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场景方法论:如何让你的产品畅销,又给用户超爽体验

场景方法论:如何让你的产品畅销,又给用户超爽体验

  • 字数: 17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崔德乾 彭春雨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291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作者是的场景营销专家、品牌战略专家,“第十六届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获得者。(2)从事品牌营销工作22年,擅长品牌战略咨询、场景营销与社群营销实操,多个品牌的战略顾问和品牌管理师,操盘过华联超市、酒鬼酒、明牌珠宝、星光珠宝、钻至尊、华诗雅蒂等品牌的战略和营销工作。(3)北京君度很好咨询公司合伙人,深圳黄金珠宝文化研究会“特聘智库专家”,上市公司CEO和CMO双栖经历。(4)揭示消费者主权时代场景营销背后的战略逻辑和普适性原理,从场景洞察、场景价格、场景制造3个维度系统总结场景方法论,从道、法、术3个层面阐述场景营销的底层逻辑、系统方法和实操技巧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系统理论支撑、科学方法论指导的场景营销工具书,揭示了消费者主权时代产品畅销、长销且给用户提供超爽体验的商业逻辑和实操方法。好的场景不仅能给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和良好的品牌体验,而且还是这个时代企业品牌竞争的战略抓手。作者结合20余年的一线操盘经验,以星光珠宝、华诗雅蒂、大悦城、海底捞等多家企业的实践为蓝本,为期望在场景营销上向纵深推进的企业和从业人士提供全面、扎实、科学的战略引领、战术总结、工具提炼和案例复盘。从实践到落地,从方法到思维,手把手教你掌握场景营销的精髓和核心,读后即能用。全书一共5章,逻辑上分为两大部分:第壹部分:场景营销理论支撑(第1~2章)首先,深入分析了场景在市场竞争和用户时间争夺中的作用、用场景制造社交货币进而带动营销的方法,这是理解和实践场景制造方法论的基础;其次,阐述了场景体验与社群营销的逻辑关系,以及场景营销的价值、应用和操作逻辑,这对理解场景营销的理论和操作体系至关重要。第二部分:场景营销方法论(第3~5章)从场景洞察、场景价格、场景制造3个维度系统总结了场景营销的方法论?场景洞察方法论: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介绍场景洞察的方法,其中微观洞察(点)是产品给予用户超爽体验和实现场景价格的基础;中观洞察(面)是发现新产品或新市场机,实现突破和打造品牌护城河的基础;宏观洞察(体),是发掘、组建或参与、新的产业价值链,建立自己独特的新商业模式的基础。?场景价格方法论:定价是关乎利润甚至企业存亡的关键点。本书深入解读了定价的底层逻辑,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实现让用户认可的高价格——场景价格。?场景制造方法论:详细解读场景制造的四大方法——场景嫁接、场景参与、场景复制、场景叠加,其中还介绍了场景制造的流程与场景管理法则。
作者简介
崔德乾场景营销专家,品牌战略专家,从事品牌营销工作22年,“第十六届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获得者,擅长品牌战略咨询、场景营销与社群营销实操。现为北京君度很好咨询公司合伙人、深圳黄金珠宝文化研究会“特聘智库专家”,上市公司CMO和智业机构CEO双栖经历,多个品牌的战略顾问和品牌管理师,操盘过华联超市、酒鬼酒、明牌珠宝、星光珠宝、钻至尊、华诗雅蒂等品牌的战略和营销工作。上海交大EMBA,中国营销领域期刊《销售与市场》专家团成员、中国珠宝营销期刊《饰界》专家团成员。出版过《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十大问题》《破局》等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著作,主讲课程《场景营销》《会员营销》《经营用户关系》,备受好评!彭春雨彭春雨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专家,中国营销期刊《销售与市场》主编。深谙移动互联、互联网+环境下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设计与策略组合,擅长传播场景设计、媒体组合策略、内容营销构建、渠道场景化推广等实操运营,拥有丰富且富有成效的客户服务经验和成熟的服务体系,尤其在快消品、建材家居、白酒、珠宝、礼品、家电、大健康、出版等行业,积累了大量一手整合营销传播和场景营销操盘经验。
