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好妈妈就是家庭CEO:引导妈妈以更高的视野建构成长型家庭.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好妈妈就是家庭CEO:引导妈妈以更高的视野建构成长型家庭.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 字数: 145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熊莹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260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好妈妈就是家庭首席教育官 帮助妈妈建构成长型家庭,让孩子赢在未来! 专注教育20年,培养1000多名学生进入藤校 教育专家卢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主持人周涛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好妈妈就是家庭CEO”的理念,即好妈妈不仅是孩子的首席教育官(Chief Education Officer),还是优选教育理念的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这种理念打破了妈妈们原有的自我认知,赋予“妈妈”这个角色更深层的含义——如何站在更高的视野去构建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战略,搭建出一个互相信任并且拥有明确家庭愿景的超级团队。书中结合大量鲜活的家庭教育案例,提供了很多“如果早知道就好了”的教育观点、方法,帮助父母放下眼前的焦虑,“以终为始”地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孩子一起赢在未来。
作者简介
熊莹,艾德睿智创始合伙人、教育专家,原新东方高管,美国大学招生委员会(NACAC)成员,赴美中国精英学者奖学金评审主席。专注于提升儿童的成长力、青少年的国际拓展力20年,“终生成长型人格”塑造者。 她曾亲自培养数千名学生进入世界TOP 100大学,更有1000多名学生成功跻身常青藤名校。她创办了“熊老师淘学说”,旨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父母传递*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启迪,并通过诙谐幽默的形式对话3-16岁的孩子,使家长及孩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具备更好的成长力。 她曾应中信出版集团邀请,定制改编了被翻译成13种语言、畅销60多个国家的爆款绘本《给孩子的世界说明书》的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蜻蜓FM、中信书院等知名有声平台获得置顶推荐。她还应邀为北美畅销书《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青少版)的中文版撰写导读册——“给孩子安静力量使用指南”。
目录
推荐序:不断成长的父母,养出赢在未来的孩子 自序:以终为始的家庭教育之路 引子:提高爱的质量:致那些筋疲力尽的妈妈们 第一章 角色:从现在起,你就是家庭CEO! 对! 你就是家庭 CEO 家庭 CEO 为什么是妈妈,而不是爸爸? 所有的超级英雄,在成为超级英雄之前就已经是了 不做管理者,做个领导者 第二章 视野: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优选的学校 面对选择,要事优先 眼光放长远,心态自平和 早不等于好 摆脱昨天,面向未来 应对未来的五大底层能力 第三章 联盟:打造互信和有明确目标的超级团队 构建你的家庭董事会 定位你的家庭后援团 确定超级团队的共同目标 建立大局观,翻倍团队的生产力 掌握全球很好 CEO 通用的领导力语言——讲故事 形成独到的领导风格,做自带光环的家庭 CEO 第四章 策略1:如何激励你的另一半 即使是“猪队友”,也有存在的价值 你要做一名教练,而不是评论家 奖励机制,“套牢”你的另一半 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更是你的爱人 第五章 策略2:如何赢得你的婆婆? 破局:这不是个家庭控制权的问题 理解婆婆就是理解自己 设定界限:“一碗汤”的距离 婆媳相处的优选境界:互相欣赏 第六章 策略3:孩子是你很优秀的队友 孩子是你永远的队友 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是思维模式 优秀的习惯是我们能给孩子优选的财富 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养出“自鸡娃”的三件事儿 奖惩的“三明治”法则 消灭匮乏感,做孩子的守护者 第七章 战略:今天的决策,明天的成果 今天的焦虑 VS 明天的战略 设定自己的家庭教育原则 把握家庭教育的四大黄金时刻 情势可变,战略永恒 第八章 出征:来一场华丽的完胜 我们要的是胜利,而不是成功 “有限游戏”VS“无限游戏” 家庭 CEO 的“无限游戏” 后记:赢养未来,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摘要
    提高爱的质量――致那些精疲力尽的妈妈们
     当个妈妈可真累。
     我见过不少妈妈,都处在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中。
     我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大沙发,可以让来访的妈妈们舒服地窝在里面。但是常常是一两杯茶之后,她们就会扫一眼手机,说:“呀,孩子该下课了,我得赶紧去接他了。”然后急急忙忙地离开。
     看着真让人心疼。
     更让人心疼的是那些会在我办公室逗留很久的妈妈们。因为通常是她们在孩子的教育上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需要长时间的沟通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所有的妈妈,都心甘情愿地为了孩子倾尽所有:爱、时间、精力、金钱……可是即使倾尽所有,得到的并不一定是想要的结果。
     陪孩子五六年,学完钢琴练冰球,最后却被数学题打败了
     小贤除了上班时间都在陪孩子。小的时候陪孩子玩,大一点就陪孩子上各种课外班。
     她相信,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孩子学钢琴,她拿着小本儿在旁边记,回家后照着记录督促孩子练琴;孩子打冰球,她除了在冰场边上写训练日记、拍照,每个月还会定期拜会教练,讨论孩子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就这么陪了孩子五六年,小贤已经把自己训练成了优秀的钢琴助教和冰球助理教练。
     三年级,孩子开始学奥数。一学期不到,小贤就败下阵来。不论是上课讲的内容还是下课的习题,都已经超出了她可以辅导的范围。
     小贤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都没撑到孩子小学毕业。
     一起成长绝不等于全科陪练,即使再全能的妈妈,也没有这个超能力。
     小贤想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出发点并没有错,错在她陪伴的方式――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失败的全科教练。
     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小贤一样,已经开始意识到,或者说在现实情况下不得不意识到: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后知识和心智都会超越父母,父母已经没有办法再像孩子小时候那样知道他们所有问题的答案,父母甚至都不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答案。
     孩子有孩子成长的路径,父母有父母成长的方向。父母不是孩子的同学,不需要陪着孩子去学同样的知识。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引导、改进孩子的行为模式进而反观自我,获得更多的是心智的成长。与此同时,孩子获得的是父母在侧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监督和调教。
     只有给陪伴注入新的意义,父母才不会在陪伴的路上败下阵来。
     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读初三的孩子说“妈妈,你怎么像个老妈子,烦死了”
     小静辞职前,已经是管理20人团队的部门经理。孩子生下来时,家里的老人年龄太大帮不上忙,她又舍不得把孩子交给保姆。于是小静辞了职,做起了全职妈妈。
     一个孩子加一个家,能有多大工作量?
