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岁朝清供

岁朝清供

  • 字数: 18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汪曾祺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4820
  • 版次: 2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于日常琐事中发现真正的美。
内容简介
汪曾祺喜欢从小的视角进入,坚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实践,从别人不注意的一些日常琐事入手,好像是即兴偶感,随口道来,却从这些日常琐事中揭示出真正的美。他的文章似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呼吁: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和自己身边啊!本书选取了汪曾祺的经典散文,写自然界草木虫鱼鸟兽的为一部,写饮食为一部,写故人往事为一部,另外还选了他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最后一部是谈语言和谈作文的文章。汪曾祺的语言平实而美丽,他对语言有独到的见解,堪称当代文坛一绝。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曾就读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四年,师从沈从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在北京做编辑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写过剧本,后来有十多年在北京京剧团做编剧,曾参与《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1947年、1963年分别出版短篇小说集《邂逅集》和《羊舍一夕》;大量作品是1979年以后写作的,出版有小说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逝水》,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其他版本不计其数。
目录
目录葡萄月令夏天淡淡秋光冬天岁朝清供下大雨花夏天的昆虫昆虫备忘录猫草木虫鱼鸟兽宋朝人的吃喝葵?薤五味故乡的食物食豆饮水斋闲笔萝卜豆腐午门忆旧自得其乐随遏而安多年父子成兄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闻一多先生上课名优逸事《水浒》人物的绰号黄油烙饼晚饭后的故事晚饭花鉴赏家金冬心黄英——聊斋新义之一石清虚——聊斋新义之二学话常谈语文短简“揉面”——谈语言谈读杂书写字小说笔谈小说陈言
摘要
    岁朝清供“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我家旧园有腊梅四株,主干粗如汤碗,近春节时,繁花满树。这几棵腊梅磬口檀心,本来是名贵的,但是我们那里重白心而轻檀心,称白心者为“冰心”,而给檀心的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狗心”。我觉得狗心腊梅也很好看。初一一早,我就爬上树去,选择一大枝——要枝子好看、花蕾多的,拗折下来——腊梅枝脆,极易折,插在大胆瓶里。这枝腊梅高可三尺,很壮观。天竹我们家也有一棵,在园西墙角。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长不大,细弱伶仃,结果也少。我不忍心多折,只是剪两三穗,插进胆瓶,为腊梅增色而已。我走过很多地方,像我们家那样粗壮的腊梅还没有见过。在安徽黟县参观古民居,几乎家家都有两三丛天竹。有一家有一棵天竹,结了那么多果子,简直是岂有此理!而且颜色是正红,——一般天竹果都偏一点紫。我驻足看了半天,已经走出门了,又回去看了一会。大概黟县土壤气候特宜天竹。在杭州茶叶博物馆,看见一个山坡上种了一大片天竹。我去时不是结果的时候,不能断定果子是什么颜色的,但看梗干枝叶都作深紫色,料想果子也是偏紫的。任伯年画天竹,果极繁密。齐白石画天竹,果较疏,粒大,而色近朱红,叶亦不作羽状。或云此别是一种,湖南人谓之草天竹,未知是否。养水仙得会“刻”,否则叶子长得很高,花弱而小,甚至花未放蕾即枯瘪。但是画水仙都还是画完整的球茎,极少画刻过的,即福建画家郑乃珧也不画刻过的水仙。刻过的水仙花美,而形态不入画。北京人家春节供腊梅、天竹者少,因不易得。富贵人家常在大厅里摆两盆梅花(北京谓之“干枝梅”,很不好听),在泥盆外加开光丰彩或景泰蓝套盆,很俗气。穷家过年,也要有一点颜色。很多人家养一盆青蒜。这也算代替水仙了吧。或用大萝卜一个,削去尾,挖去肉,空壳内种蒜,铁丝为箍,以线挂在朝阳的窗下,蒜叶碧绿,萝卜皮通红,萝卜缨翻卷上来,也颇悦目。广州春节有花市,四时鲜花皆有。曾见刘旦宅画“广州春节花市所见”,画的是一个少妇的背影,背兜里背着一个娃娃,右手抱一大束各种颜色的花,左手拈花一朵,微微回头逗弄娃娃,少妇着白上衣、银灰色长裤,身材很苗条。穿浅黄色拖鞋。轻轻两笔,勾出小巧的脚跟。很美。这幅画最动人之处,正在脚跟两笔。这样鲜艳的繁花,很难说是“清供”了。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