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士家风

名士家风

  • 字数: 1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方鹏 陈宝琳主编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4987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7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家风是中华文化中很为朴素的智慧沉淀,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脊梁。而众多有名人物的家风也为后人树立起人生观的价值标准。家风丛书包含《革命家家风》《名仕家风》《百姓家风》《名士家风》《家风诗词》,从五个方面,梳理并精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家风建设的精髓,督促我们从传统文化里汲取前人宝贵的精神养分。本书讲述了中国名士的家风故事,这些名士包括陶渊明、郑板桥等这些名人,并对这些人物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家风的由来,并提炼了家风核心。
作者简介
方鹏,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研究,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目录
部分教育篇1节孔子:诗礼立身2第二节泰瑛:循规教子10第三节刘寔:言传身教15第四节陈省华:教子当严21第五节徐思诚:教以尊重29第二部分为学篇39节梁启超:学重耕耘40第二节王羲之:勤学苦练50第三节祖冲之:勤奋钻研57第四节程雪梅:读书正业67第五节李言闻:实践真知75第三部分品德篇85节蔡邕:修身正心86第二节范武子:谦虚慎己93第三节敬姜:戒奢戒怠101第四节胡质:清廉公正109第五节郑板桥:忠厚博爱117第四部分志向篇127节嵇康:立志守志128第二节司马谈:孝亲立身137第三节陆游:报国恤民145第四节夏允彝:民族正气154第五节顾炎武:家国忠贞163
摘要
    节 孔子:诗礼立身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是我国至圣先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经典教育思想。它提醒我们:谈吐行事能够彰显自身修养,在读《诗经》、学礼的过程中,我们既能了解自然、洞察社会、精通礼数,又能提升语言、丰富情感、修身养性。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人格的完善是齐家治国的前提。为人父母者,常以修身为出发点,来教育子女、塑造家风,进而濡染后人、化成天下。在子女教育这方面,孔子的母亲颜徵在为天下父母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家世渊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删定六经,创立了儒家学派,也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在称道孔子对中国教育的杰出贡献时,应当认识到,作为孔门家风的重要体现者,孔子不仅奠定了孔门后代的家学渊源,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化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在孔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她为孔氏一族的家学风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中国家庭教育提供了好的范例。她就是孔子的母亲颜徵在。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午)。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这一姓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父所杀。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为逃避宋靠前乱逃到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
     叔梁纥是鲁国当时有名的武士,人品出众,立过两次战功,曾因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他的正室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虽然生了长子伯尼(一说叫孟皮),但这孩子天生有腿部残疾。按照当时的规矩,女儿和有残疾的儿子都不能续嗣,叔梁纥因此向颜襄求娶他的女儿。
     据《孔子家语》记载,颜氏有三个女儿,很小的一个叫颜徵在。颜襄问他的三个女儿:“陬邑大夫叔梁纥,父亲、祖父为卿士,他是先圣王裔。他身高十尺,武艺高强,我很喜欢他。叔梁纥年纪有点大,有些严厉,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你们三个谁愿意做他的妻子?”两个大女儿都默不作声,只有小女儿颜徵在上前回答说:“一切都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不用再问了。”颜襄听出了小女儿的言外之意,说:“你嫁给他能行。”于是,颜襄就将小女儿嫁给了叔梁纥。
     此时,叔梁纥已经66岁,而颜徵在却只有15岁,由于年龄相差悬殊,二人成婚于礼数有些不合,因为当时结婚生子的合适年龄是男性应该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至49岁之间。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之外的都是不合礼仪的。叔梁纥于是和颜徵在搬到尼山居住,不久,颜徵在怀孕了,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十月在陬邑昌平乡生下孔子。这就是《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的所谓“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相传颜徵在曾祷告求子于尼丘山,而后才怀有身孕,此外,孔子出生时头顶凹陷,因此,叔梁纥给孔子取名为丘,字仲尼。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病逝,母亲颜徵在失去庇佑,被正室施氏逐出家门。颜徵在带着孔子的庶兄孟皮与孔子移居到曲阜阙里,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尽管父亲早逝、正室驱逐给颜徵在母子带来了巨大的不幸,但这位不平凡的母亲却在孔子的教育上逐渐显现出孔门家风家教的优势,因为她理解丈夫叔梁纥年近七十仍然坚持娶妻生子,就是为了让孔家能够有个顶门立户、光耀门楣的后嗣。(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