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瑞的故事/新编历史小丛书

海瑞的故事/新编历史小丛书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吴晗 著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000365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2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有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早年创作的历史小读物,由3篇短小的文章组成,被收入“历史小丛书”系列中。该书历史史事清楚,观点鲜明,语言凝练,具有启蒙性。
目录
Ⅰ.海瑞的故事
一、海瑞的故事
二、清官海瑞
三、海瑞骂皇帝
Ⅱ.论海瑞
一、明朝人论海瑞
二、斗争的一生
三、海瑞的历史地位
摘要
    一、海瑞的故事
     (一)
     海瑞的时代,是明封建王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生在正德九年,死于万历十五年(1514-1587),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这几十年中,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更加集中了。皇帝侵夺百姓的土地,建立无数皇庄,各地亲王和勋戚、贵族、大官僚都有庄田,亲王的庄田从几千顷到几万顷。嘉靖时的宰相严嵩和徐阶都是当时优选的地主。万历时期有一个地主的田地多到七万顷。农民的土地被地主所侵夺,沦为佃农、庄客,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庄园的庄头作威作福,欺侮百姓。贵族和官僚的家里养着无数的奴仆,有的是用钱买的,有的是农民不堪赋役负担,投靠来的。他们终年为主人服役,除家庭劳役外,有的学习歌舞、演戏,有的纺纱织布,四处贩卖,有的替主人经营商业,开设店铺,没有工资,也没有自由,世代子孙都陷于同一命运。国家所控制的人口减少了,因为一方面农民大量逃亡,流散四方,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口沦落为奴仆,户口册上的人口数字日渐减少。同时土地的数字也减少了,这是因为农民流亡,田地抛荒;庄田数目越来越大,庄田主的贵族和官僚想法不交或少交钱粮,这样,向国家缴纳地租的土地就越来越少。更严重的是中小地主和上中农为了逃避赋役,隐蔽在大地主户下,大地主的土地越多,势力越大,把应出的赋役分撇民的头上,农民的负担便越重,阶级矛盾便越尖锐。
     这个时期,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
     贪污成为政治风气,正德时刘瑾和他的党羽焦芳等人,公开索取贿赂,嘉靖时的严嵩父子、赵文华、鄢懋(yān mào)卿等人,从上到下,都要弄钱,不择手段。以知县来说,附加在田赋上的各项常例就超过应得的薪俸多少倍;上京朝见,来回路费和送京官的贿赂都要农民负担。徐阶是当时有名的宰相,是严嵩的对头,但是,他家就是松江优选的富豪,优选的地主,也是优选的恶霸。
     京官、外官忙于贪污,水利没有人关心了,许多河流淤塞了。学校没有人关心了,府县学的生员名为学生,到考试时才到学校应付。许多农民产业被夺,田地没有了,却得照旧纳税,打官司的人愈来愈多了。
     这个时期是政治最为腐败,贪污成为风气的时期。
     也正是这个时期,倭寇(日本海盗)猖獗(chāng jué,闹得很凶的意思),沿海一带,经常受到倭寇的威胁。浙江福建两省被倭寇侵略最严重。明朝政府集中了大量兵力,把这两省合成一个防御性的军事体系,设总督管辖军事。军队增加了,军饷相应增加,这些负担也自然落在农民身上。
     大地主的兼并,官吏的贪污,倭寇的侵略,使得农民生活日益困苦。表面上熙熙攘攘,一片繁荣景象,骨子里却蕴藏着被压抑的千千万万农民的愤怒,一触即发。
     海瑞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二)
     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总督是严嵩的亲信胡宗宪。 淳安是山区,土地贫瘠,老百姓都很穷,山上只产茶、竹、杉、柏,山下的好田地都被大族占了,老百姓穷得吃不上饭。这个县又处在新安江下游,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朝廷使臣,来往官僚过客,都要地方接待。例如经过一个普通官,就要用银二三十两;经过巡盐御史、巡按御史等监察官员,要用银一二百两;巡抚出巡,则要用银三四百两。这都要百姓赔垫。他们坐船要支应船夫,走陆路要支应马匹夫役。地方穷,负担重。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仗着是总督公子,作威作福,嫌驿站(传递文书的站)的马匹不称心,供应不周到,大发脾气,喝令跟人把驿吏捆了,倒挂在树上。驿站的人慌了,跑到县衙要办法,海瑞说:“不慌,我自有主张。”他带人走到驿站,一大堆人在围着看热闹。鲜衣华服的胡公子还在指手画脚骂人,一看海瑞来,正要分说。海瑞不理会,径自进驿站去,一看胡公子带的大箱子小箱子几十个,都贴着总督衙门封条,就有了主意。立刻变了脸色,叫人把箱子打开,都沉甸甸的,原来装着好几千两银子呢。海瑞对着众人说:“这棍徒真可恶,竟敢假冒总督家里人,败坏总督官声!上次总督出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叫地方上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你们看这棍徒带着这么多行李,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假冒的,要严办!”把几千两银子都充了公,交给国库,写一封信把情由说了,连人带行李一并送交胡宗宪。胡宗宪看了,气得说不出话,怕海瑞真的把事情闹大,自己理屈,只好算了,竟自不敢声张。
     海知县拿办总督公子的新闻轰动了淳安,传遍了东南,老百姓人人称陕,贵族官僚子弟个个头痛,骂他不识时务。
     更使人高兴称快的是另一件事:海瑞挡了都御史的驾,拒绝他人境。这在当时说来,是件了不得的骇人听闻的大事。
     鄢懋卿是当时宰相大奸臣严嵩父子的亲信,嘉靖三十五年(1556)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出京来总理两浙(浙东、浙西)、两淮(淮南、淮北)、长芦、河东盐政。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朝廷优选的监察官员之一,出巡地方时是钦差,掌握着进退升降官吏的建议权。总理盐政是名目,实质上是皇帝要钱用,叫他从产盐、卖盐上打点主意,多搞些钱。
     鄢懋卿以监察官、钦差大臣的身份,加上有严家父子做靠山,一到地方,威风得很,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给钱的是好官,给多的便答应升官,给少的便找题目磨难,非吃饱了不走。总之,不管官大官小,什么地方,什么官,非给他钱不可,非给够了不走。不这样做,除非不打算做官才行。
     不只送贿赂,还要大大地铺张供应、迎送。地方长官巡抚、按察使、知府、知县,大大小小都得跪着接送。吃饭要供应山珍海味,住处要张灯结彩。在扬州,地方请吃饭,一顿饭就花了一千多两银子。他还带着老婆一起,老婆坐五彩搭的轿子,用十二个女子抬。连厕所都用锦缎做垫,便壶都用银子做。 一天,轮到要巡查严州(今浙江建德)了,要路过淳安。全县人都焦急,不知怎么办才好。
     P3-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