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货币变局:洞悉国际强势货币交替
字数: 185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美]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 等
出版日期: 2019-05-01
商品条码: 978711162403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历史上霸权货币交替的过程,理解贸易战背后的货币战争,所有贸易投资人推荐阅读。本书讲述了新的全球货币趋势,即世界领*的货币不再只是英镑和美元,也许有一天人民币将主导国际贸易和金融。三位经济学家对这一预测进行了评估,重新梳理了过去两个世纪的一个新的全球金融史。作者认为,几个国家的货币可以同时分享国际货币地位。他们演示了如何在技术、国际贸易和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重塑国际货币的前景,使几个国际金融标准可以共存。 展望未来,本书针对货币多极化这一新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这一趋势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以及欧元和人民币能否解决各自的挑战,同时货币的竞争会如何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新的全球货币趋势,即世界领*的货币不再只是英镑和美元,也许有一天人民币将主导国际贸易和金融。三位经济学家对这一预测进行了评估,重新梳理了过去两个世纪的一个新的全球金融史。作者认为,几个国家的货币可以同时分享国际货币地位。他们演示了如何在技术、国际贸易和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重塑国际货币的前景,使几个国际金融标准可以共存。 展望未来,本书针对货币多极化这一新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这一趋势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以及欧元和人民币能否解决各自的挑战,同时货币的竞争会如何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目录
致谢第一章 导言 / 1传统观点:世界上只能有一种真正的国际货币 / 3新观点:数种国际货币可以并驾齐驱 / 6重要性何在:货币地位与经济地位不匹配的危险 / 10本书的内容:通过全新数据揭示国际货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13第二章 外汇余额的起源 / 15外汇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 16中央银行、金本位与外汇储备的诞生 / 19英镑的地位:一个半世纪的信心 / 21伦敦的对手:巴黎与汉堡 / 23帝国与联盟 / 26第三章 美元启动国际化:从哲基尔岛到热那亚 / 30哲基尔岛会议:制定美元国际化的蓝图 / 32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美元国际化进程 / 33热那亚会议:支持持有外汇储备 / 35实施热那亚决议 / 40第四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储备货币 / 42全新的数据 / 44储备货币:一种还是多种 / 47美元的兴衰:超越英镑后的迅速衰落 / 50英镑的复兴:主要是拜英镑区所赐 / 53结论 / 56第五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贸易融资货币 / 58贸易信贷:伦敦一马当先 / 60竞争出现:纽约的崛起 / 63美联储成为做市商 / 67伦敦的反击 / 69大萧条后美元与英镑的分化 / 72市场的撤退 / 79结论 / 80附录5A 回归分析数据 / 82第六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债券市场的证据 / 85数据来源:联合国1948年的一份报告 / 86典型事实 / 88美元何时超过英镑 / 91模型设定:惯性、信誉、规模效应与金融深化 / 97模型结果:美元崛起与英镑衰落的主因 / 102结论 / 106附录6A 稳健性检验 / 108第七章 20世纪下半叶的储备货币竞争 / 117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 / 118模型设定:惯性、信誉、网络效应及其他 / 122模型结果:以1973年为分水岭 / 125政策的作用:阻国际化易,促国际化难 / 132结论 / 134附录7A 支持/阻碍货币国际化的措施(1947~2013年) / 136附录7B 稳健性测试 / 142第八章 英镑的退出 / 1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增持英镑:出于忠诚还是无奈 / 145战时英镑区的运行:越来越严的外汇管制 / 147战后英镑的衰落:影响力局限于英镑区 / 150伦敦的回应:英国政府的政策困境 / 153结论 / 156第九章 日元的崛起与衰落 / 158金融抑制及其副作用 / 159金融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 / 161日元的崛起 / 163日元的衰落 / 165结论 / 168第十章 作为副队长的欧元 / 170远大的抱负 / 171目前的情况 / 174结论 / 177第十一章 人民币的前景 / 179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策略 / 180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 / 183可信的承诺 / 188结论 / 190第十二章 总结 / 192注释 / 198参考文献
