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10版)/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10版)/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20807683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九版的基础上编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同时修订了原先的一些表达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既体现出哲学自身的特点,且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又紧贴时代热点,详细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理论,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目录
绪论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和不同的历史形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二、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四节 学习哲学,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价值和意义
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三、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
二、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的物质性
三、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人的意识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二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基本环节
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
第二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发展的实质及其过程性
二、发展的规律性
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本质和现象
二、内容和形式
三、全局和局部
四、原因和结果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
六、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章 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
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主体素质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二节 认识的发展过程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三、真理是发展的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基本结构
节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二、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社会生产力的构成
二、社会生产关系的构成
第三节 上层建筑和社会政治结构
一、上层建筑系统和结构
二、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
三、国家的实质和职能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社会文化的构成
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把握优选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第二节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二、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特征和功能
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三、时代主题与科学发展观
第四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七章 社会意识与社会文明的发展
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三、社会意识的构成
四、社会意识的层次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一、艺术和美学
二、道德和伦理
三、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四、宗教
第三节 社会文明的发展
一、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节 社会进步的必然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人的实践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三、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二、人的价值
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第三节 社会发展趋势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0版修订说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