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创新与国际贸易经济发展

金融创新与国际贸易经济发展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马帅,胡玉玺,铁凝著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510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理论分析和中国经济发展数据,论证和分析金融发展对中国国际贸易的重大影响。
内容简介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国际贸易不但将中国带向了世界贸易大环境中,也同时将影响经济波动的国际因素传导到了国内。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连动关系,二者相互作用。本书强调充分的研究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原理对建立一般理论、指导市场实践工作,乃至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作者简介
马帅,出生于1986年7月19日,籍贯为山东临朐。研究生学历,讲师职称。毕业于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现任职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经济管理。 胡玉玺,出生于1984年6月13日,籍贯为湖北武汉。研究生学历,实验师职称。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武汉工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跨境电商。 铁凝,女,1985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河南省安阳市人,工作单位安阳学院,职称讲师,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是理论经济与贸易经济。主要负责经济类相关课程的讲授及实验课程讲授。目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且主持参与多项省厅级项目。
目录
第一章贸易金融概述1 第一节贸易金融的内涵界定3 第二节贸易金融的主要功能6 第三节贸易金融的主要产品7 第四节贸易金融的历史沿革14 第五节贸易金融的发展现状17 第二章金融创新25 第一节金融创新概述27 第二节金融创新的影响34 第三节金融创新的挑战37 第三章贸易金融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41 第一节社会分工理论43 第二节交易费用理论50 第三节价值链理论53 第四节企业竞争理论56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59 第一节我国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61 第二节信用证下的贸易融资64 第三节托收项下的贸易融资73 第四节汇款项下的贸易融资76 第五章国际贸易融资:传统的贸易金融模式81 第一节概述83 第二节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企业价值链分析86 第三节国际贸易融资的传统模式88 第四节国际贸易融资的新进展93 第六章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发展的新阶段97 第一节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构成99 第二节供应链金融的本质103 第三节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107 第四节保兑仓融资模式109 第五节融通仓融资模式111 第七章结构性贸易融资:贸易金融的近期新进展115 第一节结构性贸易融资的种类与运作117 第二节结构性贸易融资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123 第三节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借鉴125 第四节期货市场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的作用131 参考文献135
摘要
    一、进出口押汇 进出口押汇(ImportandExportDocumentaryBills)是最常见的融资种类之一,可分为进口押汇和出口押汇。 进口押汇(AdvanceAgainstInwardDocumentaryBills)是指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项下单据,审单无误后,根据其与开证申请人签订的《进口押汇协议》和开证申请人提交的信托收据,先行对外付款并放单。开证申请人凭单提货并在市场销售后,将押汇本息归还开证行。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开证行给予开证申请人的将远期信用证转化为即期信用证+进口押汇这样一种变通的资金融通方式。 进口押汇实际上是银行为进口商提供的一种融通资金的业务。进口押汇的额度通常包含在授信额度之内,进口商如已获得银行授信,便可在授信限额内向银行申请办理进口押汇业务。对银行不能控制货物所有权的押汇业务,一般应在开证时就要求进口商出具信托收据或在办理押汇时补办。银行在办理押汇时要注意审核货物的变现能力、控制好物权单据,并已对货物办理保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对诈骗多发地带、远期信用证等在办理进口押汇时应十分慎重。 