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孔子思想与先秦社会互动研究

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孔子思想与先秦社会互动研究

  • 字数: 27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魏衍华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2091025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一书从孔子以前的中国社会对孔子学说的启迪、春秋时期社会对孔子学说的检验以及战国时期社会对孔子学说的发展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证孔子学说与先秦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孔子学说来源于先秦社会、扎根于先秦社会,是此前中华文明的集大成;孔子学说形成之初就得到社会的初步检验,取得“四方诸侯皆则之”效果;孔子去世后,孔子学说在战国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奠定其成为中华文化主流和主干的基础。原始儒学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先秦儒学团体创立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深深扎根于中国上古三代及春秋时期的社会中,是此前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在形成之初,孔子学说就为其在鲁国的短暂为政实践所证明。孔子去世后,孔子学说在战国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弘扬和践履,成为社会的“显学”。原始儒学来源于先秦社会,服务于先秦社会,同时受到先秦社会的反作用,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作者简介
魏衍华,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于孔子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的研究。在《史学史研究》《现代哲学》《理论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出版《孟子与<孟子>》《悌德诠解》等著作。
目录
序言1
绪论1
一、“孔子儒学与早期中国的关系”研究的意义6
二、相关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分析10
三、本文研究的条件与方法13
四、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创新19
上篇孔子以前的中国社会与孔子学说
第一章“礼坏乐崩”:孔子思想学说的缘起31
一、社会“失范”:孔子学说的社会背景32
二、学术下移:孔子学说形成的文化背景41
三、春秋之世:孔子学说的现实机缘52
第二章“明王之道”:孔子拯救时弊的法宝68
一、“难言”的“上世之传”69
二、“三代之英”与“识记之书”83
三、原始儒家与“明王”之道100
中篇孔子的社会政治实践与孔子学说
第三章“穷达以时”:孔子思想学说的高度119
一、孔子思想的初步形成120
二、孔子为政实践及其学说的检验134
三、孔子思想认识的深化149
第四章“有耻且格”:孔子思想学说的境界163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情”之思164
二、与时偕极:“率性”与“修道”177
三、以人为本:从“人情”到“人义”190
下篇战国时代对孔子学说的检验与发展
第五章孔门后学对孔子学说的发展207
一、孔子弟子尊崇孔子学说208
二、孔子弟子弘扬孔子学说219
三、孔子后学发展孔子学说233
第六章六国之世孔子学说影响的扩大249
一、从出土文献材料看儒学的传布250
二、从秦人与儒学的关系看战国儒学259
三、战国的社会离乱与儒学的经世品格267
结语277
一、儒学是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大成”智慧278
二、儒学的生命力在于具“天地之美”“万物之理”280
三、儒学在其形成之初就已得到社会的检验与认证283
主要参考文献286
后记29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