目录
推荐序一  场景即解决方案推荐序二  场景传递价值前言  场景与未来商业第1章  时代、场景与社交货币001第1节  时代催生的“五个重要变化”002(一)消费者:消费主权下的新角色003(二)新生活方式与9000岁消费新习惯008(三) 新商业逻辑:从“产品供应链”走进“顾客需求链”015(四) 电商进化:社交媒体带火直播店与社交电商021(五)渠道进化:网状渠道与个体代理商024第2节  用场景抢占用户的时间026(一)竞争的另类解读——场景之争026(二)场景与用户时间的关系028第3节  用场景,制造社交货币035(一)五种常见的社交货币035(二)场景和社交货币的关系038(三)时代、场景与社交货币的逻辑039第2章  场景体验与社群营销041第1节  正确理解场景体验与社群营销042(一)正确理解场景体验042(二)社群营销概念解读044第2节  场景赋能055第3节  构建场景解决方案的出发点073第3章  场景洞察方法论079第1节  场景洞察方法总论080(一)场景洞察的三种方法与作用080(二)借助“IBCD”工具对场景方案做取舍083第2节  微观洞察:从线找点,顺藤摸瓜087(一)洞察用户工作方式087(二)洞察用户生活方式094第3节  中观洞察:两面结合,做肉夹馍106(一)先用户,后产品106(二)先产品,后用户109第4节  宏观洞察:从体看链,价值锚定112(一)产业价值链的变迁与进化112(二)产业链洞察与价值锚定方法115第4章  场景价格方法论126第1节  定价的学问127(一)价格决定竞争、利益分配与资源整合127(二) 定价的三个阶段:从成本价格到心理价格再到场景价格128(三) 成本价格与场景价格130第2节  场景价格方法总论134(一)场景价格方法论134(二)如何实现场景价格?135(三)场景价格如何核定?142(四)场景价格践行的注意事项143第3节  如何放大产品的价值?146(一)放大产品价值的重要意义147(二)让用户充分感知产品价值150(三)如何了解用户判断产品价值的方法?154(四)发布消费指令,强调场景解决方案156第5章  场景制造方法论158第1节  场景制造方法总论159(一)场景嫁接159(二)场景参与160(三)场景复制161(四)场景叠加162(五)场景制造的流程与心法163第2节  场景嫁接,主动吸引消费者163(一)实体产品场景嫁接案例164(二)虚拟产品场景嫁接案例165(三)酒店场景嫁接案例166(四)场景嫁接的“点、线、面”168第3节  场景参与,一起引爆新场景168(一)参与感的目的是吸引用户做贡献168(二)用户参与场景制造,引发病毒传播169(三)奥利奥的场景参与新玩法170(四)宜家家居的场景参与新工具171(五)娱乐明星的场景参与案例172(六)场景参与的点与线173第4节  场景复制:大悦城的场景逻辑173(一)场景构建逻辑和落地路径174(二)场景与“人、货、场”的关系176(三)场景流的商业价值178第5节  场景叠加:孩子王构建“顾客关系链”179(一)“顾客关系链”构建路线图179(二)线下场景叠加:服务+社交182(三)线上场景叠加:服务场景+社交场景182第6节  场景进化:海底捞的服务王道186(一)免费:从六大服务到十大服务187(二)场景工具:从APP到Hi捞汇187第7节  场景心法:深挖场景流,体验超预期188(一)场景标配与场景联想189(二)场景流深挖:一米宽,一公里深190(三)仪式感、荣耀感、参与感、代入感、时代感191(四)场景追踪:线上线下结合194(五)场景的进化与创新194(六)场景体验的衡量指标195第8节  场景的开发流程与项目管理198(一)场景开发流程图198(二)场景评审与验收201(三)场景复盘与优化203
摘要
    第1章时代、场景与社交货币导读: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疑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中国的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是时代催生了场景,还是场景满足了时代?场景体验是否为社交媒体的传播诱因?是否是社交货币引爆了场景体验?技术变革把人、货、场、媒体、时间、空间、渠道分割为碎片化状态,但总感觉有一种新工具把这些游离的碎片给黏合了起来,这个新工具是什么?本章重点带你理解时代的五大变革,从消费者主权到新商业逻辑,从新渠道到新电商,从新生活方式到“9000岁”新消费习惯,进而帮你理解场景的作用、时代与场景的逻辑、场景与社交货币的关系。