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根本恶

根本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美)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5644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当今,根本恶显性地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面对的信息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特别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问及何为根本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无法找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发掘根本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康德、黑格尔、尼采、列维纳斯、阿伦特等哲学家,依照他们各自对根本恶的不同体验和思考,为我们梳理出根本恶这一观念在奥斯维辛前后的发展脉络,阐明了我们面对根本恶时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简介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著作涉猎广泛,尤其擅长检视不同哲学流派和传统之间的交叉关系,著有《根本恶》、《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暴力:思无所限》、《汉娜·阿伦特与犹太问题》、《实用主义转向》等。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恶、意志与自由
第一章根本恶:自相矛盾的康德
恶的准则
根本恶
歹毒恶
无条件的道德责任
第二章黑格尔:精神的医治?
有限与无限
恶与有限性
亚当的堕落
恶的必要性与证成
黑格尔反对黑格尔
第三章谢林:恶的形而上学
实在恶
根据与实存
自我意志与黑暗原则
恶的道德心理学
插曲
第二部分恶的道德心理学
第四章尼采:超越善与恶?
“好坏”对峙“善恶”
辩证反讽家
恶与憎恨
超越善与恶
我们从尼采那里学到的关于恶的教诲
第五章弗洛伊德:无法根除的恶与矛盾情感
兄弟团体的矛盾情感
本能理论
尼采与弗洛伊德
对恶负责
第三部分奥斯威辛之后
开场白
第六章列维纳斯:恶与神义论的诱惑
神义论的终结
恶的现象学
无限责任
第七章约纳斯:一种新的责任伦理
回应虚无主义
恶与我们的天启处境
约纳斯神话的“去神话化”
约纳斯与列维纳斯
第八章阿伦特:根本的恶与平庸的恶
多余性、自发性与复数性
恶的意图与动机?
艾希曼:人性的,太人性的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