摘要
第一章导 言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大众史学,都将大国的兴衰更替视作全球经济运行的动力。1在其影响深远的大作中,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将全球增长的动力归纳为技术引领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差距。引领的国家或许会变,但经济增长的边界由引领者的技术进步程度所界定,这一点不会变。对其他国家而言,其任务不是扩展这条边界,而是追随引领者并缩小技术差距。2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既强调稳定,也强调增长,但和麦迪森一样,他也将全球经济体系运行的动力描述为“?变与不变?”的结合:引领的国家可能会变,但引领者的重要作用不会变。在金德尔伯格的分析中,只有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国有能力稳定全球经济体系。因此在经济领导地位由一国向另一国转移的过渡时期,不稳定的风险优选。3具体而言,这种说法以19世纪英国霸权为蓝本。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界定了技术进步的边界,并为稳定全球经济体系做出了贡献:提供反周期信贷,在其他国家遭遇经济下行周期时提供资本;为身处困境的外国制造商提供市场并维持市场的开放。这些叙事也是以20世纪美国霸权为参照的。美国的霸权以制度性的方式体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体制之中。4推演至未来,也许这些故事还会以21世纪新的霸权为背景继续讲述。货币史学者则以货币视角来观察上述这几段历史。19世纪是国际金本位时代,有时也被称为“?第一次金融全球化时代?”,英镑在19世纪国际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英镑由英格兰银行发行,英格兰银行也因此成为这场国际交响乐的总指挥。5英国是优选的外国贷款人,拥有全世界容量优选的金融市场,英格兰银行因此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英国通过殖民地贸易(特别是与印度的贸易)来弥补其国际收支,减轻国际金融市场的调整压力。有观点认为,在这一时期,英镑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没有任何旗鼓相当的对手。伦敦则是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资本流动、汇率及相关金融事务上,英格兰银行的影响力超过了其他任何央行。如果说19世纪英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20世纪的国际经济领域也发生了相似的故事,至少20世纪下半叶是这样的。当领导地位的接力棒完成交接后,国际货币和金融关系开始由美国和美元主导。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事实上与美元挂钩,只有美元能够自由兑换并在交易中被广泛接受。只有美国拥有容量足够大、流动性足够高的金融市场,全世界的交易商都能在其市场上自由地买卖美元,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美元。美国的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和军事实力保证了其市场将会对其他国家开放。不仅20世纪的第三个25年如此—这个25年也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黄金时期,就连20世纪最后一个25年也是如此,即使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已不复存在。直到20世纪末乃至此后,美元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米尔顿·吉尔伯特(Milton Gilbert)、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等国际货币经济学家将20世纪后半叶两个25年的国际货币安排分别称为“?黄金—美元体系?”和“?美元体系?”,而非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说法很有启发性。6美元的主导地位赋予美联储对国际金融条件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显然一直持续至今。美联储政策对国际金融条件的影响受到各界的密切关注,美国货币政策无论放松还是收紧,他国政策制定者都会抱怨受到影响,美联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7展望未来,政治、经济以及货币主导权的故事正在上演新的版本:21世纪全球经济将以人民币为中心,并受中国人民银行的影响。中国的庞大人口规模确保她一定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较大经济体,就像美国在19世纪晚期超过英国一样。8之后,人民币将超越美元或将成为主导国际货币,道理就和美元取代英镑一样。持上述观点的人预测: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就像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一样。9传统观点:世界上只能有一种真正的国际货币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主导地位与货币主导地位相伴相生。这种观点系基于网络强外部性的分析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先发优势非常重要。