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北大荒文物的诉说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国春
出版日期: 2018-11-01
商品条码: 978756612164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北大荒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包括抗联中李敏用过的桦树皮箱,赵尚志头颅之谜,马连相用过的多功能钳子,王震将军给徐先国的两封信等等,从北大荒文物的角度讲述了北大荒由亘古荒原变为美丽富饶的大粮仓的艰辛历程。
目录
“淡水鱼王”鳇鱼的故事
阎家岗农场古动物化石出土内幕
浓江农场出土的猛犸象门齿化石
见证抗联历史的“马神”
李敏用过的桦树皮箱子
抗联战士在老等山上用过的炭火熨斗
“将军罐”中赵尚志头颅之谜
艰难的“第一犁”
新华农场老场徽的诉说
马连相用过的多功能钳子
杜鲁门的“礼物”
给萌芽学校的题词
李国富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穿过的军装
31枚印章和23名烈士的故事
友谊农场建场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
苏联专家赠予王正林的怀表
李特特用过的俄文拖拉机说明书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
杜俊起穿过的羊皮大衣
斯大林赠送的唱片机
历史照片王震在密山火车站
王震将军给徐先国的两封信
一张奖状忆总理
蔡尔诚手抄的降雨记录
北大荒创刊号
给北大荒人的一封信
黄振荣穿过的军装
徐一戎用过的放大镜
第一部塑造北大荒人的故事片老兵新传
吕向全用过的照相机
北大荒画报创刊号
丁聪在北大荒创作的漫画
吴祖光用过的陶瓷笔筒
郭小川用过的木制花瓶
聂绀弩的北大荒歌手稿
北大仓创刊号
北大荒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北大荒人
黑龙江省第一部长篇小说雁飞塞北
王震将军写给张惟的一封信
胡志明接见中国农垦专家组
童陆生将军的五花堂诗词稿
晁楣早期的版画代表作第一道脚印
王震将军在江滨农场用过的锄头
周恩来与成氏三姐妹的合影
董必武为八五。农场赋诗手稿
李范五在绥棱农场用过的铁锹
老红军连环画册
郑加真的长篇小说江畔朝阳手稿
九三战报创刊号
丁玲的散文杜晚香手稿
常青的长篇小说三色水
金日成赠予陈雷夫妇的一套银制餐具
中央领导与青年垦荒队代表的合影
李万宝修剪葡萄枝用过的剪刀
廉成章用过的听诊器
“耙茬耕作法”探索者谢民泽的论文集
视察友谊农场时戴过的草帽
刘瑛的幸福的回忆手稿
赠予二道河农场幼儿园的电子琴
杨静仁捐赠给崔科的衣服
给北大荒的题词
周确一家三代人用过的百年皮箱
梁晓声用过的新华字典
张抗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分界线
肖复兴的散文水手稿
知青烈士孙连华用过的日记本
王德全的兵团战士胸有朝阳手稿
于承佑的版画小屯之夜
印尼归侨陈慧中用过的茶缸
北大荒人颂背后的故事
后记
摘要
“淡水鱼王”鳇鱼的故事
当你走进北大荒博物馆第一展厅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躺在玻璃展柜里的庞然大物――鳇鱼标本。
鳇鱼,又称达氏鳇、黑龙江鳇。《辞海》载:古称“□(特殊字体)”,硬骨鱼纲,鲟科。鳇鱼,体呈纺锤形,成鱼优选体长达5米多,重千余斤,是黑龙江流域特有的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在黑龙江省从呼玛县到抚远县的沿江都有出产。每年从小满到夏至是鳇鱼的捕捞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对鳇鱼有着不同的叫法,但在民间则多称其为“鳇鱼”。鳇鱼为淡水鱼类,从不游入海里,喜欢分散活动,性情凶猛,成体多在深水区。鳇鱼因体大、寿命长、食量大、力量强而被称为“淡水鱼王”。
