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作者: 洁尘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33353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所有外国文学艺术作品中,洁尘浸润时间最久,拥有系统也最擅长的,就是日本文学。近年她不停行走于日本,这种实地体验带来的文字与想象的联结,促使她重温了过去二十年的日本文学阅读。她的笔下,灵光妙悟,俯拾即是;文人逸事,信手拈来,读得人恨不能一头扎进日本之水下,游个痛快。 多年来始终坚持写随笔的作家不多,洁尘就是这难能可贵的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人之一。这次,洁尘更是将十年多次往返日本的见闻感悟写进此书,相信不会让日本文艺爱好者失望。
内容简介
多次往返日本,你知道京都、金泽、镰仓何以成为日本三大文艺胜地?如三岛、太宰、岛崎、紫式部等作家与清水寺、三鹰、马笼宿、箱根有何渊源?夏虫色、琉璃色、踯躅色是什么颜色?谷崎润一郎的墓地,为何分立着刻有“空”与“寂”的两块墓碑?作为“文豪之家”,日本几乎每处都与为人熟知的作家作品们紧密相连,从东京、镰仓,到伊豆、京都,跟随洁尘的脚步,我们一步步走在日本的土地上,也走在文学的城堡里。 作者以个人的旅游行迹为线索,对日本文学进行了重新梳理,遂成此书。洁尘笔下,个人见闻与文学考察互相应和,灵光妙悟,俯拾即是,文人逸事,信手拈来,既是对日本文学的全新整合,也是日本文艺深度游的指南。
作者简介
洁尘 作家。现居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供职于媒体和出版社。已出版有《华丽转身》《提笔就老》《生活就是秘密》《一朵深渊色》《啤酒和鲈鱼》《酒红冰蓝》《中毒》《锦瑟无端》等随笔和小说三十余部。
目录
第一章 东京札记 〇 大雪纷飞日,袖手旁观时 大雪纷飞日,袖手旁观时 / 三 轻文学的素养 / 六 街角的淫祠 / 八 荷风的句子 / 一一 荷风的风月小说 / 一三 箭尾草 / 一五 〇 空濛之渊 去三鹰那天 / 一九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水 / 二三 一流的奇妙的不安 / 二七 逻辑自洽 / 三一 〇 梦中的白孔雀 行至田端 / 三六 斜入芭蕉 / 四一 一篮甜杏一篮暑 / 四四 京戏和花酒 / 四七 梦中的白孔雀 / 五〇 〇 东京漫步 新宿的骤雨 / 五三 浅草寺和银座街头 / 六〇 上野的正冈子规 / 六四 日常生活的炉火、余温和灰烬 / 六八 文脉之地 / 七六 抓挠夜空的光束 / 八〇 第二章 镰仓札记 〇 海浪与春雪之所 / 八九 〇 只要是美丽的夏天就好 / 九六 〇 镰仓的平交道 / 一〇一 〇 雨中赶往圆觉寺 / 一〇五 〇 泥中之莲 / 一一一 〇 白扇子映在盛着冰水的黑棋盘里 / 一一六 〇 人这东西,真是可怜啊! / 一二一 〇 如果我恰如其分 / 一二五 第三章 伊豆札记 〇 独坐无只语,方寸认微光 / 一三三 〇 踊子之道 / 一三八 〇 世间若无樱,何以渡春心 / 一四三 〇 箱根的爱情 / 一四八 第四章 北陆札记 〇 春梅嫩菜畦 信浓烟雨 / 一五三 永昌寺墓地 / 一五五 徒步中山道,没有遇到熊 / 一五七 〇 青鱼一般的哀愁 犀星纪念馆 / 一六一 造园的人 / 一六三 犀星与森茉莉 / 一六七 〇 镜花水月 会不会是“山男”? / 一七二 泉镜花纪念馆 / 一七五 〇 水境之庭 / 一八〇 第五章 京都札记 〇 山茶花啊,落了一朵,落了两朵 高野山宿坊 / 一八七 早课 / 一九〇 乌鸦的叫声是拍不下来的 / 一九三 奥之院参道 / 一九五 〇 红叶之泣 红叶之泣 / 一九九 清水寺的燃烧 / 二〇三 夕颜之幽艳如锦 / 二〇七 北野天满宫之红叶苑 / 二一一 哲学之道,红叶和瞬间 / 二一六 〇 青莲院的艳与寂 大鱼游过大樟树 / 二二一 愿望之色 / 二二五 〇 法然院随想一 故居 / 二三〇 墓之空与寂 / 二三二 夜宴夺美 / 二三六 香气袭人的一方深涧 / 二三八 阴翳礼赞 / 二四〇 〇 法然院随想二 漫游者的夜歌 / 二四三 “粹”的构造 / 二四五 父亲母亲和冈仓天心 / 二四八 冬雪幽静时 / 二五〇 〇 悠远的平安王朝 桔梗之寺 / 二五三 踯躅色和芬芳色 / 二五九 紫式部和清少纳言 / 二六一 和泉式部的和歌 / 二六五 忽而深渊,忽而浅滩 / 二六八 宇治N帖 / 二七四 与光源氏有关 / 二七七 〇 京都行走 芭蕉和青苔 / 二八一 从《金阁寺》到金阁寺 / 二八三 祇园的屋顶 / 二八七 八坂神社的白衣神官 / 二九〇 祇园祭的醍醐味 / 二九二 落柿舍的柿子树下 / 二九八 三千院与后悔,还有宁静 / 三〇二 寂光院柿光闪烁 / 三〇七 荒气之祇王寺 / 三一一 和果子 / 三一五 后记:我还没有遇到雪 / 三一九
摘要
    加上我二十多年来对日本文学艺术的阅读、涉猎和写作,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便自然有一种相当的熟悉感。 我几乎不能单独旅行,原因在于我是个高度路盲,接近没有方位感。就在我的家乡成都,即使是经常出入的区域,我也总是会不辨东西,钻出建筑物后站在路口发蒙良久。一个丧失方位感的人,那种悬置的恍惚和恐慌是很难描述的。 ……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但对中国古典文学几乎没怎么下过功夫,从进入大学开始,就一头扎进了对翻译过来的西方文学的阅读之中。大学毕业之后,继续西方文学的阅读,同时又一头扎进了对日本文学从古到今的阅读,迄今已经二十多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