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命的奇迹:游苏宁医学书评

生命的奇迹:游苏宁医学书评

  • 字数: 26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游苏宁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13073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好读书的读书人,作者认为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巨大,人的精神发育史无疑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少时爱读书,更多的是学习知识,从书本中寻求未知世界的答案;随岁月流逝,在书友的陪伴下,不觉已知天命。作为拥有30年编辑生涯,至今仍在为人作嫁不归之途上乐此不疲的好读书之人,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大家,并精选了部分与生命有关的经典图书与读者分享。作者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等刊物开设有书评专栏,以作者的名字命名的微信公众号每周都有新的原创文章跟新更新,粉丝众多。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读书已是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享受,更是一种人生的习惯,在此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期待更多的人从阅读本书中获得启发,成为爱读书、会读书之人。
作者简介
游苏宁,1985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加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30年,曾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编辑学报》副主编。2002年荣获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2006年荣获“韬奋出版奖”,2007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9年荣获“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11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全国多所有名大学的特聘教授。出版有《编辑哲思与践行》《经典伴书香》等著作。
目录
序 读书是自己一生的嗜好
医学之光
教书育人的时代楷模 泽被后世的成才之道――《好医生之路: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研究》
星光璀璨的百年诺奖 永垂史册的人中骐骥――《诺奖之光》
获奖的切身体验 诺奖的“规律”探寻――《通往诺贝尔奖之路》
志在行医的刀下晴空 笔耕不辍的杏林翘楚――《刀下晴空:志在行医的日子2》
名家指点的就医秘籍 聪明患者的优选抉择――《优选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
看病就医的思维误区 医患沟通的独门秘籍――《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
人类天性的全面诠释 日臻完善的健康准则――《医生最想让你做的事》
业精于勤 学成于博――《精:樊代明院士治学之道》
无心插柳的意外事件 功勋卓著的偶然发现――《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中荷医疗的切身体验 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医路如荷:我在荷兰当医生》
生命之谜
阅读科学的前世今生 终身学习的成功之道――《脑与阅读》
令人惊叹的经典名作 基因本质的科学阐述――《自私的基因》
人类演化的来龙去脉 科学严谨的基因地图――《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生命跃升的全面视角 进化奥秘的十大发明――《生命的跃升:40亿年演化目前的十大发明》
遗传科学的前世今生 攻坚克难的基因故事――《基因传:众生之源》
众病之王的历史演变 名副其实的癌症传记――《众病之王:癌症传》
如影随形的人类瘟疫 遥遥无期的胜利之日――《逼近的瘟疫》
人体构造的条分缕析 身体奥秘的探索之旅――《认识身体:探秘人体微宇宙》
脂肪文化与物质属性 饱受鄙夷的人类成见――《脂肪:文化与物质性》
节食减肥的迷思探究 跨越千年的不懈努力――《卡路里与束身衣:跨越两千年的节食史》
医患同心
十年漫漫抗癌路 医患冷暖自心知――《肝癌十年:一位消化医生的自述》
人与流感的百年博弈 寓教于乐的科普佳作――《流感病毒:躲也躲不过的敌人》
熟视无睹的小恙 引人入胜的科普――《阿嚏!普通感冒的非凡生活》
食学体系的开山之作 惠及人类的食事认知――《食学》
千奇百怪的美味欺诈 食品行规的追根溯源――《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
生如夏花之绚烂――《生之愉悦:中美患者人生感悟&很好医者诊治心经》
残酷的现实 未尽的人生――《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聚北大杏林精英之力 行专业护心科普之道――《呵护心健康》
生如夏花的深刻领悟 死若秋叶的坦然面对――《死亡如此多情:百位临床医生口述的临终事件》
睡眠奥秘的条分缕析 科学合理的调控技巧――《睡眠的奥秘与调控技巧》
医者感悟
群星璀璨的内镜黄埔 一代宗师的镜路人生――《镜路人生:Peter Cotton教授60年内镜之旅》
行医生涯的雪泥鸿爪 充满爱心的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志在行医的日子》
手术台上的生死故事 救死扶伤的心路历程――《打开一颗心:一位心外科医生手术台前的生死故事》
医疗管理的观念革命 护佑生命的工作清单――《清单革命:如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
颠覆式创新奥秘探究 医疗改革的宏伟蓝图――《创新者的处方: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医疗》
数字医疗的前世今生 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数字医疗:信息化时代医疗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智能时代的数字革命 未来医疗的远见卓识――《未来医疗:智能时代的个体医疗革命》
真实医学的探案故事 临床思维的训练佳作――《死亡晚餐派对:真实医学探案故事集》
人兽同源的开山之作 ?力同心的共病时代――《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
触类旁通的专家 精于管理的通才――《医院管理123:轻轻松松说管理》
人文经典
人文精神的博古论今 弘扬大爱的医学宝典――《让人文照亮医学》
医者宗教的不羁之思 博古通今的人中骐骥――《瓮葬》
人性善恶的本质探究 错综复杂的心路历程――《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源于杏林的科学哲思 医学美学的实践感悟――《医学与科学的哲思》
充满睿智的与神对话 人生之旅的授业解惑――《与神对话》
医者之道的理论与实践 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医道》
拖延心理的深度剖析 行为顽疾的追根溯源――《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
儿童心理的全面剖析 俯拾皆是的经典案例――《孩子:挑战》
探寻医学之美 再现艰辛之旅――《医学之美:彭庆星学术探寻之旅》
人生之旅的必经之路 死亡教育的必修课程――《温暖消逝:关于临终、死亡与丧亲关怀》
摘要
    教书育人的时代楷模泽被后世的成才之道
     ――《好医生之路: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研究》
