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

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厉以宁
  • 出版日期: 2003-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00372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10
  • 出版年份: 2003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是一本比较经济史著作,同时书中还讨论了有关资本主义起源的若干经济理论问题。《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试图从历史事实出发,用封建社会体制外异己力量和体制外权力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来说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我把自己所进行的这一研究称做制度分化和制度调整分析。封建社会体制外异己力量和体制外权力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是制度分化研究的内容。封建社会的刚性体制向弹性体制的转变,是制度调整研究的内容。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就是经济成长的过程,而经济成长既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条件,又离不开一定的制度环境,技术条件和制度环境二者同时对经济成长发生作用。然而,制度环境也许比技术条件更能引起经济学家的注意,因为任何一种技术条件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才能产生、存在和发挥作用。罗斯托作为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专家,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书中,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这样五个阶段。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又增加了第六个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关于罗斯托的理论,学术界的争论十分激烈。据亨利·罗索夫斯基的看法,单就“起飞”概念而言,就有支持派和反对派,而且两派各有知名的经济学家或经济史专家①。面对这场争论,罗斯托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声明决不放弃原来的观点②。由于“起飞”指的是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也就是指工业化、现代化过程的开始,所以才会引起这么多经济学家的关心。但从争论的焦点来看,主要集中于积累率的高低、各国“起飞”的年代划分、经济中主导部门的确定、工业化是渐进的还是突发性的等问题上,而没有人反对罗斯托提出的一个重要条件:“起飞”需要有制度环境③。但《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认为制度环境这一说法比较空泛,难以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因此,《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提出的制度分化和制度调整分析,看来有助于对这一问题作较深入和细致的说明。
经济学家习惯于把封建社会看成是传统社会(当然,传统社会还包括前封建社会),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近代社会(如果从历史延续方面看,资本主义社会包括了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资本主义起源:一个历史难题
第一节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解
一、对资本主义的不同解释
二、私人雇佣关系仅仅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条件之
三、原生型的和非原生型的资本主义
第二节研究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方法论探讨
一、商品货币关系
二、产权
三、新教伦理
四、市民意识
第三节原生型资本主义研究中的四个基本概念
一、体制外的权力中心
二、体制外的异己力量
三、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
四、制度的调整
第二章西欧封建社会中的集市贸易和城市的兴起
第一节集市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封建领地的纯粹自给自足经济不可能长久维持
二、集市贸易的产生
三、集市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四、社会流动与集市平等原则
第二节城市的兴起
一、城市成长的自发性
二、西欧的中世纪城市:制度分化的产物
三、商业意识和宗教观念的调和
……
第三章童西欧封建社会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和反
第四章西欧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章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己力量夺取政权的过程
第六章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七章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所引起的思考(上)
第八章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所引起的思考(下)
引用书刊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