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他将长生草留给水/名家忆往系列丛书

他将长生草留给水/名家忆往系列丛书

  • 字数: 20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肖复兴 著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0898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丛书由汪兆骞先生担任主编,拟编选的作家,均为当今文坛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作家。丛书选取他们回忆性质的文章,如往事追忆、岁月回眸,重要经历回顾、亲情友情记录等,强调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文化的探究。本册为作家肖复兴的分册。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目录
个人印记的精神图景
――关于散文的絮聒之三 汪兆骞
第一辑 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
校园的记忆
校训的力量
白发苍苍
花荫凉儿
五月的鲜花
花间补读未完书
一一个都不能少
先生教我抛物线
毕业歌
老电话号码
蓖麻籽的灵感
被雨打湿的杜甫
发小儿
木刻鲁迅像
等那一束光
少年护城
教室的窗前
小学女同学的名字
赛什腾的月亮
同桌的你
一场戏的工夫
胡萝卜花之王
年轻时去远方漂泊
毕业季
威斯利大学访冰心
芝加哥大学借书记
查理大学图书馆的精灵
普林斯顿校园邂逅
芝加哥大学的绿树公社
第二辑 北国记忆
火车站台
颠簸的记忆
树的回忆
那一年,大年初一的饺子
青春雪上共徘徊
哈尔滨街头
建三江之夜
红围巾
草帽歌
地理课
太阳味道的西红柿
七星河记忆
荒原的第一个婚礼
北大荒邂逅
雁窝岛之诗
单纯得像真理一样
那一刻,不敢再回头
森林之火
第三辑 他将长生草留给水
?直春行
白马湖之春
春天温暖的水
忧郁的孙犁先生
他将长生草留给水
有人总会让你想起
从菱窠到慧园
梅州访张资平
佗城遇萧殷
蔼蔼长者
初春的思念
浩然周年
君子一生总是诗
冬夜重读史铁生
早春二月
――怀念孙道临先生
花飞蝶舞梁谷音
摘要
    永远的校园
     我离开校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教了3年的书,而后自以为是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那样毅然离开校园的,算算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在我人生52岁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一半还要多一点。可见,校园刻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却离开了它。我常想起校园,常责备自己当初那样的选择是不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的冬天,我到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二进宫”,因为在1966年时就考入了这所学院,“”爆发了,让我和它阔别了12年,也和校园阔别了12年。当我重新回到校园时,已经31岁了,虽然有些苍老,但感觉还是那样年轻,这种感觉来自我自己,也来自校园。我总想起报到的那一年冬天,躺在宿舍的二层铺上睡不着觉时,听窗外白杨树被寒风吹得萧瑟的声音;我总想起第二年的春天,一眼望见校园里的藤萝架缀满紫嘟嘟的花瓣的情景。我第一次走进这所校园参加考试,就是先看见这一架紫嘟嘟花瓣的藤萝的,那时我才19岁。重现的旧景旧情,往往能使人产生幻想,以为自己和校园都依然像以往一样年轻。实际上,我和校园都已经青春不在了。尤其是逝去的岁月并不是在校园里流淌,而是渗进在荒芜的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校园里没有留下我的足迹,校园只给予我一个伤痛的符号。
     那时候,我才真正地对校园产生一种珍惜之情。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是何等的重要,是任何别的地方别的事物都无法取代、无可比拟的。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流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校园。在我31岁青春只剩下个尾巴的时候,失去了校园12年之久,才体味出校园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像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的:失去的才懂得珍惜,拥有的总不在乎。
     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我总要把学院的那枚白底红字的学生校徽戴在胸前。其实,按照我的年龄应该戴老师的那种红徽章才是,戴这种白校徽和年龄不相符合,颇有些范进中举式的可笑。但我还是戴了好些日子,它让我产生对校园的亲切感,也让人知道我和校园是同在一起的自豪感。
     如果问我这一辈子什么最让我留恋?那就是校园。离开校园之后,这种感情与日俱增。在以后的日子里,偶然之间,我也曾到过一些大学,或者说大学闯入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涌出一种故友重逢、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有两次,一次是到厦门大学,一次是在天津大学。
     我的一个学生在厦门大学读书,她陪我参观了整个校园,鲁迅先生的雕像,陈嘉庚先生资助建造的体育场、教学楼、实验楼、大礼堂……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到处是南方特有的高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奇异芬芳的花。青春时节像是一只鸟或是一粒种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飞翔或种植,该是多么美好和适得其所。
     她带我推开礼堂的大门,偌大的礼堂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只有台上亮着灯,几个老师和学生在布置着舞台,大概晚上要有演出。这种安谧的气氛、空旷的空间,以及几粒橘黄色的灯光童话般地闪烁,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门外蓝得像水洗了一般的高远浩渺的天空,还有那流动着的湿润、带着树木的清香,弥漫在身旁。这些,都是只在校园里才会拥有的境界。只有这里,一切才变得如此清新,心情才得以超凡脱俗的净化。若能够在这里再读几年书,该是多么好啊!青春的血液该像是过滤透析一样,清水般的清澈。那一刻,时光倒流,我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那次在天津大学,是我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送我的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巧,电台的朋友把我安排在校园住。我住进去时已是夜晚,四周被浓郁的树木包围着,林间有清脆的鸟鸣,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间或能碰见几个正高谈阔论而迟归的学生,空气中没有那种在别处常有的煤烟味和烧菜的油烟味,只有弥漫着的淡淡的花香和潮湿的泥土的土腥味道。我知道这是只有校园才会喷发的气息,它让我感到熟悉、感到亲切,它和别处不一样,它有的只是这样的清淡和清新。
     ……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