     7×24小时,全年无休。说实话,这可比部门经理的工作量大多了。
     小静真的是个很有奉献精神的妈妈,这样的日子竟然一过就是十五年,比当部门经理的时候还兢兢业业。家里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老公的职位越升越高,孩子也一路从本市优选的小学升到优选的中学。
     只可惜,老公和孩子跟她的话越来越少,忙着中考的儿子终于有一天不耐烦地跟她吼:“你能不能别唠叨了,跟个老妈子一样,成天没别的事儿,就会看着我,烦死了!”
     小静向老公求助,老公只冷冰冰地扔过来一句:“这还不都是你惯的。”
     小静以为自己对家庭的奉献和牺牲会换来家人的尊重和感恩,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那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
     小静曾经是个优秀的管理者,虽然回归家庭,但本质上还是在以部门经理的工作逻辑对待家庭问题。她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细节和流程上,而不是在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建设上,所以才会出现“事都理得顺,但无法赢得人心”的情况。不论是孩子还是老公,都认为小静理所应当承担这些:事情做得好是理所应当,做不好也是小静一个人的问题,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小静就需要把自己从执行者、管理者提升到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把孩子和老公变成自己的队友和追随者,让一家人望向同一个方向,为了同一个愿景而共同努力。
     花了300万移民,陪着女儿去美国读书,最后丈夫说我们还是离婚吧
     叶子结婚的时候,大家都羡慕她找了一个好丈夫。她的丈夫除了一表人才,家底也非常丰厚。
     结婚没两年生下千金,叶子一心要给女儿优选的教育。孩子刚上幼儿园,叶子就开始找人办美国移民,孩子上小学前刚好办完,随后就买了美国学区房。孩子在国内读完幼儿园直接进了美国一流的私立小学。
     这么小的孩子,叶子当然得去国外陪着。移民花了不少钱,丈夫没法跟着去,还得留在国内继续给孩子挣学费。于是叶子一家就变成了“大雁家庭”――一到假期,一家三口就飞来飞去,或者干脆找个中间地去度假。不出两年,全家人都飞成了航空公司的VIP。
     叶子计划着,等孩子念到九年级,能上寄宿学校了,自己就可以放心回国陪丈夫了。女儿很争气,如愿拿到排名前三的寄宿中学录取通知书。叶子回国想给丈夫个惊喜,谁知丈夫早已经在北京有了第二个家,他的儿子都已经六岁了。第二个家的女主人倒是很随和,对孩子和家庭的要求都不高,说儿子在哪上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要在一起。
     叶子不能接受现在这种状况,那就只能离婚了。叶子拿了一笔可观的抚养费,回美国继续陪女儿读书。女儿拿到康奈尔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她打电话给我,哭着说现在她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可做的了。
     一个漂亮的开头,却没有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叶子以为自己必须得在孩子和老公之间做个选择,其实一开始她就搞错了命题。
     经营家庭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过程,并不是老公孩子二选一的单选题。先有了两个人的爱,才有了家,才有了爱的结晶和生命的延续。当爱情慢慢转化成亲情,不代表我们的另一半就变成了隐形人。在家庭面前,优选的从来都是整个家,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个体。不论是事关父母还是孩子,都不能是一人决定、一票否决、只为一人。关于家庭的任何决策,也不应该是“我以为”“我想要”“我觉得”,而是“我们同意”。可惜,叶子一直到家庭破裂,都没想明白这个道理。
     小贤、小静和叶子,是我这么多年见过的非常典型的好妈妈。她们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愿意倾尽所有牺牲自我,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对自己感到失望,觉得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这也是典型的好妈妈的困局:如何真正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让自己在家庭中的贡献更有意义,如何教育出优秀孩子的同时还能保持家庭的和美……这个社会给好妈妈的挑战还真多。
     三位妈妈的问题出在哪里?在我看来,她们对妈妈这个角色,做了降级处理。
     一个好妈妈,必须是家庭CEO。这个CEO里的E,既代表着首席执行官里的“Executive”,也代表着教育“Education”。所以一个好妈妈,既是家庭的首席执行官,也是家庭的首席教育官。
     而小贤、小静和叶子把自己定位成陪练、监工、后勤主管、项目经理,甚至是独狼。在思维和行动上都自我降级的妈妈,难以得到孩子、家人和自我的认可。
     妈妈们如何摆脱困局?
     如何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正确位置?
     如何解决家庭教育的终极问题?
     这是我每一次和前来求助的妈妈们探讨的主要内容,也是这本书的宗旨。
     妈妈们,请和我一起,开启你前往家庭CEO的旅程吧。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