     2017年,恰逢中华医学会第19任会长吴阶平院士百年诞辰。成为像吴阶平院士那样深受患者信赖和敬仰的好医生,是众多医者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展示吴老攀登医学巅峰的艰辛之旅,总结其成功经验供后人借鉴,无疑是众多医生的期盼。作为有幸听过吴老教诲的晚辈,笔者重温了周东海和董炳琨所主编的《好医生之路: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感受颇深。该书由吴阶平论医学育人成才、吴阶平的成才足迹、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研究及感悟好医生吴阶平4个部分组成,开卷之后不仅感受到吴老的人格魅力、他的求真与真人,更是令其学者风范和对医学教育的不释情怀跃然纸上。该书汇集了社会各界对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其教育思想的精髓,更有助于临床医生的成才。该书作者还邀约社会各界人士抒发了对吴老的感悟,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代医界巨擘的才华、风貌及人格魅力,通过感人的事迹和难忘的记忆展现出人中骐骥的吴老在同事、学生、患者心目中难以磨灭的印象和风采,增加了可读性。重温旧作的笔者坚信,潜心耕读者必将会获益匪浅。
     熠熠生辉的教育思想
     吴阶平是我国有名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在7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不仅以精湛的医术直接造福患者,而且作为临床教师,教书育人数十载,辛勤耕耘且诲人不倦。他不仅筚路蓝缕地开疆拓土,创建了今目的首都医科大学,而且担任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从该书收集到吴老撰写的文章中,即可对其教育思想有较为概括的认识。吴老以力争成为一位好医生为终生奋斗目标,他追求的标准是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艺术的服务,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实现了年轻时代立下的鸿鹄之志,从而广受患者爱戴,深得社会赞誉。身为教育大家,吴老怀着“帮助青年一代更快成长”的强烈使命感,认真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中心围绕着如何成为一位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如何更快地走上实践、思考、学习相结合的自觉成才之路,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感悟,通过报告、演讲、座谈以及文章、著述等方式,向业界同道特别是年轻医生袒露心声。尤其令笔者感动的是,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也丝毫没有回避失败的教训。同时,吴老还高屋建瓴地对医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教书育人和成才的规律,以及医学人文精神、医患沟通、服务艺术等做了大量精辟的论述,从而构成了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为我们留下熠熠生辉的教育思想。
     医学教育的金玉良言
     作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床教育学家,吴老对医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教育的弊端,提醒我们要深刻认识知识和才能的差别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对医生的培养中,他反对灌输式教学,倡导启发式教育,认为关键在于将传授知识改为培养才能。吴老对医学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着力关注3个方面:第一,教育的对象。目前的教育没有重视受教育的对象,尽管不同的对象掌握的知识有差异,但最根本的是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思维能力差异巨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本科生当作进修生培养。第二,教学的目的。专业的教师在教医学生时,失误在于往往以培养自己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教学。吴老认为对医学生而言,首先是要帮助他们对如何做医生、进行临床思考有正确的理解,同时授课必须与实习相结合。第三,教学的方法。吴老指出,杰出的临床医生、有造诣的医学科学家不一定是好教师,好的教师应该从科学的内容、逻辑的表现、艺术的表达3个方面努力,尤其是在科学的内容上要精选,切忌“倾囊相赠”。对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应当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方法则是努力将实践、思考与学习结合起来。学习是知识的来源,但学习也包括知识的运用,知识只有经过应用方能成为智能。笔者以为,这些来源于吴老毕生教育实践的金玉良言必将有助于医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医者之道的真心诠释
     吴老坦言:医生的成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来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上受实践机会、学习环境、工作条件和上级指导的影响;主观上决定于个人的勤奋和对成长的理解及领悟。他一直强调,要想成为好医生,应该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艺术的服务,三者缺一不可。高尚的医德,就是要求医生具有对患者和社会特别负责的精神。医疗技术越是优选,就越要求医生以高度的责任心,有效地采取最适合服务对象的治疗措施,以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精湛的医术,就是要求医者既扎扎实实地掌握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功,又及时吸收医学的新进展,不断地总结经验,准确熟练地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无论何时,医生的责任就是要找到并及时用好那些最必要、有效的治疗方法,切中要害,从而符合精益求精的追求。艺术的服务,就是要求医生懂得患者的心理和需求,从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他反复强调,医疗是一项艺术的服务,医生面对的不是疾病,而是患者,并且是有心理反应、处于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患者。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首先要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吴老认为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实践、思考、学习的结合问题。他指出:一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来自实践,所以必须把实践放在首位,不重视临床实践就不可能成为技艺高超的医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必须强调认真思考;思考的能力需要长期培养,需要学习和锻炼;思考是创造性的劳动,必须以实践和知识为基础。知识尽管重要,但它只有在实践和思考中运用,才能转化为才能。知识如果不能用于实际,就难以成为力量。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