决时,会起到治愈疗伤的作用,在看待自己所处的困境时有了新的角度和眼光,把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自信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里,内化、孕育出自己的力量。 -对于还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准创业者,这本书展现了不同创业者面对人生和创业的态度,可以为准创业者开阔视野,树立榜样,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参考目标,同时这本书也真实描写了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和生存现状,为准创业者客观理解创业提供参考。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主播安生的视角,讲述了7个创业者的故事,并附上与创业者的对话,不仅剖析了优秀创业者的成长历程和创业路径,也试图探讨有关创业者精神内核的话题。7个创业者在创业期间有辛酸有甜蜜,安生通过流畅的文笔走进他们的内心,发现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创业为了什么?
作者简介
曾在北京印刷学院就读,大一时休学,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退伍后自主创业,并于音频平台“蛋解创业”做主播,采访过上百位优秀创业者。
目录
第1章 创业不息 折腾不止 ―“90后”曾德钧 工匠VS网红 嬉皮士VS小王子 一个浪漫的人VS一个不知疲惫的人 对话 第2章 出走的娜拉 ―“拼命三娘”朱春娜 母系家族的影响 创业是一场救赎 职场攻略 对话 第3章 花甲之年 异乡追梦 ―“蓝博士”郑富德 你的选择,会伤害你,也会成就你 人一定要学会自救 创业那么着急干吗 对话 第4章 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侠客”韩永坤 初出茅庐 崭露头角 舒服日子过多了,想挑战一下自己 四十岁才找到路 对话 第5章 你见过梦想开花的样子吗 ―新片场的故事 新时代中国合伙人 小试牛刀 MVP 步入正轨 第6章 我的世界没有“无趣”二字 ―“顽主”李海波 会讲故事的人更“好命” 感谢农村教给我真与善 当记者可以看见众生百态 成为喜马拉雅FM副总裁 对话 第7章 创业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 ―“疯子”苏? 车库咖啡与创业浪潮 追求精神很好的地方 对话 写在最后面参考资料
摘要
    正式采访曾老之前,我们有过“三面之缘”。第一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曾老那期节目是我剪的。之前录制曾老那天我临时安排彩排,结果本来能跟曾老见面的,却白白错失了。我在剪节目的过程中,纠结了很久,蛋蛋、大海和曾老三个人聊了一个半小时,而按常规,节目优选不超过1个小时,50分钟很好。握鼠标的手放在音轨上徘徊,删哪段都心疼,我心里想,曾老这么饱经沧桑的人,我一定要当面跟他聊,听他讲那些精彩的故事。
     第二面,是在猫王深圳的办公室,和一群创业者,听曾老做分享。办公室里全是年轻人,装修风格也特别的年轻化。一进门就看到一整面墙,以红砖做底,墙上粉刷着被美国人亲切唤作“母亲之路”的66号公路的标志,另一面墙上用色块拼凑出一张曾老的脸,旁边是他的签名。而办公室的左手边被设计成了小型博物馆,以回顾历史的方式,见证了曾老从事音响产品设计三十多年来,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Hi-Fi胆机、Hi-Fi CD机、LP黑胶唱机到大中小型古典式收音机、蓝牙音响、Hi-Fi耳机、个人音乐播放器,Wi-Fi音响等与家庭、个人相关的音响品类,可以看得出曾老的产品设计理念,经历了一个逐步转型、追求个性化生产并精益求精的过程,并且与时俱进。他的办公室更是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五彩斑斓的猫王大家族,还有各式各样的CD唱片、LP黑胶、盒式磁带和书籍。
     曾老在分享的过程中,像变戏法儿似的,从标志性的军绿色马甲里,掏出了各种小器件,一会儿给小音箱装上了猫耳朵,一会儿又神奇地掏出了一只像招财猫一样的手柄,不可思议的是,给小音箱插上了一个迷你麦克风后,收音机居然瞬间变成了一款AI智能音箱。
     我多嘴问了一句:“现在这么多做智能音箱的,猫王除了外表特别受年轻人喜欢,其他方面有什么特别的?”
