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选择:21世纪的理性科学:一个至关重要的评估

选择:21世纪的理性科学:一个至关重要的评估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英)理查德·哈珀Richard Harper , 英)戴夫·兰达尔 Dave Randall ,英)韦斯·沙罗克Wes Sharrock 著;王显志 郑侠 译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164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这本书中,我们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解释为什么选择行为研究者有时会选择对他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视而不见。在探讨过程中,我们想向读者表明,我们有证据证明人们选择的方式、原因、内容等背后的原因,我们的证据经得起严格、细致的审查。本书更适合在开始按部就班的学术研究之前使用,适用于能审视自己专业的理论前提、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能性、是否可以获取新知的学者。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原来在我们开始谈论什么是选择,或者我们如何看待选择,甚至于根据我们的起点,如何学习做出更优的选择之前,我们就可以做出关于选择研究的选择。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我们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解释为什么选择行为研究者有时会选择对他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视而不见。在探讨过程中,我们想向读者表明,我们有证据证明人们选择的方式、原因、内容等背后的原因,我们的证据经得起严格、细致的审查。本书更适合在开始按部就班的学术研究之前使用,适用于能审视自己专业的理论前提、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能性、是否可以获取新知的学者。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原来在我们开始谈论什么是选择,或者我们如何看待选择,甚至于根据我们的起点,如何学习做出更优的选择之前,我们就可以做出关于选择研究的选择。
作者简介
Richard Harper是剑桥微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Dave Randall是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社会学资深讲师 Wes Sharrock是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
目录
第 1 章 选择:21 世纪的新科学?, 1 1.1 论题, 5 1.2 我们的目标:跨学科的视角, 7 1.3 这本书为谁而写?, 11 第 2 章 起源:经济学中的选择, 15 2.1 经济学上的理性, 16 2.2 从开始前提到人, 18 2.3 通常意义的理性选择, 21 2.4 理性的特征, 25 2.5 日常生活中的理性“引擎”, 26 2.6 从经济学理性到社会学理性的转变, 29 2.7 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批评, 32 2.8 因果关系,理性选择和规则, 36 2.9 结论, 39 第 3 章 一个实验选择, 41 3.1 人们推断拙劣:来自行为经济学的例子, 43 3.2 方法说明什么, 47 3.3 环境的问题, 48 3.4 语言、理性、实验, 51 3.5 超越语言吗?, 55 3.6 助推选择, 57 3.7 通过助推统治, 63 3.8 经济学需要心理学吗?, 65 3.9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8 3.10 单词、说明、解释, 72 3.11 结论, 74 第 4 章 环境中的选择, 79 4.1 有限理性, 81 4.2 原因的证据, 83 4.3 各种原因:委托、承诺, 84 4.4 理性行为的社会学, 87 4.5 行为的原因, 88 4.6 韦伯和理性行为理论, 91 4.7 当代社会学的原因类型, 93 4.8 训练理性, 96 4.9 社会资本和经济学, 100 4.10 将社会性与理性结合:承诺的事例, 102 4.11 结论, 105 第 5 章 进化选择, 110 5.1 社会生物学, 111 5.2 社会生物学式进行选择, 113 5.3 从物种到心, 116 5.4 理智与性, 118 5.5 论证结构:解释和证据, 120 5.6 从进化到计算, 123 5.7 误解选择的语言:丹尼特, 128 5.8 结论, 134 第 6 章 模型选择, 138 6.1 经济模式与囚徒困境, 139 6.2 行为和假设模型, 142 6.3 博弈论, 144 6.4 游戏类型与人类行为类型, 146 6.5 游戏与普通生活, 149 6.6 简化了的世界, 152 6.7 贝叶斯理论模型, 155 6.8 有可能被选中的人, 159 6.9 作为学习理论的贝叶斯视角, 161 6.10 结论, 162 第 7 章 一个新的选择领域—互联网, 167 7.1 信息与人类本性, 170 7.2 选择与人类本性, 174 7.3 从只是声明变成确凿的证据, 176 7.4 从利他主义到人格的推测, 179 7.5 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出发, 179 7.6 形成个性的因果关系的评估, 182 7.7 选择那些可以做出选择的人, 184 7.8 在网络之内和网络之外的选择, 186 7.9 结论, 189 第 8 章 行动的理由:从哲学到人类学角度下的选择, 191 8.1 各种类型的解释, 194 8.2 选择的哲学研究方法, 197 8.3 理由和选择, 198 8.4 文化角度下的不同理由, 201 8.5 物质根源的不同理由, 204 8.6 不同角度下的理由与选择, 207 8.7 选择的人类学, 209 8.8 经济推理—行动中的选择, 217 8.9 结论, 225 参考文献, 229 译后记, 269
摘要