当网络外部性足够强大时,其结果就是“?赢者通吃?”。10在这些模型中,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与其他跨境交易方相同的货币是有好处的。换言之,网络的回报随着网络扩大具有强烈的递增效应。用与其他出口商相同的货币报价,顾客就更容易比较商品价格,可以为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如果生产商从国外采购生产所需中间投入物,投入物价格将以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计价,则他们也会倾向于使用同样的货币为其出口产品报价,以防止由于汇率变化导致生产成本相对收入出现大幅波动。同样的道理,按照其他债券发行方所使用的货币为自己的债券计价,可以让投资者直观地比较收益率差异,这样新发行方更容易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贷款。在容量优选、流动性优选的金融市场上,获得借款的成本大力度优惠。而这些金融市场之所以拥有其大容量和高流动性,是因为进口商和出口商都在这里开展贸易融资。出于同样的原因,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也会倾向于在金融市场容量优选、流动性优选的国家存放其外汇结余,因为投资者非常看重这里价格稳定不受买卖交易影响的市场特性。而且,不仅是那些希望使其投资组合多元化的投资者,就连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在决定其外汇储备构成时也会倾向于选择金融市场容量优选、流动性优选国家的货币,也就是其他投资人青睐的货币。出于以上种种原因,某一国家的货币往往会成为在国际记账、支付方式和价值储藏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货币。当网络递增回报效应足够强大时,国际货币地位就好像是某种天然垄断。世界上只可能有一种真正的国际货币:过去是英镑,现在是美元,将来可能会是人民币。这些模型进一步推论,如果一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那么其货币将自然而然地具备主导资格。大经济体拥有极为广泛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联系,金融市场充分发展。其居民习惯于使用本国货币进行交易,其货币拥有一个相对较大的“?基数客户群?”(套用网络经济学的一个术语)。11因此其他国家的出口商和投资者也会倾向于使用与领先国家居民相同的货币进行交易。所以经济领先大国的货币在竞逐国际货币地位的过程中将获得某种固有优势。这一理论貌似解释了英镑为何能在19世纪逐渐成为全球货币,以及美元如何在20世纪取得全球货币的地位。12具有网络效应的模型还可能同时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在特别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锁定?”效应:某项安排一旦达成,可能将会无限期持续下去。13市场参与者一旦使用了某种技术—在本书中指代某种货币和金融技术(可以称之为国际货币),就不再有动力去尝试其他替代方案。在网络中使用其他成员并不使用的技术或平台开展交易成本极高,将会导致交易无法进行。在国际货币和金融领域中,对从事跨境交易的个人、银行、公司和政府而言,其他任何货币都不具备主导货币所具有的吸引力。个人、银行、公司和政府以分散方式进行决策,不存在任何机制来协调和引导从一种国际货币和金融标准向另一种标准的大迁徙。14由此可以推断,国际货币地位将表现出持续性特征。即使导致特定国家货币崛起并获得主导地位的条件已经不再普遍存在,其国际货币地位仍将持续下去。该货币仍将锁定许多用户,直到某种重大外部冲击导致各代理商放弃现有做法,并采取协调行动从一种均衡状态(共同使用某种国际货币)转向另一种均衡状态。有观点认为,这解释了为何在美国经济规模和金融影响力超过英国很久之后,英镑仍然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其国际货币主导地位。它也解释了为什么直到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后,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才最终被美元取代。这些推断对以下问题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还能维持多久?需要怎样的外部冲击才能取代美元?新观点:数种国际货币可以并驾齐驱上述关于国际货币地位的传统观点更多的是基于理论而非实证。15这些理论模型最多只会泛泛提及某些历史事实,以此作为其研究动机,但并没有认真分析相关证据。而且,实证数据往往难以获得,这也妨碍了学者开展严肃、认真的证据分析。以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为例。得益于彼得·林德特(Peter Lindert)开创性的估算,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1899年和1913年外汇储备货币构成的信息。16得益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库(COFER),我们还知道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一些情况。17但是对在此之前或者两个时间段之间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然而,能够用来构建传统观点宏伟理论的实证性证据寥寥无几。并且,即使是这些有限的证据也与传统观点存在冲突。就20世纪最后几十年而言,IMF的数据显示,美元确实是已列明外汇储备中份额优选的单一币种,但是其份额也仅占60%。