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在人类学的学科体系中身处边缘,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学者群体的人数较少,难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近五年来,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个体的学者在学科发展中的局限性:如果学者群体丧失活力,学科也将面临停摆的危机,因此,与学界同仁协作,建设富于创新性与凝聚力的学术共同体,是我从事影视人类学研究以来坚持贯彻的理念之一。
这一理念首先来自云南的影视人类学家郭净先生。2013 年,在他的倡议下,由鲍江、雷建军、陈学礼、陆文东与我轮流担任主编的学术电子刊物《影视人类学论坛》开始在线发行,“希望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搭建起一个理论交流的平台,至少它会竖起一面虚拟的旗帜,让一群热爱‘影视’的人类,可以相互依靠,结伴而行”。在此后四年间,《影视人类学论坛》共发行十三辑,成为凝聚学术力量,交流学科信息的重要阵地。自2015 年起,我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支持下,正式出版影视人类学的年度学术文集《视觉人类学论坛》,这既是对电子期刊的延续与补充,也着意于为影视人类学理论的学术发表与出版铺垫前行的道路。
从2014—2016 年,我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会议举办地,连续召集了三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希望通过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提供动力。该论坛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除国内学术媒体持续关注与报道之外,美国人类学会(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旗下“人类学新闻”网站(Anthropology News)与美国东亚人类学会(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新闻网站都对论坛进行了较大篇幅的学术性报道。近年来,随着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影视人类学的学术活动不断增多,仅在2018 年,便有“影视人类学与非遗影音文献论坛(中国平遥)”、“广西民族志电影展”、“中国民族影像志大展暨高端论坛”、“数字媒体时代的影视人类学与中国文化论坛”、“国际影视人类学论坛2018(云南大学)”等多场学术盛会在全国各地举办,参与展映、研讨的国内外学者多达数百人,很多会议气氛热烈,成果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