    人们每天都在做决定,各种各样的决定,但这些决定好像难以被人理解。我们解释不了别人做出的决定,甚至包括自己的决定。当不能解释自己的决定时,我们认为它是不理性的,或者是直觉的结果,当然它有时确实就是凭直觉做出的。选择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选择的难以解释也是如此,为选择所惑是人类生存特点之一。这并不新鲜,历史上人们就通过各种途径,从文化上探索这个主题。在古希腊戏剧里,傲慢是关于选择的叙述基石。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当面临爱情两难抉择时,身份认同的困惑是其精彩绝伦之处。而他的悲剧里,褊狭是所有选择的缘起,最终酿成苦果。在20世纪之初,尼采说“上帝死了”。社会思潮由此开始向存在主义方向转变,需要做出决定成为一种“道德责任”。在这种观点看来,套用一句话,“生存即选择”。很多作品书写过这种焦虑,比如萨特所著《自由之路》三部曲。
     然而,最近我们开始为选择的“不可言说”欢呼雀跃,并坦然接受。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自信可以对选择进行剖析,以便对它进行深入了解。这种对选择的全新理解存在一种诡异的悖论,说得更具体点,我们怎样理解选择及选择的不可解释性和可分析性之间形成的张力。一方面,文化理论家辩称,人们已经倦于做出选择。这并不是如文化理论家、哲学家齐泽克所言,是对非理性的信仰跃居霸权地位所致。而是因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制造出浩如烟海的巨量信息,远远超过了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云计算没有发展出新技术,帮助人们思考,相反它只能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做出能引导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分析。这种转变恐怕在几位美国总统的表现中尤为明显:里根虽不能洞悉世事,但对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克林顿见多识广,但有时会迷失在无数事实之中。克林顿卸任后,下一任总统甚至对这些曾经的“证据”不屑一顾,安德烈维奇引用劳拉?布什的话:他(小布什总统)直觉敏锐,常依自己直觉行事,不必反复评估一项决策。小布什总统不愿意过度思考一个问题,相信行动至上。据劳拉的说法,小布什总统决策的依据是自己的本能。总之,面对过量信息,我们只能求诸内心,求诸直觉。
     文化理论强调选择的不可解释性。在这场讨论中,我们也要看到来自其他立场的观点。文化理论学家认为,海量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我们正在丧失选择的欲望。而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特别是心理学家却强调,选择经过实验分析可以得到科学的理解,选择的能力作为人类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在被人们所了解。选择科学一直在发展,尽管这个术语可以向上回溯好多年。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各种论争才刚刚出现,就已在学术界和媒体界造成很大轰动。
     对选择这一行为的理解的转变根源在过去的争论中可以找到,与这个领域正兴起的新思维、新方法也有莫大关系。经济学经典的理性观认为,人们根据利益优选化原则选择自己的行为,这种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质疑。于是,新的理性观以不可阻挡的趋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首先,这种理性观没有真实地描绘世界,也不能找到确实的证据,说明人们依据经济学教科书行事。经济学家自己也不否认,这种选择观过于理想。多少年来,经济学家为了缓和过分理想化的状况,开始研究影响选择的不同条件,这些条件确定了选择者能接触到的信息的形式和约束因素。有些条件类似社会现象,比如,人们建立的种种技能和社会联系如何自己的选择,从而影响在任何时间节点选择的能力。加里?贝克尔是第一个全面阐述“社会资本”概念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反映出他尝试将理性行为的基本理念与选择者行动时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一般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社会学和人类学,有着同样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辩驳除了经济因素,还有什么因素影响选择。他们认为,理性的内容不仅是经济因素的权衡,还有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给出的答案不仅强调道德的一致性,也重视交流和义务的系统性,这个系统性没有经济上的动机,而是由社会因素驱动的。研究这些问题时,实验技术并未受到重视。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争论最终都是方法论的适用性。
     即便如此,经济学理性基础模型的吸引力仍是争论各方的中心话题,因为它是衡量所有新兴观点的标尺。2002年,丹尼尔?卡内曼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2011年,他出版了《思考,快与慢》一书。该书不仅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而且让人们开始考虑,就推理而言,经济学关于人类理性的想象有没有可能实质上是错的,而应该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丹尼尔?卡内曼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的判断过程是非理性的,在他看来,决定选择过程的不是大脑中的所谓经济模型(确认优选化效用的能力),而是相应的心理机制。卡内曼宣称他己经和同事一起,发现在真实情境中,与传统理性决策标准相比,存在系统的、心理原因诱导的偏差。人们不仅误判自己的选择,而且以特定方式一错再错。虽然他从经济学观点出发(该观点认为理性决定行为),但他的主张却是建立在传统室内实验的基础之上,这点通常为经济学家(非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不喜。卡内曼辩称,通常科学地对研究决策即选择过程进行经验主义的描述,这就是实验。当然,尽管很多人接受这种观点,但它仍然是对科学的一种狭隘理解。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