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应国青铜器卷)
字数: 368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树浪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030559753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1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搜集出土和传世的商周青铜盂、盆资料基础上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并结合传世文献、古文字材料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主要内容有考证名称、分析演变规律、探索起源和消亡、器用制度等,总之是一项非常基础性的研究。
目录
目录
多卷本《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编写缘起 张懋镕(i)
西周姬姓诸侯国青铜礼容器的比较研究(代序) 张懋镕(iii)
凡例 (xv)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应国青铜器研究简史 (2)
第二节 研究范围、任务和方法 (14)
第二章 类型学分析 (17)
第一节 材料背景分析 (17)
第二节 礼器的类型学分析 (21)
第三节 典型铭文字体的类型学分析 (45)
第三章 分期与年代 (57)
第一节 分组与分期 (57)
第二节 年代推测 (63)
第四章 礼器器用制度 ( 83)
第一节 器类结构 (83)
第二节 组合 (91)
第三节 列器及相关问题 (96)
第五章 明器的使用 (102)
第一节 材料概述 (102)
第二节 明器与实用礼器的关系 (109)
第六章 文化特征 (117)
第一节 器类 (117)
第二节 器形 (123)
第三节 纹饰 (136)
第四节 铭文 (152)
第七章 应侯世系复原及相关问题 (161)
第一节 墓葬材料显示历代应侯及其夫人 (161)
第二节 非墓葬发掘出土应国青铜器分组 (163)
第三节 应侯世系及部分夫人信息的推断 (184)
第八章 结语 (192)
附表 (195)
附表一 应国墓地出土青铜礼器表 (195)
附表二 采集应国青铜礼器表 (198)
附表三 应国青铜器铭文信息表 (199)
参考文献 (211)
后记 (224)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据甲骨卜辞和文献记载,殷商时期已经有一个应国存在①,《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语云:“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郧、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周代应国乃周人灭商后周王室分封武工之子所建,然其究竟灭于何时,文献无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河南平顶山溃阳岭应国墓地的考古发掘材料表明,应国直到战国时期尚且存在。发掘者根据应国墓地的考古现象推断,春秋中期应国曾一度被楚国所灭,中间经过大约1 50年的空档期,到春秋晚期楚平王在位时应国又得以复国。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复国后的应国可能存续到战国晚期。他们把应国第一次灭国之前的历史阶段称为“前应同时期”,把应国复国后至第二次灭亡的历史阶段称为“后应国时期”②。两周时期应围青铜器的存续和发展主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相当于“前应国时期”;第二阶段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相当于“后应国时期”。第一、二阶段之问也存在着比较长的空档期。
目前,应国墓地发掘出土材料的刊布现状是,第一阶段应国墓地材料刊市相对充分,第二阶段应国墓地材料仅刊布了其中4座墓葬③.,传世或采集应国器物中以第一阶段青铜器为主。受限于发掘材料的刊布现状,本书把研究对象——应国青铜礼器在时问上限定于第一阶段“前应同时期”。“前应同时期”与“后应围时期”在政治文化上同然有一定的历史联系,但它们处在两个前后不同的政治文化体系——周文化和楚文化之下,物质文化面貌上的差异比较明显,凶此仅研究第一阶段应国青铜礼器不会对两周时期应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造成严重割裂,也不会对第一阶段应国青铜礼器整体面貌的认识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行文简便,本书将第一阶段的应国青铜器一律简称为
第一节 应国青铜器研究简史
如果从宋人开始对应国青铜器的著录和研究算起,迄今人们对其的认识已历经近千年。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认识和研究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本阶段属于北宋至民国时期,性质上是基于传世材料的金石学传统研究。这一时期的应国青铜器材料均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记录,都是零星发现和著录的。