出口押汇(OutwardDocumentaryBillsPurchased)是以出口商的汇票或单据作为押汇行的抵押品,由押汇行垫款(按票面金额扣减利息)付给出口商,然后将抵押品的汇票或单据寄至开证行向其收取货款。相关业务涉及的金额小,笔数多,因为保留追索权,对于押汇行所承担的风险并不大,适用的企业范围较广,即使是实力不太强但业务稳定的企业也可申请。 出口押汇可以在信用证业务中使用,押汇银行承做出口押汇业务可以保留追索权,如果因为开证行倒闭、单据邮寄遗失延误、电讯失误等非押汇行本身过失而导致的拒付、迟付、少付,押汇行有权主动向受益人追回全部垫款及利息。遇到开证行无理挑剔单据,押汇行可与其交涉,以维护出口方权益,如交涉无效造成损失,押汇行仍可向受益人追索。出口商要求的银行议付其出口单据时,押汇行除了根据信用证条款严格审查单据外,还要审查开证行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开证行的资信、出口商的资信、还包括对物权的控制程度等,如果信用证规定的运输单据是物权单据,则押汇行可以通过对物权的控制减少风险,如果运输单据不是物权单据,则银行对议付申请的受理应该更加严格,因为一旦开证行拒付及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权失败,银行将不能通过处理单据所代表的货物来减少损失。 出口押汇业务除了用于信用证项下,也可用于托收和保理业务项下,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面临的是进口国开证行的银行信用,而后者面临的是进口商的商业信用。因此,托收和保理项下出口押汇业务的风险比信用证项下要大。押汇行在受理该业务时还要严格审核进口商的资信状况以及托收交单方式的选择,对于承兑交单(D/A)方式下核定的托收押汇限额控制较严,付款交单(D/P)方式下核定的托收押汇限额控制较松。 二、进出口托收押汇 进出口托收押汇(ImportandExportDocumentaryCollections)可以分为进口托收押汇和出口托收押汇。 进口托收押汇又称为进口代收押汇,是指代收行在收到出口商通过托收行寄来的全套托收单据后,先行对外支付并放单,进口商凭单提货,用销售后的货款归还代收行押汇本息。根据托收的性质,进口商付款交单或者承兑交单。代收行可以根据进口商的押汇申请,开立托收信托收据,先行对外垫款,待进口商提货加工、销售或转卖后将收回的货款归还银行。这种做法纯粹是代收银行自己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便利,和出口押汇一样银行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银行一般只对资信较好的进口商进行进口押汇,同时还要求进口商提供足够的担保和抵押品。 出口托收押汇(AdvanceAgainstDocumentaryCollection)是指采用托收方式的出口商在提交单据、委托银行代向进口商收取款项的同时要求托收行先预支部分或全部货款,待托收款项收妥后归还银行本息的融通方式。其基本操作是,出口商按照合同规定装运后,制作一整套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开立以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到托收银行交单,要求托收银行做出口托收押汇。经托收行同买入跟单汇票,按照汇票金额扣除自付款日即托收行买入跟单汇单日期到预计收到票款日期的利息和手续费,将约定的款项交给出口商。待出口商收汇票款后,再归还所借的款项。 与进出口押汇相比,银行办理托收押汇的风险要远远超过进出口押汇,因为这两种融资的依据是商业信用,为进口商办理进口托收押汇等于进口商将原来给予出口商的商业信用转给了代收行,从而加大了代收行的风险。为出口商办理出口托收押汇,相当于本应由出口商承担的风险转给了托收行。因此银行在办理托收押汇时要根据进出口商的资信情况、业务往来记录情况,为其核定一个押汇额度,适当控制规模,并提供可靠的担保或抵押,以防意外情况出现时银行资金保障。如出口托收押汇可要求出口商投保出口信用险,进口托收押汇可要求进口商出具信托收据等。 三、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Packing?nance)也称打包贷款(PackingLoan),是出口商以国外开来的信用证正本及相关销售合同作为抵押品,申请用于该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品的进货、备料、生产、装运,金额一般为信用证总额的40%~80%,申请人必须将信用证下单据交给贷款银行叙做出口押汇或收妥结汇。打包放款是一种常见的小额短期贷款,涉及的金额较押汇大,是交单前的融资业务,融资的期限也较长,贷款被挪用的风险比押汇大,适合业务稳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 出口商使用打包放款主要用于装船前的融资,放款货币一般以人民币为主,放款金额优选不超过信用证总金额的80%。打包放款是单纯依靠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作抵押来进行的,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出口商未能满足信用证的条件和要求,或出口商根本未履约,那么信用证的付款承诺就无法兑现,打包放款银行将面临无法收回放款的风险。因此,贷款银行在办理打包放款时必须严格审查销售合同,了解出口商和开证行的资信,审核信用证条款是否表述清晰,是否有对出口商不利的条款,还要根据融资能力来决定放款金额和放款期限。对于装运单据为非物权单据或不能控制全套正本物权单据的,银行要更加严格审查。贷款期间,贷款行和借款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其出口业务的进展及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督促借款人及时发货交单,用所得款项归还贷款,以确保贷方资金的及时回收和利润的正常取得。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