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 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 纪念版

梦回万里 卫黄保华 漫忆父亲刘少奇与国防、军事、军队 纪念版

  • 字数: 13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刘源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062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曾出身非凡却历经波折的国家主席之子 曾敢于直面徐才厚、谷俊山的反腐陆军上将 以子忆父的独特视角,揭秘刘少奇鲜为人知的军事生涯 百岁宋平作序,音视频立体呈现
内容简介
本书由刘源上将撰写,宋平同志作序。全书13万余字,刊登200余幅图片,融入62段二维码,以图文并茂的视频书vbook形式,分18个大的部分,多维、立体地展现了刘少奇在国防、军事和军队建设方面的丰功伟绩。其中,不乏作者作为家属掌握的史料及补白新解,并以独立视角来评析提问。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起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磅礴力量。
目录
序言宋平
写在前面的话刘源
卫黄保华武装工农001
低潮撑持忍辱负重024
挺身而出拼死抗争046
全程长征绝地逢生062
独闯白区掀天揭地077
营救战友建功华北092
白区春秋游击战争103
路线是非决定国运121
逐鹿中原正党保民131
开辟苏北挥师东进148
左右生死力挽狂澜159
实践真知故地新生171
战友佳话历史选择184
众望所归乾坤翻转200
盖世奇勋遍世英雄216
横扫千军人民天下230
卫我国防倾世之力238
不忘初心死而不亡256
视频索引267
摘要
    卫黄保华 武装工农
     提笔展卷,梦回万里。
     漫忆父亲,眼前自然浮现出:1948年末,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在喧天凯歌中,恰逢我父亲50岁生日,62岁的朱德总司令深情赠诗:
     “少奇老亦奇,天命早已知。
     幼年学马列,辩证启新思。
     献身于革命,群运见英姿。
     人山人海里,从容作导师。
     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
     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
     党中作领袖,大公而无私。
     群众欣爱戴,须叟不可离。
     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
     今年虽半百,胜利已可期。
     再活五十年,亲奠共产基。”
     父亲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有不解之缘,紧密相连。因为在他成长生活的年代,这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生命攸关的。
     旧中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丧权辱国、受尽欺侮,列强分中国,混战遍南北,国人首先感觉到的,最痛心切身的,就是要保种、要救亡。父亲自幼,最着迷的故事,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最喜爱的诗句,是“何须马革裹尸还”;最崇拜的偶像,是黄兴、蔡锷、孙中山。不满17周岁,他就领头参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毋忘国耻”“不当亡国奴”的抗议游行,并给自己改名“刘卫黄”,意为“保卫黄种人”,捍卫炎黄子孙。他给第一个儿子起名叫“保华”,同样是保卫国家、保中华民族之意。卫黄保华,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后辈的重托。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家中,相当多人都进过早期军校,如讲武学堂、黄埔军校。1916年秋,刘少奇不满18周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时值军阀混战时期,湖南省督军谭延?建此校,开学不满一年(1917年秋),谭督军下台,引来各派军阀抢夺,讲武堂变全武行,成为枪炮交火之地,转眼只剩断壁残垣,师生们作鸟兽散跑光光。军校都葬于混战兵灾,可想其教员学员之刻骨铭心。“刘九书柜”卷走不少兵书课本,回家研读。
     1919年夏初,父亲在长沙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跑到北京参加“五四运动”。当时各种思想流派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流行,令人目不暇接。他接受各种革命思想的冲击,同时也没耽误报考大学。不久,几所著名大学录取通知来了,另类尴尬缠身:他高中北京大学,却出不起学费;陆军兽医学校倒是全免费,但对三年前就考入讲武堂、又被打出来的“高才生”来说,恐怕吸引力不足。
     8月,大规模的青年运动又起。这批真闯荡、半流浪的青少年,真投身、半卷入革命的大洪流。父亲后来回忆:“当时是暑假,天津的学生也有不少到了北京(周恩来也在,但当时刘、周并不认识),曾在天安门举行了很大的示威,并在天安门露宿了几天……从此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五四运动最大的直接成果”。
     同时,父亲直接找当时的教育总长范静生,经介绍进入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半工半读,争赴法国勤工俭学。十个月里,他学习到大量影响一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业结束时,直皖军阀混战,铁路中断。两个月后的1920年8月,饿得半死的老“北漂”刘少奇,才从北京回到湖南。
     这时,前两批留法学生被强制遣返回国。22岁的父亲白忙活一年,赴法“全泡汤”了,但闯荡一年的“心”却已难收。此时,《大公报》刊出的一则消息吸引了眼球:“俄罗斯研究会”组织赴俄留学,由长沙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负责。父亲就直接上门。他后来叙述:“从前听说过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又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个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没有找到出路的人惊醒了。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那时感觉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晓得往哪里跑,这一下就有办法了”。“在一九二○的冬天,即由湖南一位相信社会主义的老先生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又由长沙到上海。进了当时青年团及陈独秀等创办的外国语学校”,上留俄预备班。
     1921年春,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一同前往莫斯科,航海登陆、跨西伯利亚冰原,跋涉三个月才抵达。7月,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军事。中国学生最急切想要学的,正是苏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的理论和实践。
     那时,苏联尚未建立。签署《布列斯特和约》割地退出世界大战后,十多国干涉,白匪、民族匪帮肆虐,苏俄内战正酣,城乡破败、经济凋敝,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比士兵、市民还差。目睹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焕发出巨大的热情,打胜残酷的战争,克服深重的苦难。父亲被“崭新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感动了”,近四十年后,他自述:“我们开始懂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和它的深刻意义,增强了我们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和坚定性”。1921年入冬,刘少奇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春,父亲带领我党首批“留苏生”“海归”返国,自称“从西天取经回来,经不多就是了”。这本“经”,一言以蔽之:武装工农,夺取政权。
     党中央派刘少奇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这里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书记张国焘,加刘少奇和另一位同志,三人开展工作。父亲的主要任务,是按共产国际的规矩,具体筹备并服务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陈独秀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对父亲的才干印象深刻。大会刚结束,7月即委派刘少奇回湖南,任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带“二大”文件传达会议精神。毛泽东正是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也就是说,建党一年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就在一起共事了。按现在的话,在一个班子工作,28周岁的毛是班长,23周岁的刘是成员。
     8月中旬,父亲与李立三等发起成立工学商各公团联合会;9月5日出席泥木工会成立大会并讲话。这都是最早的工会公团组织。9月,“中央来了紧急信”,毛伯伯通知父亲,“叫我到安源去,出了六元钱买汽车票才到株洲,爬上株萍铁路的火车,跑到安源,没几天就罢工”。
     P1-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