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人工智能十万个为什么:热AI 冷知识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智能相对论
出版日期: 2018-06-01
商品条码: 9787121361180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由智能相对论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心打造的行业科普书,5分钟一个AI热点,打造碎片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让你跟上节奏,不被OUT!好看又好玩的AI趣味科普,风趣幽默又科学严肃的行业读物,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度小满金融CEO 朱光联袂力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智能相对论创始人曾响铃联合旗下几位资深分析师深入一线企业调研后,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完成的一本人工智能冷知识普及书籍。本书全面、详尽地介绍了人工智能优选落地的几个热门领域:智能机器人、医疗服务业、教育、娱乐、健康等,覆盖了人们接触人工智能的各种场景,并对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浅出地解释,是一本有趣的人工智能行业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智能相对论 人工智能专业新媒体,虎嗅、钛媒体、36氪等近百家媒体专栏作者。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联想、苹果、搜狗、360、深兰科技、蓝箭航天等国内外很好AI公司内容合作伙伴。 智能相对论创始人曾响铃此前已出版《移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等图书,并参与编写《网红经济学》等畅销书,反响强烈。 智能相对论其他核心成员包括:李永华、颜璇、魏启扬、佘凯文、苗宇、夏顺莲等。 "
目录
第一章 医疗“黑洞” “人造人”什么时候才能真的造出人? /2 拿着手术刀的AI医生会看病吗? /8 思维移植会不会比“长生不老”更不靠谱? /15 AI能送给视障人士一双“黑色的眼睛”吗? /23 3D“造畜”和3D“造人”哪个更容易实现? /30 冰冻人体能否创造亿万个“美国队长”? /36 “癌症杀手”真的会是“读心专家”吗? /44 AI能把抑郁症治好吗? /52 被避讳的妇科,AI能让她摆脱尴尬吗? /58 太空生子什么时候才能梦想成真? /64 AI医学美容为什么还没有医疗整形火爆? /70 AI真的能预测死亡时间吗? /76 罕见病不再罕见, AI真的能让患者享受生命尊严吗? /82 拒绝开颅,AI能扩充人的脑容量吗? /88 宠物智能医疗兴起,关键问题解决了吗? /96 挖掘“黑马级”的智能医疗器械市场,难在哪了? /104 第二章 机器人“捕手” 外骨骼机器人能让我们秒变钢铁侠吗? /112 我们距离下一个“阿尔法法官”还有多远? /119 作诗的AI机器人为什么能骗过行家? /126 为什么没有出现杂技机器人? /132 AI是如何揪出“网络钓鱼者”的? /137 机器心理学家为什么会是人类最后一个职业? /144 阅片机器人为什么还没有被普及? /150 如何成为物业安防机器人“头号玩家”? /156 陪练机器人来了,你打得过那个AI吗? /163 第三章 传统行业“变脸” 人工智能后,为什么会有“兽工智能”? /172 CIA要用AI取代间谍,真的会上演“碟中谍”吗? /178 AI拍照为什么是一个骗人的把戏? /186 AI会不会成为天才“枪手”? /193 现在的AI+教育,为什么培养出来的可能是“考试机器”? /200 AI作曲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即兴创作”? /206 “有味道”的智能公厕怎么越来越没味道了? /211 AI配音师在舞台上为什么也会唱“黑脸”? /216 装上AI大脑的无人机为什么会担当“无人机警察”? /222 AI+动物能否改变动物灭绝的局面? /228 AI制作表情包,真的好笑吗? /234 第四章 机器进化 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该去争论悲观还是乐观? /240 猪脸识别为什么比人脸识别更有趣? /249 面部识别+语音助手加持,AR眼镜为什么没人要? /255 你的大脑会被复制、修改、删除吗? /263 脑芯片:是人脑增强仪还是定时引爆器? /270 地震救援机器人什么时候能拯救苍生? /276 为什么说“煤老板时代”又将来临? /288 婴语翻译能做到吗? /294 “读心机”为什么是人类既期待又排斥的存在? /300 “人工心智”将会成为人类的生存性威胁吗? /305 盲眼“猎豹”机器人,敢问路在何方? /310 人类想早点移民火星,AI能安排上吗? /315 第五章 生活“局中局” AI同声传译为什么成了巨头们都翻不过去的坎儿? /322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听懂动物的语言? /330 AI能识破坑老人钱的套路吗? /336 “高考后综合症”:AI能不能发现高考生的心理疾病? /342 世界编剧队伍里为什么突然多了个AI编辑? /348 从自主系统开始,苹果要在无人驾驶上重走手机之路 /354 IBM的人机辩论大赛,AI的胜利为什么名不副实? /361 Facebook为什么要推出AI防自杀系统? /367 性格能够被识别后,我们究竟失去了哪些权利? /373 未火先凉,智能睡眠监测管理平台为何自己先休眠? /378 为什么要把孩子的健康交给机器人? /386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人造食品”或是方向之一 /392 小心,教育机器人别好心做坏事 /400
摘要
拿着手术刀的AI医生会看病吗?
设想一下,你去一家医院看病,一进诊疗室的门就有一位护士不断地为你拍照,然后这些照片会被上传到一台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设备中,这个设备会根据照片中你的模样来进行病情诊断……而在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专业的人类医生。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场景不可思议?即使现在AI医疗已经发展得很快,AI在医疗领域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落地,如AI识别医学影像、药物研发、AI辅助诊断等,但AI起到的还只是辅助作用,最终负责决断的依旧是人。让AI执证上岗,独立做临床诊断,还从未听说过。
然而,现在这样的“看病模式”已经有萌芽了。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一种AI诊断设备IDx-DR,该设备可以通过观察视网膜的照片来检测一种眼科疾病,并且不需要专家医生的参与。
也就是说,这个名为IDx-DR的AI设备竟然有了“上岗证”,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
科学家不断攻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人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有隐忧。医疗AI之路越走越顺畅,但现在就出现独立的AI医生,合适吗?
AI医生“独立出诊”,产业链还不完整
我们要想让AI医生独立起来,必须在一开始就深入研究产业布局和各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否则,只要有一个环节发展不良,就会导致智能医疗的结构出现上下游之间的断档,或被技术伦理问题所牵绊。
1、AI医生的落地还没有标准
从患者端或者其他的医疗使用端来看,医疗AI其实在短时间内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因为“上岗证”批不下来,甚至连如何为一个AI医生去审批“上岗证”也是待探讨的。AI医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是器械的精密性,还是诊断的正确率?即使是FDA批准的IDx-Dr,一项使用了900多张图像的临床试验检测到视网膜病变的准确率也仅是87%。
归根结底,AI医生能否落地,是行政是否授权的问题。在医疗领域,一个产品的落地,必定涉及许可证和医学严谨性等问题,聘用一个独立的AI医生,可能还有比较长远的路要走。
2、“售后”服务不好办
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如果遇到了医生误诊的问题,可以要求医院赔偿或者处分该医生。医生给你看病,5个人里治好3个人可能就差不多了。然而,AI给你看病,可能100个人里就错了1个人,专享被看错的那个人会怎么想?遇到水平不够好的医生,人们还能自嘲一句“眼光不好”。遇到误诊的AI,人们恐怕就没那么宽容了。
首先,追究医院和厂家的责任肯定少不了。然后怎么办?“罪魁祸首”AI还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呢。
要销毁这个AI医生吗?或者把这个AI医生的“头脑”格式化,以示惩罚?但是,无视它看对了99个病人的功劳似乎不妥。而且,在医学方面,随着电子病历和数字胶片的积累,大量结构化病例被用于机器学习,对于AI医生,这个模型训练的大数据至少是以10万份为起点。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