第1节  时代催生的“五个重要变化”购物中心里面有运动馆、艺术馆,餐饮店里有舞台表演区、私房菜课堂,珠宝店内卖鲜花做美甲,汽车4S店内开川菜馆……到底是不务正业还是趋势使然?一部手机加直播平台就可以卖货,批发商缘何华丽转型零售商?买书买衣服不一定到新华书店或者商场,可能在你喜欢的公众号里就买了,而且在价格不打折的情况下你也买,到底是被洗脑了还是IP的力量?不是微商,但也不要押金,不需要成立公司,个人就可以卖品牌手机、品牌家电、化肥种子!小米小店、海尔顺逛、云集为什么发展个人成为微代理商?为什么现在的微信文章标题都是无厘头?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标题党?为什么会这样?你的APP为什么没几个人注册?你为什么不会给客户画像?为什么你用不好新技术?各位看官,你不能无视:市场正在发生五个重要变化!市场要素 时代催生的新变化 主要变化消费者 由被动消费向主动消费转变,并且成为自媒体、生产参与者、代言人、消费商 消费主权彰显生活方式 由“购物为主,休闲为辅”向“休闲为主,购物为主”转变 休闲与晒生活成为常态商业逻辑 由“产品供应链”走进“消费需求链” 跨界成为新常态电商 从平台电商、垂直电商生发出新物种:社交电商、内容电商 交易逻辑不一样渠道 从线性渠道向网状渠道演化 个体代理商规模出现(一)消费者:消费主权下的新角色过去有句话叫“买的没有卖的精”,在移动互联的当下,这句话失效了,变成了“买的比卖的还要精”。为什么?因为商业进化到“消费者主权时代”,再牛的品牌、再牛的商家也开始平视消费者、尊重消费者,甚至讨好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个变化是消费者变化,这是最重要的变革:消费主权崛起、新的四大角色、9000岁的新消费习惯,将全部颠覆你原来的认知。1. 消费者主权彰显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主权彰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拥有主动选择权。过去渠道少,品牌少,信息少,消费者只能在有限的品牌和有限的渠道中选择,所以是被动选择。而现在渠道多,品牌多,信息也多,所以消费者可以主动选择。以渠道为例,电商店、虚拟社交店、购物中心、专卖店,都是可以选择的。即使同一个品牌,消费者也有很多选择,品牌的直营实体店,天猫、京东上的旗舰店,也有不同城市或不同商圈不同加盟商的店,消费者有充分的主动选择权。(2)广泛的评价权力。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和服务满意或者不满意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随时评价,并利用大众点评、天猫等第三方平台去点评,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对企业施加压力。在过去,消费者的评价只限于线下朋友之间口口相传,影响很小,要想扩大影响力,必须借助媒体和第三方,比如消协、工商等政府部门,从而导致成本过高。现在消费者自己就是媒体,借助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百度贴吧、知乎、直播平台等随时都可以发表意见,甚至可以组织起来批判声讨不良商家,且成本接近零。(3)较为全面的知情权。移动互联让信息更对称,消费者更容易判断。过去对陌生商家的产品好坏是不好判断的,只能借助有限信息或亲自消费体验。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上众多消费者的评价数据来判断。(4)强大的维权意识与手段。消费者因为前3条原因有了更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手段。在维权方面,消费者可以借助碎片化的媒体迅速将维权活动组织起来。事关消费者的利益,一般先通过自媒体发酵,事件会自动裂变传播,然后引发知名大V和传统媒体的跟进热炒,立马就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一夜之间就会掀起强大的舆论压力,让任何企业都不能小视。消费者主权彰显示意2015年,苹果手机非常高傲:在售后服务方面“中美市场不同权”(美国是两年免费保修,中国是一年免费保修)。中国消费者因此群起而攻之,致使苹果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销量迅速下滑,苹果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CEO库克不得不出面道歉,中国消费者终于和美国消费者获得了一样的权利。2. 