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渐悟
字数: 50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甲子春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条码: 978752120532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536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幅老北京大杂院的鲜活风情画京腔京味儿的市井生活跌宕起伏的命运转变引人入胜的百姓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为长篇小说三部曲“百年老街坊”的第二部,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末,北京南城太原会馆大杂院里的故事,描述了大院里街坊们朴实无华的生活和温馨的邻里情,以及年轻人的成长经历;通过十几个人物命运之转变呈现出故事的主题——渐悟,以及他们在不断探索磨砺中逐渐悟出的人生真谛。书中人物逾百,性格鲜明,京味儿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百年老街坊”分为《淡忘》《渐悟》《圆梦》三部,第二部《渐悟》中,书中人物在悟,作者也在悟。虽说近百年来世事变幻,草根百姓常受命运播弄,只能跌跌撞撞地随时代而行,但只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不变,终能悟得真谛,苦尽甘来。第三部《圆梦》正在创作中,梦圆人圆,家国两圆。
作者简介
甲子春,北京人,大专学历,退休干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报纸杂志上先后发表了多篇散文、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始终笔耕不辍。自2010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三部曲“百年老街坊”,讲述北京大杂院普通百姓近百年的生活故事,已陆续出版。近年来数次亲赴青藏高原采访,创作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天使的情怀》《天使的心愿》《点亮玉树藏族同胞心中的明灯》等多部作品。
目录
1
摘要
一九六五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北京南城太原会馆大院里的街坊们都忙碌了起来,东院的街坊发面蒸团圆饼,西院的邻居杀鸡炖肉准备团圆饭,一派过节的气氛。应景的是,这个时节各家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水果全熟了。张大妈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种了十几棵西红柿,长得真是好,粉红色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别提多诱人了。赵大爷家种的是圆茄子,黑紫油亮,透着那么新鲜。老郭家种了碧绿碧绿的大丝瓜,足有二尺多长,谁从丝瓜架下经过,忍不住都要多看几眼。最招人的是徐大婶家种的猪耳朵儿扁豆,个大肥壮,一个豆角紧挨着一个豆角,密密层层的,把篱笆墙都压弯了。徐大婶大方好客,谁要是夸夸她家的扁豆,她二话不说伸手就摘下几大把塞到人家手里,还热情地说:“回去把它切成丝,用开水焯一下,吃炸酱面用它当菜码儿,没挑儿。”在太原会馆大院里,更让人喜欢的是院子里的各种果树。就说东小院金老爷子家门前的那棵石榴树吧,秋天一到,满树的大石榴全都咧开了嘴,红彤彤的石榴果能把孩子们的馋虫勾出来。金老爷子乐呵呵地站在石榴树下,拿把小剪刀把熟透了的石榴剪下来,分给大院里的孩子们吃,这日子口儿东小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大院里的姑娘小伙子们,更爱往西院里跑,每天傍黑儿他们都聚到李大妈家葡萄架下,一边听李大妈给他们说古论今讲故事,一边品尝他们家种的玫瑰香葡萄,嘿,那叫一个爽!西小院老铁家门前还有一棵大枣树,一粒粒红玛瑙似的大枣挂满了枝头。俗话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杆儿”,中秋节的时候大枣都熟透了,老铁的小儿子铁豹爬到枣树杈上,手里拿根大竹竿,噼里啪啦一通敲打,树下面杨明、小娅、骨力儿、胖丫儿等一大群孩子们蜂拥而上,满地抢红枣儿,小点儿的孩子刚抢着了枣立刻就塞进嘴里,发出了咯咯咯的笑声,那叫一个美!今年中秋节大院里最忙活的是住在后院的常家,他们家在门前搭起了大棚,常三爷、高小燕、常小虎一家人里里外外忙活着。大棚里盘起了火灶,鲜鱼水菜、锅碗瓢盆摆放得到处都是,大家忙得四脖子汗流,没个识闲儿。他们家今天有件大喜事,常三爷的大哥有名评书演员常老大,自三五年从保定老家投奔天桥评书艺人陈明启老先生的门下学说评书,至今已经三十年了。他在评书圈儿里口碑载道,自成一派。今天,他在庆贺从艺三十年的好日子时要开门收徒了。常老大为人谦和做事低调,招收徒弟这样的大事,他也不喜欢张扬。艺人们收徒大多是在酒楼或是戏园子里举行个收徒仪式,然后是大摆宴席,邀请八方宾客捧场祝贺,甚至还要登报宣传。常老大收徒不搞这排场,他觉得自己的师父陈明启老先生以及一些有名的评书艺人都还健在,自己在他们面前是个晚辈,做事不能太张狂,再者他几十年来勤俭惯了,搞大的排场花钱多,他心疼。于是他和三弟一商量就决定在家里办,搭个大棚,把评书圈儿里的同行和亲戚朋友请到家里吃顿饭就得了。常家人蔫不出溜儿地忙活自己家里的事,可还是惊动了院里的街坊。西前院住着的孙福头天晚上瞅见常家搭大棚,一打听是常老大要收徒,这下把他气着了,整宿觉都没睡踏实。第二天大清早儿孙福让尿给憋醒了,这小子从小野惯了,除了解大手,撒尿从不上厕所,哪儿方便就在哪儿招呼。他对着墙根儿这通甩货,时不时地还打个激灵。他嘴上并不闲着,一个劲唠叨着:“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这都是在论的呀!现如今可倒好,这大院里的京油子们有一个算一个,有哪个混得人五人六的呀?唯独这保定来的乡巴佬成精了,还收上徒了,你说这事儿气人不气人!”孙福自打六二年刑满释放后,被安排到了一家街道工厂做清洁工,负责打扫厂子里的厕所和下水管道清淤。这又脏又臭的活计,对他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来说,那可真是活受罪了。孙福虽说不想干,可又不能不干,要不然上哪找饭辙去呀?每天是捏着鼻子噘着嘴凑凑合合地把活儿干了,心里那是七个不情八个不愿,一百二十个不乐意,脸拉得比头叫驴还长,看见谁都跟欠他二百吊钱似的,看哪儿都不顺眼。在孙福眼里常家这几位爷不过是保定乡下来的土包子,他们怎么能跟我们比呢?我们北京爷们儿,生在天子脚下,住在皇城根儿,背靠三宫六院,眼观九州八荒,天下之事我们什么不知何事不晓啊?现在倒好,我这个北京爷们儿整天价撅着眼子给人家扫厕所掏下水沟,这土包子却越混越壮,还收上徒了。孙福越想越气不打一处来,他气哼哼地说:“土鳖都飞上天了,这不是欺师灭祖吗?不成,我得去凑凑热闹,好好跟丫逗逗咳嗽,也让他们长长见识,我们北京爷们儿不是省油的灯。”孙福嘴里絮絮叨叨的,人还没接近睡醒呢,他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眨巴眨巴那双细篾儿似的小眼睛。这时一股炖肉的香味儿飘了过来,他耸着鼻子闻了闻,立马儿来了精神,赶紧嘬了下牙花子,把就要流出来的哈喇子又咽了回去。他四下里一踅摸,香味是从常家大棚里传出来的,屁颠儿屁颠儿地就奔常家来了。高小燕正在屋里屋外地忙活。她人到中年了,岁月的痕迹在她脸上留下了几条细纹,乌黑的一头秀发也冒出了几根白丝,但是她那美丽的双眸依然清澈明亮,白皙俊俏的脸庞仍旧是风韵犹存,这两者的结合,更增添了她那成熟的美。高小燕一眼看见了孙福,立马儿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孙福来啦,吃了吗?要是没吃就在我这儿垫补垫补吧。”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