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0667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2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30分钟对话文学大师!收录六位20世纪文坛巨匠(海明威、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波拉尼奥、冯内古特、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与国际很好媒体(《巴黎评论》《时尚先生》《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生前所做最后的访谈。每篇访谈用时30分钟,浓缩密集,智慧激荡。 ★借作家之眼读懂人生。每本收录3-6篇高质量访谈,每篇访谈,都是他们最后一次对世界的告白。关于生命的意义、创作、爱与死亡,六部至真至诚的文学箴言,也是生命智慧的凝结与爆发。 ★Ins漫画手绘风格,时尚阅读单品。Instagram、朋友圈晒书推荐,文艺青年拍照利器;无腰封,小开本,平装版设计,提升了阅读体验又便于随身携带;统一的手绘肖像封面,在保持极简的同时彰显着潮流与个性,极具收藏价值。 ★本辑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1953-2003),智利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包括《遥远的星辰》《荒野侦探》《2666》《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等。《纽约时报》称他为“拉丁美洲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之声”。 ★几次访谈展现了作家的处世态度,对爱的追求,以及对致命疾病的现实最为深邃的个人忧虑。
内容简介
1998年,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荒野侦探》发表,记者玛丽斯坦发现了这位“可以和自己的读者做朋友”的作家。几封书信往来之后,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就“真理”与“结果”进行了一场长久的讨论,也成为波拉尼奥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这次访谈首次译成中文,和另外几篇同时收录,其中包括波拉尼奥与南美的几位记者所做的访谈,为读者理解这位“拉丁美洲的T.S.艾略特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提供了丰厚的图景。围绕波拉尼奥的创作、奇书《2666》的诞生、作家与同时代作家好友的交往等,这些轻松而精彩的对话,都在他的巨著《2666》的写作期间完成,它们展现了作家的处世态度,对爱的追求,以及对致命疾病的现实最为深邃的个人忧虑。 波拉尼奥 x 《首都》 我反对一切事物。我觉得自己像个幸存者,就是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我没死掉。我有很多朋友都死掉了,因为革命的武装冲突,吸毒过量,或者艾滋。活下来的一些人,现在都是杰出的西班牙语文学名流。 波拉尼奥 x 《炸弹》 每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传性的。《伊利亚特》中,我们端详两个同盟、一座城市、两支军队的命运,但我们也关注阿喀琉斯和普利亚姆和赫克托的命运,而所有这些角色,这些独立的声音,都反映了创作者的声音和孤寂。 波拉尼奥 x 《图里亚》 如果由我来决定,我愿意活到一百岁,这样就能永远保护我的孩子。我认为理性和亲子关系没有任何关系。也许从孩子的角度,理性确实会强加于自我,但从父母的角度,很难将理性强加于人。 波拉尼奥 x 《花花公子》 我为那些阅读科塔萨尔和帕拉的钢铁般的年轻人所感动,就像我阅读它们并打算继续阅读一样。我为那些头下夹着一本书睡觉的年轻人所感动。书是世上优选的枕头。
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 ROBERTO BOLANO 智利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其主要作品包括《护身符》《智利之夜》《遥远的星辰》《美洲纳粹文学》《荒野侦探》《2666》《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浪漫的狗》和《溜冰场》。他的晚年是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的布拉内斯度过的。
目录
孤身在众幽灵间 “文学不止由字词构成”,《首都》,圣地亚哥,1999年12月 “阅读往往比写作更重要”,《炸弹》,布鲁克林,2002年 “体位是体位,性爱是性爱”,《图里亚》,2005年 最后的访谈,《花花公子》,2003年
摘要
    阿尔瓦雷斯 你对文学和书的热爱,有受到你父母影响吗? 波拉尼奥 没有。说到家世,其实我来自两个家族:一个五百年里总是重复又地出现文盲,缓慢繁衍;另一个,我母亲那边,三百年里是一样持久和地出现懒汉,不断壮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这个家族的不肖之徒。我猜他们更喜欢的是其他什么东西。我五十岁了,我其实也不想让孩子成为作家。不是说我想让他再接着保持五百年的文盲状态,但再来三百年的偷闲又有什么不好呢?虽然,咱们实话说,当作家其实还挺难的。我母亲读一些书,我父亲偶尔读一点美国的西部小说。他读的那些长篇小说篇幅不大,书可以放在你后屁股兜里,因为那时候可没电视。我母亲确实读得更多,但那时我如果要影响我母亲的阅读口味,我就得是今天的马塞拉?塞拉诺1 或伊莎贝尔?阿连德1 这种风格的作家。另一方面,那样也没多糟,因为那样我就不用知道身为作家的烦忧,而会了解甜蜜的普通人,长远来看是个不错的出路。 阿尔瓦雷斯 如果两者兼得那还挺理想的。 波拉尼奥 我觉得两者兼得又能达到融洽是很难实现的,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我们曾经非常激进,相信越快达到极限就越好,这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阿尔瓦雷斯 你是怎么发觉阅读的乐趣的? 波拉尼奥 这当然是因为我曾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孩子,一个非常理智的少年。我父亲那时候是一个邮递员,也是智利南方的一位职业拳击重量级冠军。在那个男人面前,专享该做的事就是变得比他更强壮—否则就意味着选择成为同性恋。如果他让我选,那我会选择成为同性恋,对我而言这是一种重要的审美上的逃离,而非天性如此。我是异性恋。那剩下的就只有电影和书。从童年开始,我就全心投入地看大量电影,读许多书,主要地,还有点明显地,是为了“杀死”我父亲。当然,我父亲一直都很爱我, 跟其他父亲一样。现在, 我儿子也很想“ 杀死” 我。我要做第一个这样跟他讲的人:杀死我,儿 子。我脖子在这里。这跟那个犹太母亲的笑话有点 像:疯癫发作的时候,儿子砍掉了母亲的头,逃跑 了,然后绊了一跤,他正趔趄起身的时候—母亲的头还夹在他怀里—那个头说道,“儿子,你没事吧?”父亲对儿子的爱也与此类同。我猜在他的蛮横和勇气之中—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我父亲就像我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着我。到头来,要 是讲父子关系,那可以讲几个小时。这其中专享清 晰的部分,就是儿子想唾弃父亲多少次,父亲都必 须甘愿奉陪。即便如此,父亲也没法偿还他所欠下 的十分之一,因为儿子从来没要求自己被生下来。如果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你至少得能忍受他想 施加于你的任何羞辱。 阿尔瓦雷斯 有人说,孩子离开家是人生中最快乐、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波拉尼奥 我不同意。如果由我来决定,我愿意活到一百岁, 这样就能永远保护我的孩子。我认为理性和亲子关 系没有任何关系,一点也没有。也许从孩子的角度 来看,理性确实会强加于自我,但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很难将理性强加于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