看起来,其他货币也具备了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林德特的数据也不支持国际货币的地位是天然垄断的这一论断。事实上,这些数据显示出,英镑之外的其他货币(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在1899年和1913年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份额(见图1-1和图1-2)。18 关于1913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新证据也不支持上述传统观点。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镑已经不再是专享的国际货币,20世纪20年代美元已经和英镑齐头并进,这意味着多种国际货币可以共存。美元崛起的速度非常快,这与在位货币的国际地位具备强持续性的假设产生冲突。1913年国际支付几乎从不使用美元,但仅仅过了10年,美元已与英镑不相上下。上述证据使我们对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我们主张用一种“?新观点?”取代关于国际货币的传统观点(“?旧观点?”),这种新观点认为:多个国家的货币能够同时发挥重要的国际作用,国际货币地位的惯性和持续性并没有传统观点所设想得那么强。19这种新观点也有其理论基础。它基于技术标准领域的研究,相关文献强调系统具备开放性,特定技术或系统的用户可以与其他使用不同技术或系统的用户开展交互。20网络效应仍然存在,但竞争性系统之间的技术壁垒可以借助所谓的“?通道技术?”(gateway technologies)加以跨越,供应商或客户能够克服系统之间既有的不兼容性,并将相互竞争的系统整合成一套“?扩大的生产系统或延伸的网络。”21因为有了这些“?通道技术?”,数据交换成本不再高不可攀。某种技术系统或标准因用户数量增加产生的网络递增回报效应也不再那么显著。在位主导标准的先发优势和持续性也不再那么强大。22国际货币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之间有些许相似之处。曾几何时,在不同操作系统或平台之间交换信息成本很高、难以操作。我们在购买个人电脑时,选择朋友或同事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电脑是有好处的。网络递增回报效应非常明显。数据交换(在不同平台之间传输数据)成本极高。20世纪80年代,微软研发了两个版本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其中一个兼容苹果的Macintosh系统,另一个兼容IBM的PC机,但这两个版本无法相互兼容。系统转换(或实验新系统)成本高得令人难以承受,因为所有文档都只适用一套系统,与其他系统不兼容。之所以每个人都使用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及后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因为所有其他人都在用。也许计算机爱好者会使用其他系统,但研究人员和做生意的人不会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软件工程师逐渐掌握了在不同平台之间传输数据更简便的方式。数据交换成本大幅降低。软件开发人员在升级现有文字处理软件时加入了“?翻译器?”,这样新版的文字处理软件可以兼容不同平台。更换系统成本大幅降低,网络递增回报效应不再那么显著。多个操作系统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中共存,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苹果的Mac OS系统以及Linux系统,以至于本书的三位作者可以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电脑开展联合写作。对现代外汇交易市场而言,21世纪信息、交易和协调低成本的场景显然比传统观点下高转换成本和高信息成本的场景更为真实。在高速通信时代,潜在客户能够直接获得实时外汇报价,并对以不同货币计价的商品进行价格比较。全球超过半数的外汇交易使用了电子交易平台,在几毫秒的时间内就可以以极小的点差买进和卖出多种货币。不仅是那些使用了汤森路透服务器的高速交易员和使用了银行间电子交易平台的大型金融机构可以做到这一点,就连零售投资者也可以,只要他们能够接入奥安达公司(Oanda)或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等外汇交易商的网站并使用基于互联网的“?通道技术?”。同样地,一家公司现在也可以使自己的成本和收入不受未来汇率变动的影响,它可以购买或出售远期货币、货币互换以及其他外汇衍生品,在21世纪的高科技金融市场上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完成这些交易。这家公司原本会使用进口原材料的计价货币作为其出口产品的定价货币,但现在这种需求没有那么迫切了。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其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其金融市场也能获得必要的深度和流动性,使其市场上交易的资产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传统观点认为,对于一个靠前的经济大国而言,其货币承载了大部分国际交易,因此在流动性和交易成本上拥有显著优势,以至于可以获得天然垄断地位。23出于以上种种原因,这种传统观点现在越来越难以得到支持。更令人惊讶的是,新的证据和分析表明21世纪外汇市场的上述特点也存在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货币市场中。在其近期新研究中,马克·弗兰德鲁(Marc Flandreau)和克莱门斯·乔布斯特(Clemens Jobst)根据前面提及的开放性系统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理论模型。