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笔记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叶浩生 审校/杨文登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1-04-01
  • 商品条码: 97871000940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叶浩生老师讲授《心理学史》课程的一本课堂笔记。书稿以心理学目前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八大学派的发展为纬,以冯特、弗洛伊德等代表人物为经(担纲),简单而又重点突出地呈现了心理科学自诞生至今的全部历史。书稿不仅在内容上描述了心理学大家各不相同的生活历程及发生在心理学目前的有趣事件,还在形式上运用了多达上百幅的插图、表格,将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杨文登,湖南双峰人,广州大学副教授,博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在Theory &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及译著6部,合著或担任副主编的作品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等课题7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三等奖1项。
目录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史
绪论
章 西方心理学的建立
第二章 铁钦纳与构造心理学
第三章 机能心理学
第四章 行为主义
第五章 新行为主义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七章 精神分析
第八章 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
第九章 皮亚杰理论
第十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十一章 认知心理学
第十二章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取向
附录1 心理学史流派概况对比
附录2 20世纪100位有名心理学家排名
附录3 心理学史关键词
叶浩生教授发表论文目录(作者)
摘要
    章 西方心理学的建立
     节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生平
     1832年,冯特(W.Wundt,1832-1920)生于德国巴登邦一个牧师家庭。
     1853年,毕业于海德堡大学医学专业。
     1855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并在全国医学委员会的考试中名列。
     1856年,获邀前往柏林大学跟随“实验生理学之父”约翰内斯?穆勒学习生理学。年终返回,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担任海德堡大学的生理学讲师。
     1858年,担任有名的物理学家、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的助手。
     1858-1862年,撰写《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抢先发售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并初步描绘了以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宏伟蓝图。这本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有名心理学史家波林称为“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73-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声称要给心理科学划出一条界线,被有名心理学家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一个叫孔维特的房子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心理学实验室,这一事件被心理学家广泛认为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此后,莱比锡大学成为了世界心理学的圣地,吸引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爱好者前往学习。
     1881年,创办了《哲学研究》,这是世界上本实验心理学期刊。
     1889年,担任莱比锡大学校长。
     1900年,开始撰写10卷本的文化心理学巨著《民族心理学》。
     1920年,去世。
     《心理学的故事》的作者亨特?墨顿曾说:“有关冯特的很令人吃惊的一件事情是,这孩子怎会长成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他看上去接近不像会有半点出息的人,没有动力,也缺乏那份才气,……事实上,他看上去直冒傻气。”冯特在家中四个孩子中排行老小,先读过2年小学,但因为上课容易走神,被父亲发现,冲进教室当着老师与同学的面打了他几个耳光。后来,实在没有办法的父亲只好让冯特退学回家,并专门为他找了一个牧师做辅导老师。冯特与那名牧师同吃同住,接受专门的启蒙教育,直到13岁,才考入附近一个天主教文科中学学习。在这段时间内,小冯特没有朋友(据说专享一个好朋友还是一个弱智小孩),喜欢一个人呆呆地守在门口,等待着他所依恋的牧师回来。上中学期间,冯特仍然没有改掉做白日梦的习惯,经常被老师体罚,被同学耻笑与羞辱。为此,他父母不得不全家搬迁到海德堡,将他转学至海德堡文科中学学习。在那里,冯特才开始有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逐渐改变了自己走神的毛病,但成绩一直平平,没有多大起色。19岁时,冯特终于中学毕业了。这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母亲的养老金很低,家境急剧转坏。冯特看到当时的医学专业待遇还不错,就选择报考并成功考入了图宾根大学,在那里念了一年的医学专业。但那时的冯特仍然没有读书的动力,据说成天在外面游荡,很少进入教室学习。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直到他回到老家,看到苍老的母亲,发现家里已经贫穷到难以支撑他念完大学,才幡然醒悟,决定“改邪归正”。第二年,他转入海德堡大学继续学习医学。在那里,年轻的冯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成就,很终成为心理学中人所共仰的“开山宗师”。
     二、心理科学观
     1.学科性质
     心理学与物理学、化学一样,都是自然科学的分支,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
     2.学科任务
     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或临床心理学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冯特认为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都是研究人类的经验。只不过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的间接经验,而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直接经验。冯特将研究个体直接意识经验的心理学称之为实验心理学,而将研究复杂、不错心理过程的心理学称之为民族心理学。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何区别?冯特自己曾说过:“在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内,我们所研究的经验现象只是以不同的观点来考察同一经验的现象。在自然科学内我们把经验看成是客观现象的相互联系,由于抽去了知觉的主体,它也就被看成了间接的经验;而在心理学内,我们则把经验看作直接的和非派生的。”举例来说,同样是对颜色进行研究,自然科学(如物理学)把它当作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某种频率的光波(如波长为500微米的光,它与知觉的主体无关,只能通过仪器或工具来间接进行测量);而心理学则把它当作引起某种主观感觉的直接体验(如知觉到红色时,体验到热情与兴奋,这种颜色体验的产生无需其他工具来测量,它直接依赖于主体,是主体对反射在视网膜上光线的直接体验)。这还可以用温度来说明,在火热夏天的中午,温度计所显示的刻度是40℃,这只是用物理学方法测量得来的间接经验;而当人们走在太阳底下,感到皮肤被炙烤的感觉,则是一种直接的意识经验。
     P19-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