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登上南极半岛

登上南极半岛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金涛、金波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60906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少儿科普经典 小品文名家精选·登上南极半岛》:    本书收录了有名科普作家金涛先生的科学小品篇目,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在南极的科学考察故事以及与南极有关的天文地理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世界各地有名山脉的环境及相关传说;第三部分分享了作者从一本本经典中获得的精神食粮及所思所想。本书语言生动,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金涛,1940年生,安徽黟县人,1957年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员、编辑、记者,出版社社长、总编。高级编辑。1984~1985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1991年7月获“范长江新闻奖”提名荣誉。1996年被国家科委等授予“全国优选科普工作者”称号。2014年获首届王麦林科学文艺创作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科幻小说《月光岛》、童话《大海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等。科学考察记《向南!向南!――中国人在南极》获2013年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林下书香―一金涛书话》获2015年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目录
登上南极半岛
南极发现也有哲学家的功劳
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
库克的功绩和错误判断
争先恐后为哪般
冰原上的生死角逐
挪威人夺得冠军
英雄的悲剧
地球的冰库
地球的冰箱
风能杀人
白色的沙漠
冰和火的世界
极昼与极夜
可怕的乳白天空
极光,大自然的礼花
禁止开采的矿藏
冰天雪地的居民
风雪之夜诞生的小生命
深潜纪录的冠军――威德尔海豹
会唱歌的鲸
发光的磷虾
南极科学城
纳尔逊岛的小木屋
登上南极半岛
奇妙的山
从海底升起的喜马拉雅山
宗教圣地――冈底斯山
“五岳独尊”的泰山
妩媚秀美的水中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
集天下奇景的黄山
东北的制高点――长白山
雄奇的台湾山脉
日本的富士山
喷烟冒火的火山国
赤道上的皑皑雪峰
拥有欧洲海拔优选火车站的阿尔卑斯山
维苏威火山埋葬的城市
北美第一峰――麦金利山
世界上最长的安第斯山脉
空中石头城――马丘比丘
有趣的面包山
世界上优选的独石山
白色大陆的高山
读书随想
生态文学的美文
艺术中的科学
那令人怀想的童年
《点石斋画报》的科学传播
回望晚清的中国
“驴友”斯蒂文森的旅行
一条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
重温《只有一个地球》
阿西莫夫的智慧
西方垂钓者的“圣经”
通向西方艺术殿堂的津梁
“止饮太湖一杯水”的廉吏
胡适与苹果的故事
何泽慧的人格魅力
摘要
    南极发现也有哲学家的功劳
     长期以来,人们不知道南极洲的情况,甚至根本不知道南极洲的存在。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南极洲接近是一个缺席的角色。
     南极洲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花了几百年时间寻找这个遥远的大陆。许多勇敢的探险家、船长和水手,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很有意思的是,最早思考南极洲是否存在的人,却是古希腊聪明的哲学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古希腊人是一个航海的民族,它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三面是大海――爱琴海、地中海、爱奥尼亚海。自古以来,他们的水手和商人航行到世界各地,见多识广,也因此促使他们思考地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
     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他不仅从理论上推想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且宣称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许多天体都环绕地球进行圆周运动。柏拉图这种纯哲学的思考,是基于人类居住的地球应该是最完美的形式创造的,而最完美的对称形式就是球形。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柏拉图的学生,他不仅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同时通过实地观察来检验这一假说。他发现当月食发生时,地球的影子移过月亮表面,影子的边缘是圆周形,这是地球的形状为球形的一个有力佐证。
     另外,亚里士多德根据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讨论了地球的纬度与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关系。他认为,靠近赤道的地区即热带,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同时,远离赤道的地区即寒带,也是不适合居住的。只有这两带之间的温带才能成为地球上人类的居住区――这个说法虽然并不接近正确,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此外,还必须提到另一位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约前275―前194)的贡献。公元前234年,埃拉托色尼担任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时,主持了一次有名的观测――在夏至的中午时分,分别在尼罗河的西恩纳(今阿斯旺)附近和埃及北部的亚历山大城观察太阳的位置。由于西恩纳附近的一个岛上有一口深井,每当夏至这天中午,太阳光直射井中,而在亚历山大城,埃拉托色尼利用亚历山大图书馆外的一座很高的方尖碑,测量出夏至正午时分,方尖碑与太阳光线的夹角约为7°12’,相当于圆周角360°的五十分之一。由此,西恩纳到亚历山大城间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周长的五十分之一。由于事先知道西恩纳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距离,这样他算出了地球的圆周长约39690千米。这个数字和现在准确测量的地球赤道周长约40075千米相差无几。
     据记载,埃拉托色尼还提出了地球分为一个热带、两个温带和两个寒带的观点。
     值得指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正是基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们认为,既然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当时已知的大陆如欧洲和亚洲,都分布在北半球,那么为了保持平衡,地球的极南方应该有一个大陆存在。否则的话,地球就会因为失去平衡而倾覆。
     公元2世纪,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约90―168)完成了八卷本的《地理学指南》,对当时欧洲人的地理知识进行了总结整理。他在绘制地图时,画出了一块跨越地球底部的大陆,并将其命名为“未知的地区”。托勒密是根据什么画出这块大陆的?这块未知的地区到底在什么地方?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从那以后,地图绘制者都仿效托勒密的做法,在地图上都标出“未知的南方大陆”,而且比托勒密画的位置还要更靠南方。
     多少年过去了,古老地图上的“未知的南方大陆”并未引起人们的多大注意。在许多人看来,这仅仅是古代哲学家头脑中的非凡遐想,就如当时的地图上,在未曾到过的大陆和海洋画上了许多凶猛的野兽与妖魔鬼怪。
     终于有一天,如梦方醒的世人把目光投向我们居住的星球时,那些积淀了十几个世纪灰尘的古老地图上“未知的南方大陆”的模糊轮廓,大大激发了人们空前的热情,从而奏响了南极探险史雄浑的乐章!
     “未知的南方大陆”是否真的存在?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人们决定用行动来揭开这个古老的谜团。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