24他们将这个模型用于分析1914年之前的时代,研究自然垄断或锁定效应是否具备存在条件,抑或几种广泛交易的国际货币可以共存且主导货币可以发生变化。他们的研究凸显出有必要区分能够产生一定程度持续性的网络效应和能够产生锁定与自然垄断的强外部性。25如果网络不存在极强的外部性特征,国际货币地位仍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但是几种国际货币可以共存,并且国际货币的地位会不断转换。弗兰德鲁和乔布斯特对1914年之前国际货币市场的网络效应进行了实证测算,其结论显示外部性很重要,但并没有强大到足以产生锁定效应和“?赢者通吃?”的结果。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会同时存在多个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为何19世纪的外汇和货币市场使用了多种关键货币进行交易。弗兰德鲁和乔布斯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外汇和货币市场的分析显示出,事实上存在三种主要的国际货币用于与其他货币开展交易。显然,创设一个适度开放的金融市场,使多种国际货币或标准可以共存,这其中所涉及的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并没有超出19世纪金融家的能力边界。综上所述,旧观点认为网络递增回报效应强大到在任何一个时点只可能存在一种真正的国际货币。而新观点则指出,网络递增回报效应并没有强大到使其他货币无法发挥作用的程度。如果说20世纪后半叶美元的主导地位支持了旧观点,那么其他历史时段多种货币同时发挥重要国际作用的事实则支持了新观点。旧观点意味着美元的主导地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而新观点则预测美元迟早都会遇到竞争对手。重要性何在:货币地位与经济地位不匹配的危险即使货币发行国已经失去其经济、财政和政治上的强大实力,其货币仍然能够持续在国际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可能会推导出令人不快的政策内涵。马塞洛·德西科(Marcello de Cecco)指出,1913年之前英国的经济实力已经相对衰落,但世界经济仍以英镑为中心,这两个因素是导致出现金融紧张局势和失衡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26随着英国经济步入成熟期,其他国家经济增速超过英国,英国市场已不足以容纳这些国家的廉价商品。而英国的资金出借—无论是反周期借贷还是其他也不足以稳定全球货币和金融条件。英格兰银行已经不再拥有必要的经济金融手段来指挥这场国际交响乐。27同样地,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其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记述中指出,大萧条肇始于世界经济对英镑和伦敦的持续依赖,但赋予英镑和伦敦很好地位的条件已不复存在,且英国已失去稳定全球体系的能力。同样地,尽管美国在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日渐萎缩,但是其他人仍将21世纪初的全球经济失衡及此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归咎于全球对美国提供国际流动性的依赖。美国大规模提供安全和流动性资产的能力下降了,导致其用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滥竽充数,而事实证明这些证券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并不像其所标榜得那么好。28国际货币体系的周期脆弱性、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是长期困扰历史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两个问题,以上观点提供了一种理解这些问题的视角。但是,如果在一个时点可以同时存在多种重要的国际货币,从多个渠道提供国际流动性,那就意味着全球经济结构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结构能够更好地相互匹配。如果国际货币地位不是一种天然垄断,不会产生强大的回报递增效应并导致出现锁定,那么其他国家就无须依赖一个发展成熟、增长缓慢、相对衰落的经济体,将其作为满足流动性需求的专享渠道。这样一来,21世纪版本的特里芬难题—相对成熟、增长缓慢的经济体无法仅依靠一己之力来无限期地满足世界经济的流动性需要,可以通过由其他国家分担提供国际流动性的方式得到解决。29至于反周期借贷和紧急借贷,世界也就无须接近依赖一家中央银行与一国政府的决断和善意。如果作为传统紧急流动性援助来源的中央银行出于国内政治原因拒绝再次提供帮助,那么其他有财力的国家就可以进行干预。上述观点认为,一个存在多种重要国际货币的全球货币体系能够稳定运行。但是,也有这样一种担忧,即主要货币间汇率波动会非常剧烈、非常不稳定并因此产生危险。因为存在多个流动性市场,中央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可以迅速改变其投资组合。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他们就可大量抛售其外国资产中的某种货币,将其转换为其他货币。于是,很小的外部冲击乃至某则微不足道的消息都可能导致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对其经济运行以及与其关联密切的其他小国的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危险是否真实、迫切存在,会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历史应该可以为这些问题指明方向。