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研究

  • 字数: 149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丁皓庆冀玉玲安存红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503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0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对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融入一系列学习活动中。
内容简介
本书从逻辑体系上分成七章。第一章是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研究。第二章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进行的研究;第三章是对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构建展开研究。第四章讨论了信息环境下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相关问题。第五章是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综合探索。第六章阐述了翻转课堂实训课教学模式研究。第七章对微课堂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作者简介
丁皓庆,出生于1988年9月30日,籍贯安徽。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广西大学,获企业管理管理学硕士和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讲师,现任职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财务会计税务等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和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治区级一等奖、带领学生多年获广西职业院校财税技能大赛三等奖,参编教材1部,主持院级课题2项,参与自治区课题3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 冀玉玲,生于1976年7月1日,籍贯为:内蒙古呼和浩特;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现任职于内蒙古机电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财经、企业管理。曾于《财会通讯》发表《协同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提升探析》等。 安存红,出生于1979年4月20日,河北廊坊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任职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主要从事会计学和审计学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墓础研究1 第一节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基础理论2 第二节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历史演进5 第三节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优化路径9 第四节会计信息化实施条件及策略12 第五节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分中斤15 第六节基于网络视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五化”20 第二章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数字目标25 第一节“E联网+”环境下财务会计受到的影响及发展趋势26 第二节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会计数学的影响31 第三节会计信息化人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35 第四节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7 第五节会计类本科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41 第六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4 第三章信息环境下高职高专会计数学研究49 第一节信息环境下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培养50 第二节信息环境下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55 第三节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58 第四节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63 第五节“E联网+”环境下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8 第四章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综合探索73 第一节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实训体系74 第二节会计信息化与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款学 第三节基于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会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91 第四节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规范化 第五节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研究 第六节会计电算化教学革新的儿,媒体会“92 第乞节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体系与平台构建95 参考文献102
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给企、1&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v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企业顺利有序地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占据核心地位,任何管理项目的运行都需要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处于探索信息化的过程,企业要不断变革财务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此外,它还可以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让会计事务的处理更加科学。 第一节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大多数人在看到“会计信息化”这个词时,大概以为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会计事务。其实不然,会计信息化过程没有那么简单,它需要使用到各项技术,如信息/计算机技术等,这是一项复杂的作业过程。本节论述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和会计信息系统融合的过程,即以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会计信息处理软件对与企事业单位有关的会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以促进企事业单位发展业务、提高经济效益,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程度主要反映在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上,取决于经济业务和技术的发展,经济业务的发展导致新的业务形式和业务信息需求的变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会计目标和相应会计思想的变革。随着会计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在逐步完善,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会计信息化的特征显著地体现在其所应用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及会计信息系统上。 (1墙计信息化具有开放性。会计信息系统实时地处理随时被录人的各相关业务数据, 并根据要求输出不同的报告,这决定了会计信息化的开放性。 (2)会计信息化具有渐进性。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依赖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进步,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从技术上讲,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只是简单的数值计算,今天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航天、军事等复杂问题的研究,这种进步是快速的,但也是渐进性的。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角度讲,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一个有着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种功能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战而就。从会计信息化经历的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业务一体化、全面网络会计等发展阶段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是逐步递进的一个过程。 (3)会计信息化具有互动性。会计信息系统具备系统的一般流程:数据录人、整理、分析、储存、报告等环节,同时建立了与人进行多向多位信息交流的方式。一方面,不同的业务人员向单位同一数据库录人数据信息,系统自动转化成会计信息,不同的信息使用人输入自己不同的需求参数可以使系统输出不同要求的信息报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忌另一方面,信息使用人可以通过对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加以调整和改进,来满足特定的信息需求。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互动功能,系统和信息使用人同时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 (4)会计信息化具有动态性。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体现在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发展进程和会计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上。首先,从街f信息系统角度讲,随着经济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业务一体化、全面网络会计各阶段间,从低到高逐步进化完善,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动态的过程;其次,从知f数据角度讲,无论是单位内部的数据(例如材料领料单、产量记录)还是单位外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旦发生,都将实时进入如f信息系统中进行分类、计算、更新、汇总、分析等一系列处理操作,以保证纣f信息实时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会计信息化具有集成性。信息集成的日的是信息共享。与企事业单位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就能做到分次或多次利用,在减少了数据录人工作量的同时,实现了数据的一致、准确与共享。全面实现管理/决策型网络会计是会计信息化的最终日标,突出特点是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化。会计信息化的集成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1)同一个时间点上,集成三个层面的信息。首先,在会计部门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集成,即实现会计账簿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协调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矛盾;其次,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真正融合在一起;再次,建立企事业单位与外部利益相关人(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的信息集成。 2)在时间链上集成与企事业单位相关的历史、目前、未来的所有信息。 3)统一业务的多重反映。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选定一种方法,现在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同时计算,作为决策的参照。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不同的主体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时,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资源。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市场敏感度存在差异,其对所掌握的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也有所不同。对于信息相对真实、完整的主体来说,其占据的地位也更有优势。相对的,对于获取相对残缺、失真信息的主体来说,其占据的地位往往趋于劣势。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交易过程中,销售方比购买方掌握更多关于产品或劳务的信息。 (2)为获得额外收益,优质信息拥有者会向劣质信息拥有者提供优质信息。 (3)为追求信息对等,信息拥有的弱势一方会不断追求更多信息。 (4)市场信号的显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每个社会成员身处在现实生活之中,都会处于不同的外部环境,此外,个体的知识保有量和理性的思维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会一直存在的,也是当前社会无法消除的。甚至由于当前的社会形态,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有少数人获取其他人根本无法取得的信息。两权分离是目前大型企业的优选特点,公司的所有者与公司的管理层之间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部分企业所有者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而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目标不一致,通常情况下股东处于信息拥有的劣势。 这一理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企业管理层很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例如达到绩效考核标准或升职加薪等目的,粉饰公司的盈利情况,或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实施决策,提供公司信息。那么,对于获取公司的完整真实的信息,企业所有者就可能处于劣势。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及各类财务软件的广泛运用,实现了企业财务信息通过网络平台的快速流通,此时处于被动地位的?企业外部使用者就更能够比以往获取全面、准确、及时的企业相关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信息技术的诞生与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前文中提到的,市场信号的显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与企业有关的各相关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逐渐趋于平衡。 ?企业隐藏负面信息的难度与成本将逐渐增大,因此各个公司都应该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20世纪,利益相关者概念被提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利益相关者息息相关,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将利益相关者并且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列入发展战略中,因为企业不可能离开相关者而独立存在。利益相关者整体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各主体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途径也越来越方便,信息质量越来越高,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成本越来越低,其实施考察和监督的方式和从前相比也增加了很多,而且多数都更加方便。因此,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公司公布更加透明、全丽的信息,对于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也要求更严格。例如,政府当局对企、,Ir内部信息化的规定标准提高,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公司重要机密数据的安全性。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严密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使用各项功能更加强大的财务处理软件,以此作为企业数据的保障。另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越发激烈,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市 场需求、分析对于竞争力等各项决策分析时,对相关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与改革。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越高、会计信息系统越成熟,越能满足其对财务信息高质量的要求。例如企业实施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的快速流,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实时可盒,利用分析模型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既能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控制能力,还能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企业既要满足整个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又要规划好企业的发展。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受到利益相关者们的影响,利益相关者们需要更高质量的信息,这就要求企实现更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逐步优化部f信息系统,让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