消费者四重新身份以前,消费者就是单纯的消费者,在移动智能时代,他们有了以下四重新身份;(1)自媒体: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可以借助“两微一抖”(微博、微信和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声。从战略意义上说,抖音成为消费者的个人电视台,微博成为消费者的个人电子报纸,微信成为消费者的个人电台。(2)生产参与者:大规模的个性化消费趋势,让消费者的话语权逐渐向生产领域渗透。无论是产品的DIY、红领服装的个性化生产,还是酒水的用户专属包装、家居家具产品的量身定制,消费者都深入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环节中,成为生产的积极参与者。(3)代言人:对于品牌,新生代消费者要么路转粉,要么路转黑。消费者对商品开始追求IP化,IP化的结果就是让消费者成为某类产品的代言人,消费开始小众化与圈层化。(4)消费商: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消费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既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又是推广者和经销商。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消费者花钱,经销商赚钱,两者接近分开;而消费商模式则是消费者在花钱消费的同时,还参与利润分配,从中获取收益。消费商有两种形式:专职消费商和业余消费商。也就是说,消费商可以是人们的第一职业,也可以是第二职业。直销、微商的从业人员都是专职消费商,他们虽然也消费这些产品,但更多是进行专业推销。业余消费商是指一般的消费者,他们主要是消费某类产品,顺带向亲朋好友转介绍,而后获得一定的收益。比如,你选购了某类产品,感觉超级棒,发在微信朋友圈或者抖音等社交媒体上,被亲朋好友或者其他人发现后,求你代购,你就可以享受一定的代购差价或者服务费。再比如,小米、海尔和云集都在发展个体的消费商,你购买他们的产品后,就可以申请做消费商。此时对你来说,没有业绩考核,没有商业库存,你只是顺带帮品牌向有需求的亲朋好友推广,这样就“自购省钱,推广赚钱”。还有一种情况,很多新中产和新生代购买了某件商品没有使用,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不想要了,就放在闲鱼、转转等二手商品交易网站上出售。这也是“消费商”的一种。消费商模式,其实就是“自用+分享”模式,将自己所用的产品或服务分享给需要的人,并从中获取利益。消费商的运营逻辑精准地获得目标用户并精准进行推广,一直是品牌和商家的愿望。在以前这是个奢想,到了智能互联时代,移动网络、云计算、社交媒体、线上支付等技术手段接连出现,精准获得目标客户成为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各行各业竞争加剧,品牌和商家把注意力全放在消费者身上,利用利益驱动让消费者主动向亲朋好友推荐自己的商品。很多行业的品牌和商家开始返利给消费者。时下流行的微店、微商城、婚庆网、异业联盟等,都是采用分销抽取佣金返利的方式,把消费者转换为消费商,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不仅如此,商家和品牌还对忠实的消费者进行专业培训,给予其足够的特权,以助推消费商的快速发展。这是商家发展消费商的运营逻辑。消费商将成为微商业的组织,是电商、实体店之外的第三方销售渠道,是物联网时代的很好渠道补充。消费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中国2017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若按照1%给消费商返利,则将产生3660亿元的财富。面对如此巨额的财富,消费者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继续之前的单纯消费行为,还是选择可以为自己带来利益的分销行为?消费蕴藏着巨大的待分配利益,无疑将刺激更多的消费者转向消费商。品牌商将全面助推消费商崛起云集和海尔、小米都在助推“消费商”的发展。从云集的快速发展趋势可以推演出:消费商市场即将井喷。消费者成长为消费商,将引发一场浩大的变革,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消费商模式将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不断发展,日臻成熟。