关于鳇鱼名字的来历,在北大荒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叫额托力的老人,他从小就跟父亲在渔船上打鱼,大半辈子都是在网滩上度过的。他用鱼叉叉鱼百发百中。有一回,额托力在江边用鱼叉叉中一条大鱼。那鱼不知有多大,不光撞翻了他的渔船,还带走了他的鱼叉。额托力一个猛子钻进水底,跟着那条大鱼尾巴,一直撵了30里地。他躲在鱼尾掀起的浪夹缝里。那鱼忍着疼痛,一会儿钻进水底,一会儿浮上江面,反复折腾了老半天,后来没有力气了,让额托力给扣上了笼头。等他上岸,招呼来十几个壮小伙儿,连拉带拽,才好歹把那条大鱼拖上了岸。就连有经验的打鱼人,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鱼。这鱼赶上两个“快马子”(当地的小渔船)那么长,谁也叫不上来名。正巧,来了一条京城收贡品的皇船。收贡的差官见了大鱼,喜得眉开眼笑,让人马上把鱼装进官舱,又让额托力押运,跟着去了京城。皇上见额托力远道送来大鱼,心中大悦,就问他道:“你这勇敢的打鱼人,怎么会擒得这天下稀有的神鱼?”额托力一五一十地把打鱼经过讲了一遍。皇上听罢,连声称赞道:“朕万万没有想到,极北边塞之地,竟有你这样的渔家王!这鱼叫什么名?”额托力对皇上说:“回禀皇上,这条鱼直到如今,还没个名呢,就请皇上给起个名吧。”皇上乐得神采飞扬,赶忙提笔,在宣纸上写个“鱼”字,然后皱皱眉头,随手又写了一个“皇”字。题完,皇上把笔搁在龙书案上,抬头跟额托力说:“朕见此鱼,非同一般,堪称天下‘鱼中之皇’,往后就叫它鳇鱼可否?”额托力连连点头,答道:“中!中!鳇鱼, ‘鱼中之王’”。皇上不断夸奖额托力的勇敢,便让身穿黄马褂的钦官,取过一把宝刀,赐给了额托力,还对他说:“以后每年都交鳇鱼,作为献给皇家贵族的贡物。”从那以后,也就有了“鳇鱼”的名字。
鳇鱼之所以成为贡品,不仅因其肉质细嫩鲜美,更因它体大、味美、肤色斑斓且名称高贵。鳇鱼籽尤其名贵,被称为“软黄金”,风靡国际市场,因此国家把鳇鱼列为黑龙江特产名贵鱼。
北大荒博物馆内的这尾鳇鱼,是勤得利农场渔业公司1992年捕捞的。它体长3.7米,体重500多公斤,推测鱼龄70岁左右,是雌性,体内怀籽量40万尾。
捕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载,明清时期,黑龙江下游沿岸的赫哲族渔人为完成朝廷的廷赋,就曾用鱼叉捕鳇。
叉鳇鱼多在每年的5月末或6月初,此时江水变暖,鳇鱼在水表交尾产卵或在浅滩热水浴时,渔人划着一种两头尖尖、宽不过一尺半的小“快马子”,悄悄接近鳇鱼,瞄准目标,飞叉射出。击中鳇鱼后,叉柄自动脱落,因为有鱼绳连接,所以逃脱的鳇鱼就由漂在水面的叉柄继续追逐。在江中追逐击中的鳇鱼是相当劳累和危险的,渔人要拼尽全力,划动“快马子”穷追猛赶,不让鳇鱼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当鳇鱼游的速度放慢后,要捞起叉柄,轻抖渔绳,让鳇鱼继续奔跑,直到它筋疲力尽,仰起黄白的肚皮浮出水面,渔人才接近它。收起网来,悄悄把鳇鱼“遛”到船边。千万不能刺激它,而是看准鱼头前部,举起斧头或棍棒猛击数下。鳇鱼立刻就昏迷过去,渔人趁机掏出渔刀,刺穿鳇鱼下颌,将一根粗如手指的尼龙绳穿过拴牢。单人独船,要制伏一条大鳇鱼,需要精湛的技艺,稍有不慎,将船翻人亡。
鳇鱼力大无穷,当它在水中发现其他鱼类时,就摆动尾鳍,迅速追赶,张开大口,几斤重的鱼便可一口吞进。鳇鱼平时趴在流石上,颜色与江水一样。别的鱼饱食之后总是喜欢到崖下深水流中休息,想不到躲在那里的大鳇鱼突然大嘴一张,几十条鱼就进了它的肚子。鳇鱼吃饱了,趴腻了,便晃动身子浮上来,甩掉挂在身上的杂草和泥水沫子,这就叫“鳇鱼甩涎子”。鳇鱼甩涎子时,水面翻花,激浪迭起,不时传出哗哗的水声。渔民发现后,使用大片渔网将其罩住,然后用小船遛它,随它尽力扑腾,等它筋疲力尽时再起网。当鱼头露出水面时,便用斧子照准鱼顶骨砸下去,它一紧鼻子,就昏过去了。这时用尼龙绳从嘴穿腮捆好,渔民称其为给鳇鱼戴笼头。然后把它拴在船尾,拖到江岸沙滩上。
我听老作家曲洪智讲过,在勤得利农场发生过这样一个关于鳇鱼的故事。1964年春节前,勤得利农场一个14岁姓董的学生,跟随大人到江边下撅达钩(用一根约2毫米粗的尼龙绳或胶丝线,拴着一个用铅铸的带着鱼钩的小鱼,在冰眼里上下撅动,诱使鱼儿上钩)。通常用这种方法能钩住条10斤重的狗鱼、细鳞或哲罗鱼已算万幸了。可这个学生,在冰眼里撅动了几下,就钩住了一条鳇鱼,那把钩恰巧钩住了鳇鱼长长的大鼻子。一条重2()0多斤的鳇鱼,被乖乖地牵上来了。
国家对保护黑龙江上这一名贵鱼种十分重视,明文规定禁捕期不准捕杀幼鳇。当地人向来是严格遵守的。在勤得利农场曾有这样的奇观:1983年6月中旬禁捕期,由上百条鳇鱼组成的队伍,在江边谈情说爱,相互摩肩擦背。
为了缓解因过度捕捞而造成的鳇鱼濒危的状况,勤得利农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江边建了一个幼鳇人工繁殖放流站,每年黑龙江放流鱼苗30万尾。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