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丢失的书 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

丢失的书 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作者: (以)施穆埃尔·约瑟夫·阿格农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13087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项目首部成果《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汇集了以色列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格农的15篇作品,包括《弃妇》《费尔南》《离婚:一个医生的故事》《迁居》《丢失的书》《婚约》《母山羊的寓言》《母亲的丝巾》以及给妻子的三封书信。这些作品或勾勒描画对圣地以色列的向往之情,或真实还原犹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或向读者诉说人世动荡、情感悲欢离合,或对犹太民族精神、智慧思想深刻探寻,或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的心志,纯熟融合了犹太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传统的主题和结构,创造了新型的希伯来语小说,成功地反映了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犹太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深广程度。
目录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弃妇
沙山
在她盛年之际
母山羊的寓言
另外的面孔
迁居
离婚:一个医生的故事
婚约
费尔南
埃多和伊娜姆
母亲的丝巾
丢失的书
附:致妻子的信
摘要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写于《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出版之际
     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并非评判作家创作质量的专享标准,但作为以色列第一位也是专享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格农(1888-1970)融合了犹太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传统的主题和结构,创造了新型的希伯来语小说,成功地反映了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犹太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深广程度。他本人也被公认为20世纪希伯来语文学的杰出代表。当今依旧从事创作的以色列著名作家,如奥兹、约书亚、格罗斯曼、沙莱夫等人几乎无一例外、不同程度地承认阿格农对其创作的影响。
     阿格农其人
     阿格农生于原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加利西亚,即今天的波兰,原名施穆埃尔?约瑟夫?查兹克斯。从宗教及血缘关系上看,他出生在19世纪一个典型的犹太人之家。阿格农的父亲虽然曾经以经营皮货为生,但却饱读诗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拉比,其家族同18世纪兴起于波兰、主张虔修与神秘主义的哈西德教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母亲家族属于米特纳盖德教派,即犹太教中坚持传统教义、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的哈西德派教义的教派。这使得阿格农既有机会在家中实践东欧主流宗教生活,又有机会接触到欧洲文学和犹太启蒙运动以来创作的新希伯来文学作品,可以说受到了犹太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双重熏陶。阿格农自幼在犹太会堂接受传统教育,跟随父亲及私人教师学习《妥拉》(即《摩西五经》)、《塔木德》等犹太经典、拉比传说和哈西德文学,通晓《塔木德》及其评注,通晓犹太法学家、哲学家、科学家迈蒙尼德的著作,并从母亲那里听到了大量德国文学中的故事。与此同时,他自己借助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阅读了犹太启蒙思想家撰写的著述;后来又学习了德文,通过德文阅读东欧文学,这为其日后在创作中表现神秘悠远的宗教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阿格农在文学创作上起步很早,从8岁时就开始用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进行写作,15岁时开始发表意第绪语诗歌和希伯来语文章。
     1907年(一说1908年),阿格农离开故乡小镇,踏上了远赴巴勒斯坦的旅程。在巴勒斯坦,他与第二代新移民的先驱者们相遇,他们居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忍受着疟疾和蛇蝎的困扰,在荒地上开垦耕作,对圣地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这种精神使阿格农深受感染,他虽然未亲身投入到劳动阵营之中,但却深爱巴勒斯坦这一犹太民族古老的发祥地。当时,他住在位于地中海岸边美丽的雅法老城,并且谋到了一份教职,为文学刊物做编辑助理。1908年,阿格农在希伯来语文学期刊《哈欧麦尔》上发表了第一篇希伯来语短篇小说《弃妇》,这篇小说应该说是阿格农在创作中试图切近希伯来文学传统的一个尝试。与此同时,阿格农继续攻读欧洲文学,他不穿戴正统派犹太教的服饰,也不遵从正统派犹太教的礼仪,但经常去耶路撒冷朝拜。在这一时期,有名希伯来文作家约瑟夫?哈伊姆?布伦纳对他在巴勒斯坦的早期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12年,阿格农离开巴勒斯坦去往柏林,其真正原因至今仍令学术界迷惑不解。从1912年到1924年,阿格农一直在德国各地迁徙、漂泊。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有名的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格肖姆?G.肖勒姆和犹太商人、大收藏家萨尔曼?绍尔肯。与绍尔肯的邂逅已经成为希伯来文学界的一段佳话。1915年,他们同去听柏林的哲学讲座,绍尔肯为小有名气的阿格农的渊博学识所吸引,阿格农又为绍尔肯熟谙德国和欧洲文学感到惊诧。在交往中,慧眼识才的绍尔肯意识到阿格农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定会前程远大,于是在大名鼎鼎的绍尔肯出版公司尚未开设之时,便夸下海口,许诺日后阿格农的任何作品均可以找绍尔肯发表。也许他们都没有想到,阿格农会在半个世纪之后一举摘下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绍尔肯和阿格农所签订的出版契约使阿格农能够终生专注于艺术创作,不至于为出版而奔波,但是也致使他丧失了所有的著作版权,注定他一世清贫。在20世纪20年代《致妻子的信》中,阿格农曾揶揄自己能否用写作来养活妻儿。他后来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未给子女留下丰厚的遗产。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