从消费者到消费商:品牌助推消费商崛起专职消费商与兼职消费商的趋势现在,很多微商主要向不同的客户卖同一类产品,走爆品路线,比如面膜、化妆品、智能产品。未来微商将是向同一个客户卖不同的爆款产品,背后的逻辑就是“从产品供应链走进消费的需求链”,微商经营者开发、维护一个客户不容易,他们将继续用情感维护老客户,深化关系,用户需要什么就销售什么。这也是遵循“从产品的供应链走进消费的需求链”的新商业逻辑。宝妈和退休人员将会成为兼职消费商的活跃人群。这类群体时间有保障,可以顺便兼职挣点零花钱。无论是宝妈们,还是退休老人都有相同的话题,容易形成社群。再加上云集等社交电商的助推,宝妈群体和退休老人将会各自向自己的群体在合适的时间推荐合适的商品,一来赚点小钱,二来打发时间。(二)新生活方式与9000岁消费新习惯经济学家说,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这个国家就进入了休闲时代。中国2013年的人均GDP为 6747美元,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早就进入了休闲时代。什么是休闲时代?“休”是“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得到休息与放松”,“闲”是“闲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好玩的事、有意义的事”。休闲时代诞生了新的生活方式。这是理解当下时代消费与商业变化的基础。1. 新生活方式在中国,消费者的新生活方式有三个主要特征,而且与场景的关系密切。(1)休闲消费成为生活常态。“吃喝玩乐游”如今成为生活常态。以吃喝为例,农家乐、生态农场体验大受欢迎,这不是仅为了吃喝,还兼顾休闲;周末观影、看明星演唱会、K歌、足疗、旅游等休闲消费和文化消费成为常态。每到节假日,中国的道路和景点全面拥堵告急,欧美、东南亚国家的景点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2)在“休闲中消费,在消费中享受”。前者是休闲消费,后者是消费升级。休闲是生活,享受是新需求。很多企业就会充分利用空间、仪式和文化,设置不同的场景,给消费者无尽的精神享受。旅拍成为婚纱消费的主流,就充分体现了“在休闲中消费,在消费中享受”这个新生活方式。(3)利用社交媒体“晒生活”。如今,沉溺于社交网络的人们,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想、所爱和所需。“晒”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新生活方式的背后是社交货币,“晒”的过程就是利用社交货币表达观点、展示形象、自我炫耀,实现自我满足的精神享受。旅游、居家、表演、带娃、工作、会议、公益……只要是好玩、有趣、有价值、有意思的事物,总要抢先在“两微一抖”(微博、微信和抖音)发布,以获得别人的点赞、转发、关注和议论。先拍美食再就餐,边喝喜茶边拍摄,极限运动要拍摄,手机掉到汤锅里还要别人先拍摄再捞,为什么?这些产品和活动都有场景,场景就自带情趣、情绪、情谊,可自行引发病毒式的娱乐化传播,传播的过程中,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消费高潮。捧红了多少网红人物、网红产品、网红景点,摔碗酒、江小白、答案茶都沾了社交货币的光。新生活方式与场景的关系2. 9000岁消费新习惯先解释一个词语—“9000岁”。9000即指“90后、00后”的新生代消费者。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这里将90后和00后统称为9000岁。如今,9000岁已经慢慢成为消费主力军,研究9000岁的消费新习惯是品牌营销的发力点。9000岁几个新消费习惯值得注意。90、00后消费新习惯为喜欢买单,为个性买单表现一:喜欢就买,爱谁谁。这一代人最喜欢打赏,集体“养”偶像。也就是说,无论是真实的明星大腕,还是二次元的虚拟人物,只要喜欢,9000岁就愿意为他们付钱,从文化消费(演出、电影、电视剧作品、图书等)到相关衍生品(同款、纪念款、寓意款)消费、直播打赏都乐此不疲。据传某当红明星在微博发了一条微博,粉丝要看清晰的照片,每人需要支付60元,一夜过后,8万人付费,被网友戏称“睡后收入480万”(后来官方回应称60元为会员费)。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依然挡不住9000岁为“喜欢买单”的热情!2018年,某电视台一档针对学生的栏目请了被称为当红小鲜肉的明星站台,招致社会大众洪水般的批评,说这些明星不够阳刚,会误导孩子们。后来该电视台被迫出来道歉!你问9000岁们如何看待这件事?