     曾老没说什么,开始摆弄猫王,旋转一个按钮就是一个不同的声音,“这个是传统FM――上海94.7,这个是互联网播客――糖蒜广播,这个是古典音乐……”这个小音箱像万花筒一样,不停地发出奇妙的声音,周围人都顺着声响寻找声源,惊叹不已。
     曾老得意地说:“这是一台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形成自己独有频道和内容的收音机,你再看那些非黑即白、非银即灰、圆柱形的智能音箱,你不觉得(它们)‘性冷淡’吗?”
     我感觉很害羞,脸红到脖子根儿。
     不过长这么大,我一直喜欢跟很酷的人做朋友,在我心目中,人酷代表着他热爱生活,永远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他们有一双炽热和发现美好的眼睛,从不会感到疲倦,也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最后一次和曾老见面,是在北大校园里,一同去上李善友教授在混沌研习社的年度大课。课后一起吃饭,曾老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满了他的宝贝音箱。他早上7点才到北京,上了一天的课,仍然精神矍铄。不知怎么就聊起我曾经当过兵的经历,曾老高兴地说:“那你得叫我首长咯!我从军三十年,我的老婆是我领导的领导的女儿。”
     更让我吃惊的是,谈起课后感受,曾老收获满满,用他的理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这个“学渣”又重新讲了一遍李教授讲的知识。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工整地写下了好几页学习笔记,建立了自己的思维模型和导图。这个一辈子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直到现在每个月还固定参加几次线下大课,以谦卑、开放的心态,不断从外界吸收知识,形成自己思考的工具、做事的准则。
     我时常会感慨,一个八十岁老人的身体里,极有可能蕴藏着一颗十八岁年轻人的灵魂,而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却很可能不思进取、因循守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正在被焦虑围困,自“葛优躺”走红以来,互联网正兴起一股“丧”文化,“感觉被掏空”“空巢青年”“90后中年人”还有由“保温杯”引起的中年危机。我们困惑、迷茫,感叹社会阶级基本定型,害怕日复一日再无改变,我们用“丧文化”来自嘲,拿“中年危机”当作修饰的外衣,来叙述和表达内心的慌张。
     二十几岁,在王小波的笔下,是“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在钱钟书的笔下,是“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在凯鲁亚克笔下则是“喜欢的事情太多了……像流星一样不停地奔波,直至坠落”。可是我和身边的很多朋友聊天后才发现,有些人还没年轻就已经“老”了。我们明明生长在互联网时代,有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选择自由,然而,生活却让大家变得焦虑不安,仍在被那些老套的问题所困扰,诸如要不要为了户口在事业单位安于现状,要不要留在大城市打拼买房?
     生活日复一日,人们越长大,越容易陷入一种固定模式,往往在年末总结时,总觉得除了日历上的数字,今天与昨天并没有不同,今年与去年也没有什么改变。
     我听过最残忍的一句话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者三十岁时就已经‘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是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活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呆板。
     所以,当我见到曾老后,便觉得他才更像是我同龄人该有的样子,每周7×16小时连轴转的工作,还经常走戈壁、沙漠,甚至上高原去西藏,2017年7月份和各国的电台DJ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办电台复活节,8月份跑到拉萨和吴晓波旗下的“玩有引力”公司跨界发布新产品,9月份又跑到西双版纳和创业者们一起穿越雨林。他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历经了许多人间沧桑,也依然无怨无悔地去爱这个世界,积极地行动,友善地关切,在内心里没有怨恨,也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一点也不生疏地使用“我也是醉了”“holyhigh”这样的网络流行语,聊起A站、B站、腐国文化、二次元也很在行。他从不刻意讨好年轻人,也不随意说教年轻人,他就是那么轻松自在地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像冬天的火把,总能带给人们温暖。
     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