从目前所知的文献材料来看,人们收集和记录应国青铜器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宋代著录应国青铜器的图录类著作有两部,即《考古图》①《博古图》②,款识类著作亦有两部,分别为《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③《啸堂集古录》④。前述四部著作皆收录同一件簋——应侯作姬原母簋⑨。北宋元祷年间,吕大临所著《考古图》虽然优选收录应侯作姬原母簋(原名《雁侯敦》),但他并未识别出其为应国器物,故对铭中姬原母的身份解释也颇为离奇@.。北宋宣和年间,王黼等编著《博古图》优选将应侯作姬原母簋(原名《周雁侯敦》)的国别属性辨识出来,作者在铭文拓本下方的释文里将首字同名释为“应”,内容考证中又日“周室武王第四子日雁侯,其后乃有雁姓”(图1-1)。当然,《博古图》作者并未将该器中的应侯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国语?郑语》“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所载之应国直接联系起来,故严格地说他们只是问接地辨识出了应围青铜器,这是很大的遗憾。另外,《博古图》作者对簋铭中应侯、姬原母的身份解释亦存在明显错误④,这是由他们对应侯作姬原母簋年代判断不当造成的,与《考古图》的错误解释相似,都属于时代局限性。无论如何,王黼等编著《博古图》首先辨识出应国青铜器,对应国青铜器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图1-1 应侯作姬原母簋及其铭文
元、明两代,金石学式微,其问未见著录和研究应国青铜器者。清代中、晚期,金石学复兴并达到极盛,著录应国青铜器的著作也骤然增多。其中,图录类著作有《西清古鉴》①,著录应公簋2件、应公卣1件。款识类著作分别为:《意斋集古录》④,收录应公簋1件、应公尊1件;《攥古录金文》@,收录十六字应公鼎1件、五字应公鼎2件、应公尊1件、应公觯1件、应叔鼎1件;《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④,收录应公方鼎1件、十六字应公鼎2件、五字应公鼎2件、应公尊2件、应公觯1件、应叔鼎1件;《筠清馆金文》⑤,收录十六字应公鼎1件、五字应公鼎1件;《敬吾心室彝器款识》⑥,收录十六字应公鼎1件、应公觯1件、应叔鼎1件;《奇觚室吉金文述》⑦,收录应公尊1件、应囵鼎1件;《从古堂款识学》⑧,收录十六字应公鼎1件、应公尊1件、应叔鼎1件;《篱斋吉金录》⑨,收录应公尊1件;《古文审》@,收录十六字应公鼎1件。其中,方溶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将所录应国青铜器铭文中的同名“雁”首次明确地与《左传》《水经注》文献所载之应国联系起来(11.,从真正意义上辨识出了应国青铜器L@.(图1-2),往后学者莫不从之。清代金石学著作所收录的应国青铜器多有重复,然而已经涵盖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大部分传世应国青铜器。从以上著作的相关内容来看,清人对传世应国青铜器铭文的考证精于宋人,并且最终确认了具有“应×”标识的传世青铜器作为应国青铜器的国族属性。当然,从著录方式来看,他们仍然延续了宋人的金石学著作编撰模式,主要还是单纯地记录青铜器图像和铭文,考证文字,从而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图1-2 应公鼎
民国时期,晚清时期的金石学盛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得到延续,其间也出现不少记录应国青铜器的著作。其巾,图录类著作为《贞松堂吉金图》”’,收录应公剑上半段。款识类著作较多,主要有《周金文存》②,收录应公方鼎1件、十六字应公鼎2件、应公尊1件、应公觯1件、应国鼎1件;《贞松堂集古遗文》④,收录应公方鼎1件、应公壶1件、应公剑1件;《小校经阁金文拓本》@,收录应公方鼎1件、十六字应公鼎3件、五字应公鼎1件、应公簋1件、应公尊1件、应侯簋1件、应囵鼎1件、应叔鼎1件;《三代吉金文存》⑤,收录应公方鼎1件、十六字应公鼎2件、五字应公鼎2件、应公簋1件、应公尊(即兽面纹应公觯)1件、应公壶1件、应公剑1件、应囵鼎1件、应叔鼎1件、应戈1件。工具书:《宋代金文著录表》⑥,记录宋代金石著作著录的应侯作姬原母簋1件;《国朝金文著录表》①,记录应公方鼎1件、十六字应公鼎2件、五字应公鼎1件、应叔鼎1件、应公簋1件,应公尊(即兽面纹应公觯)1件、应公觯1件、应公卣1件。此外,日本人巾村不折刊布一件应侯见工钟④。民国时期,关于应国青铜器的研究工作仍主要在于对传世器资料的收集和记录,较之清代,他们增补了应侯作生市弋姜簋、应公壶、应公剑4件器物材料。铭文考释方面,由于清末学者对“应某”标识的青铜器围族属性已经考释清楚,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冉进一步发挥的余地,在对应国青铜器研究上,可以说这一时期几乎是停滞的。
二、第二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基于出土器物的认识和研究。本阶段,人们对应国青铜器所做的工作可以分为资料著录和研究两个方面。
(一)资料著录
图录类著作分别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③,著录应事鼎1件、邓公簋(有盖)2件、伯鼎1件、姜卣1件、PY临Ml(即M13)部分有铭青铜器(鼎、簋、鬲、盘、叵)5件、M50匍岙1件、M84有铭青铜器(鼎、觑、盔、尊、卣、盘、蚕)7件、M95部分有铭青铜器(鼎、簋、鬲、盔、壶、盘)6件、M242柞伯簋1件、南阳博物馆藏虚侯之孙丁兄鼎盖1件、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器(再簋1、应侯见工簋2、应侯壶2、应侯盘1、应侯见T钟2)8件、上海博物馆藏器(应公鼎、应侯见T鼎、应侯盔)3件;《近出殷周金文集录》④,著录邓公簋(有盖)2件、M48部分有铭铜器(鼎、壶)2件、应事鼎1件、M84有铭青铜器(觑、鼎、盈、尊、卣、盘、岙)7件、M50匍岙1件、M242柞伯簋1件、南阳博物馆藏应侯之孙丁兄鼎盖1件、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再簋1件;《夏商周青铜器研究》⑤,著录上海博物馆藏应公鼎、应侯盔、应侯见工鼎各1件;《保利藏金》@,著录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再簋、应侯盘各1件;《保利藏金续》⑦,著录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应侯见工钟、应侯见工簋、应侯壶各2件;《首阳吉金——胡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