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朝与东亚

唐朝与东亚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冯立君著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6013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讨论了唐代东亚贸易关系、汉字文化圈、唐代辽东地区统辖制度、中古东亚史学术史新问题等,观点鲜明、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论述规范。作者致力于从学术史的视角探讨唐代东亚关系,对于推动古代朝鲜半岛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韩关系和朝鲜史、东亚交通史等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东亚”正如“亚洲”一样,是一种来自外部建构的概念,中国古代与“东亚”概念最为接近的一个词是“海东”。大唐作为一个巨型政治体,其与周边世界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复杂的政治关系构成了半部全球史。处于极东位置的东亚诸国,背靠地球上面积优选的海洋,其主要甚至专享的面向就是唐朝,这就构成了唐朝与东亚的关系。
作者简介
冯立君,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东亚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与域外》集刊主编等职。
目录
序 拜根兴 唐朝与东亚(代前言) 第一章 唐代东亚的贸易关系 唐代对外贸易与东亚海域 唐?新罗?日本三国贸易关系 唐?新罗?日本对外贸易机构 第二章 唐代东亚的汉字文化圈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构造 新罗的汉字文化 朝鲜半岛与汉字文化圈 第三章 唐代的辽东经略 唐、明两代辽东统辖制度比较 辽东政体与人群 渤海与新罗关系的多面性 第四章 中古东亚史的学术史 韩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新视角 百济及其对外关系史研究现状 中古东亚史研究的新视野 附录 长安之东:唐代丝绸之路的延伸 ——从撒马尔罕壁画“鸟羽冠使者”说起 主要征引文献 索引 作者学术档案 跋
摘要
    第一章 唐代东亚的贸易关系
     唐代对外贸易与东亚海域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空前强大繁盛的时代,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普遍超越前代,实行开放政策,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唐朝以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增长为基础,以交通、造船和航海业的进步为条件,对外贸易非常兴盛。唐朝前期在边疆分设六都护府(安西、北庭、安北、单于、安东、安南),有唐一代,通过海陆通道,与世界四十余国保持友好贸易关系,是当时亚洲地区的贸易中心。唐代达到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其对外贸易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唐代对外贸易不仅陆路贸易有所发展(中唐以前),且海路贸易尤为兴旺。促进海路贸易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东南沿海经济的腾达外,还与造船航海业的进步、对外政策的开明、宗教的传播等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陆、海贸易的发展,一些对外贸易的港口和城市日趋昌盛,海路贸易的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唐朝通过陆路和海路,即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同东、西方各国开展了互通有无的友好贸易往来,从而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交流。这不仅有益于彼此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古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于唐代陆海贸易的繁盛情况,许倬云有精简的概括。
     唐代的对外贸易十分活跃,陆路有许多说粟特语的商人经过丝绸之路往返贩卖,他们也有不少在中国落户生根。唐政府对他们的管理方式是:委派他们自己选举的“萨宝”管理内部事务,有点像今天外国侨民的领事官,只不过是他们自己选举的领袖而已。这种处理外朝事务的方式,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同样地,经由海道出入中国的海商,大多数是阿拉伯人或犹太人,唐政府也是让他们的宗教领袖管理这些居住在中国的外商。这些制度又一次说明了一国多制的管理形态和传统的天下国家相当不同。
     特别是海上贸易的繁盛,除了物质和商品的发达之外,还与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提升密切相关。唐朝民间造船业十分发达。由于唐代对外贸易的兴盛,需要大量船舶航行;以及国内各地物产交流和贸易,也多利用自然的江河,这样遂使制造船舶的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唐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唐代造船手工业,除了大的战舰和一些大型的船舶由官府船场营造外,大部分船舶都是民间制造。举凡有江河水运的州郡,大都有造船手工业。在全国水运发达的地方,形成造船业中心,如江南的杭州,不仅是商工汇集的都市,也是造船业极盛的地方。其他如山东的登州,江南的洪州、鄂州、广州等,都是造船业发达的中心地带。
     《旧唐书?崔融传》载:
     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所引史料说明唐代各地港湾众多,江河港口密布,舟楫运输繁忙,航运利润巨大。唐朝境内民间造船数量因此而巨大。 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八十余幅。……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优选,居者养生送死婚嫁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大,此则不啻载万也。洪、鄂水居颇多,与一屋殆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奏声乐,役奴婢,以据舵楼之下。
     除了陆海贸易、造船业发达,唐代对外贸易的盛况还可以通过全国各地大港口来考察。有唐一代,唐代主要贸易港口有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交州(今越南)、杭州、福州、泉州、登州以及两京。
     但是,大多研究唐代对外贸易的学者都较为忽视来自东方的贸易,即唐朝与渤海国、新罗、日本之间的贸易。目前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广州等地的市舶贸易、明州等地的海上贸易以及北方边境贸易。
     P43-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