上述两种观点哪一种更准确,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对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收益分析,这种收益有时又被称为“?过分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当一国货币在跨境交易中广泛使用时,对该货币的需求会比正常需求更大。货币发行国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发行以其货币计价的债券,为其财政预算和经常账户赤字融资。货币发行国还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自动保险:当世界经济遭遇严重负面冲击时,投资人会涌向其金融市场,因为在金融危机中没有什么比流动性更加宝贵。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美国是次贷危机发源地,是雷曼兄弟公司的所在国,但投资者仍然涌向美元,美元因此对其他货币走强。法国人为这种美国独享国际货币地位收益的状况发明了一个称谓:“?过分的特权?”。30但是,如果多种国际货币可以同时存在,那么即使存在这种收益,它也将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分配,而不会由美国一家独享。本书的内容:通过全新数据揭示国际货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第二章中,我们简要勾勒了本书的背景,描述了公司、银行和政府持有外汇余额(存放于外国金融中心的、以外国货币计价的银行存款和证券)做法的缘起,以及从19世纪晚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货币和金融市场的整体轮廓。接着,第三章讲述了故事的下一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20世纪20年代初,从1910年哲基尔岛会议为成立美联储及美元国际化进程打下基础,到1922年热那亚会议上各方就转向以外汇为基础的货币和金融体系达成一致。第四章至第六章提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储备货币的新证据、同时期贸易融资活动所使用的货币情况以及长期国际投资中使用的媒介货币情况。这一部分是支持“?新观点?”的核心证据。第七章至第十一章是现代国际货币的故事。第七章描述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1世纪初不同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重要性的相对变化,举例说明了网络递增回报效应、源自其他因素的持续性(如习惯和传统)以及储备货币发行国政策等因素的重要性不断发生着变化。第八章和第九章举了两个能够为未来指明方向的例子。第八章重点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国持有英镑作为外汇结存的情况,以及英国政府为管控其影响力逐渐衰落的国际货币所付出的努力。第九章讨论了日元试图成为国际货币的失败经历。它研究了日本当局努力推动日元国际化的尝试并讨论了为何这些尝试以失败告终。这两则案例研究间接地回应了以下两个问题:欧元区和中国能否成功使其货币国际化?欧元和人民币是否可能成为美元旗鼓相当的对手?它们也提出了以下问题:关于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历史能给我们提供哪些答案?美国应当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崛起,又应当如何管控美元国际主导地位逐步丧失的情况?我们在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两章也分别研究了欧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景。第十二章总结研究了欧元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对美元与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下面,我们将综合运用历史和统计方面的证据,或者说是结合了叙事性分析和数量经济学分析。经济学理论是我们分析的基础,并指引了我们分析的方向,这一点从本章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但是我们是以叙事的方式来陈述我们的理论(而非通过大量细节加以解释说明),以使我们的分析能够为更多读者所接受。31我们也认识到证据是有局限的,这使得我们无法就某些问题得出确切结论。例如,在论证多种国际货币可以共存时,我们可以援引不同时期、不同国际货币体系的例子:金本位、战间期的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布雷顿森林时期。相反,在试图论证国际货币和金融主导权的持续性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述时,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事实的,因为当代国际货币主导地位仅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即从英镑转向美元。而这一转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在许多方面都极为特殊。然而,重要历史事件总是特殊的。我们的论点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推而广之,则需要交由读者来判断。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