他们则会表现出懒得解释的状态。表现二:个性消费,拒绝被复制。9000岁喜欢个性消费,无关价格,而是有关个性,从平价的优衣库到奢侈的Air Jordan 球鞋,都会被疯抢。2018年4月23日,优衣库与《周刊少年JUMP》合作的UT服装正式上线后,实体店内就像菜市场一样热闹,很快就被如狼似虎的动漫迷们抢购一空。这些T恤只是印制了诸多动漫中的经典场景和台词,这些个性的产品才79元,就引发了90后、00后的疯抢。耐克为纪念世界篮球明星乔丹而推出的子品牌Air Jordan球鞋,每双鞋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每双鞋的每个颜色背后也都有一个故事,要么有关球星,要么有关经典赛事。不同的故事赋予产品不同的个性,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经典场景,对于KOL(意见领袖)来说,看中的是故事,购买的是场景体验;对于跟随者来说,看中的是潮流,购买的是KOL讲述的个性场景故事。场景成为产品流行的助推器。如今,Air Jordan款式已经迭代升级到了33代。从Air1到Air33,每一代都个性鲜明,每一代的产品价格都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最畅销的价位在1000~3000元,这成为潮流标配。不管是喜欢篮球的男孩子,还是不喜欢篮球的女孩子,都疯狂抢购。如果说50后和60后是最注重社会评价的一代,那么70后、80后就是最在乎朋友评价的一代,而90后、00后则是最在乎自己感受的一代。9000岁是个性彰显,有条件按照自己兴趣去生活和工作的一代。社交与懒惰并存,消耗与养生并重9000岁喜欢晚上玩游戏、K歌,直接玩到凌晨,而在白天睡觉,直接睡到下午。这是和60后和70后接近相反的一种生活状态。9000岁崇尚即时享受。对于他们来说,若是只有一个人吃饭,那么叫外卖,能足不出户这是一种享受;若是有朋友喊他去看电影、聚会或唱歌,进行社交活动,他会非常积极。这种懒惰与社交叠加的状态,看似矛盾,其实是他们对“享受”的一种专有理解。除了社交与懒惰这一矛盾体同时存在以外,在9000岁身上另外一个明显的矛盾体是消耗与养生。他们喜欢一边熬夜,一边使用各种化妆品;一边无限用眼,比如看电影、看手机、看书,一边用各种护眼的产品。可以说,现在的9000岁们最注重实际享受,男生抹防晒霜、贴面膜、打遮阳扇这是很正常的事。媒体调查发现,2018年秋季开学后各大高校进行军训时,00后的大一新生不论男生和女生,涂抹防晒霜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他们报到的时候,大多人的行李全部快递托运,而不是自带。所见即所得,兴尽即转手9000岁们喜欢“所见即所得”,喜欢时想立马拥有,不喜欢就转手在二手网站上卖掉。品牌为什么要全渠道、便利化、智能化?就是要满足9000岁所见即所得。9000岁兴趣转移很快,兴尽即转手,一旦不喜欢了,立即在闲鱼、转转等二手物品交易网站卖掉。9000岁的喜好变化超快,他们为个性和喜欢买单,他们更看重颜值,永远“喜新厌旧”。很多新餐饮品牌为什么红不过三年?缺乏创新,靠一招鲜吃遍天的法则不灵验了!注重体验,愿意为体验买单无论是过山车还是蹦极,无论是商场还是餐厅,无论是旅游景点还是网红美食,有体验感的产品和服务都吸引年轻人前来排队消费。他们注重体验,愿意为场景体验买单。迪士尼发布的《中国七大趋势2017版》指出,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18~40岁)更注重体验,有68%的年轻人愿意为体验买单。场景展现的是新生活方式,场景将“用户的需求”与“产品的价值”完美呈现出来,从而使商品的解决方案很好化。对于品牌来说,场景突显了产品价值,促进了交换成功率;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沉浸式体验,是高级享受。消费漂移因为购买的渠道太多、太方便,加上高铁、地铁、共享单车及移动支付工具的快速发展,使新生代消费者“想买就买,想走就走”的表现更加明显。毕竟,现在可以全渠道(实体店、移动电商、社交店)消费,也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消费,更可以换个场所消费。因为大家空间场所可以随时切换(一会在实体店,一会在虚拟商店;一会在购物中心,一会到专卖店)。所以,他们一言不合就买买买,一言不合就玩消费漂移。消费漂移既是指品牌选择的兴趣漂移(可以选择这个品牌,也可以选择那个品牌),也是指空间的漂移(消费场所或城市之间的漂移,比如从县城到地级市或到省会城市)。(三)新商业逻辑:从“产品供应链”走进“顾客需求链”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