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东北亚视野中的养马岛古村落研究
字数: 400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建波
出版日期: 2018-09-01
商品条码: 978703059100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1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养马岛古村落是胶东半岛北部海滨的养马岛上八个古村落的统称,形成于元、明时期,因漕粮海运、烟台开埠、东北开禁、中日与中朝通商,在清中晚期至民国年间,得到了极大发展,在东北亚地区的海上航运贸易以及东北地区近代面粉和油料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岛上村落的建设布局有着鲜明的海岛地理环境特征,庙宇及祠堂学校的建设既有浓郁的海洋民俗文化特征,也有着深刻的大陆文化背景和近代向洋看世界的因子,民居建筑则体现出更为深刻地的文化交流内涵,古老的八字木、美好的诗经符语、东洋的簸箕瓦、西洋的水刷石与拉毛工艺,以及工匠跨海往来和建造技术传播学习的历史,使养马岛古村落具备了十分突出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价值,值得认真保护。
目录
目录
序 i
第一章 沧海桑田 1
第一节 山岛滩礁 1
第二节 海市龙兵 9
第三节 从莒岛到养马岛 11
第二章 海岛村史 21
第一节 陆岛之间 21
第二节 海道船运 32
第三节 海客商帮 40
第三章 海岛八村 52
第一节 八村风貌 53
第二节 选址建设 74
第三节 宗祠与学校 83
第四节 海边的庙宇 101
附录碑文 121
第四章 海隅奇构 123
第一节 材料与结构 123
第二节 院落与生活 131
第三节 装饰与色彩 138
第四节 历史与文化 149
第五节 价值与内涵 160
第六节 典型建筑调查测绘 161
第五章 思考未来 225
第一节 景观环境规划 226
第二节 风貌保护控制 231
第三节 旅游发展策划 234
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42
摘要
第一章 沧海桑田
养马岛的传统聚落环境,大多建成于清中晚期至民国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之内,只是岛上4000年人类活动历史的一个片段,相比岛屿的漫长形成历史更只是短短一瞬。
地理环境,是探讨一切社会发展包括人类聚落发展和建筑环境形成及变迁演变过程的重要背景。乡土景观或风土建筑的研究尤其如此,“风与“土作为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指代,决定了聚落的形态、建筑的形式。对于养马岛历史村落和传统建筑的研究而言,岛上的山形地貌、大海的潮汐和日照、岩石与海产,大概是最为基础和直接的影响因素。
养马岛的岛屿属性,在其发展的几个关键历史时期更发挥了巨大作用。仅就可知的清末民国这一段时间而言,养马岛的富庶繁荣及各种建设活动皆因此而生;岛民南北中外之间的海上往来交流,以及与内陆聚落间的移民迁徙,作为聚落形成和建筑文化现象的根源,更是莫不与其滨海近陆的地理位置相关。
第一节 山岛滩礁
胶东半岛中北部,由东向西矗立着一系列海拔500 ~ 1000米的低山,撑起了整个半岛的脊梁。这些低山,孕育于25亿—6亿年前的元古代、太古代,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的峰岭山脉四向延伸,直抵海洋,伴随着第四纪更新世(距今约200万年—1.8万年)的数次冰期变动,潮涨潮落,在海水的侵蚀下形成了千百处的基岩型岬角和岛屿。发源于山间谷地的诸多季节性河流一路南北奔流,汇入大海,到大约6000年前,在河口处形成10余处较大的海岸平原和沙质海湾(图1.1)。
养马岛所在的海湾即是其中的一处。大海蔚蓝色的波涛中,养马岛海拔40 ~ 100余米的大小13座低山丘陵,东北—西南横亘约8千米,阻挡了来自北方外洋的险风恶浪。千万年来,沁水河、鱼鸟河、辛安河三条河流携带着昆嵛山、山、嵠山高山深谷的沙石泥土,经过数十千米的急速流淌,在山北、岛南渐渐堆积形成一片广阔的海岸平原;随着民国年间沁水河口的陆岛周围淤积成陆,原先岛南海中的7座小岛均已演化成为近岸平原上孤立的山丘,东西依次为马鞍山、侯至山、陆岛、系山、崔姑山、牟山、烟墩山(粉子洞),与养马岛上山峰,隔海相望(图1.2)。
图1.1 胶东半岛地貌图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山东》序图“山东地形,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7页)
海湾中也有大量的泥沙淤积,除去河水、洋流冲刷形成的几条海沟水道,沁水河以西、鱼鸟河以东的陆岛之间是大片的浅海滩涂。或许是因为鱼鸟河的发源地嵠山多变质岩,河水又流经土壤层深厚的丘陵平原地带,大部分海滩为泥沙滩。河水带来了丰富的饵食,水肥土沃,青蛤、泥蚶、竹蛏子等贝类,以及蛸等软体动物和坐滩鱼类众多,成为史前人类果腹和现代民众赶海的很好去处。
岛东南端,每年夏季暴雨期,又名金水河的沁水河洪流,将大量的昆嵛山花岗岩细砂冲入岛东南部的葫芦套海湾,加上岬角山岩的风化分解,河口一带漫布大片的沙洲和沙滩,盛产蛤蚌,岛人以“蚌之谐音,命名为“里蹦、“外蹦。里蹦是海中的一片10公顷左右的沙洲,优选点海拔8米;外蹦则是陆上与其相对的长条状沙滩,位于侯至山、马鞍山的北侧海岸。河水与洋流的共同冲积还造就一条名为“旱路道的水下沙堤,通过里蹦、外蹦将大陆与养马岛连接起来(图1.3)。
图1.2 1925年版地图PORT OF CHEFOO (YENTAI) AND APPROACHES中回执的1919年左右养马岛周边山河海滩貌状况
图1.3 养马岛东端的沙滩与远处的里蹦、外蹦等沙洲遥遥相接(杨小川 摄)
养马岛与大陆间的联系,除行船外,“旱路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海上通道——西北端从马埠崖村和林家庄交界的海边处向南,中间经葫芦头连接里蹦岛,东南端在靠近侯至山的外蹦海滩,全长4千米。旱路道滩势较高,涨潮时被淹没,枯潮时就露出水面,可由此进出岛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岛上居民常走此路去蹦上拾草,岛外农民也常走此路进岛卖柴禾(图1.4)。养马岛“旱路道,几乎就是被誉为“现代摩西奇迹的韩国“珍岛海路的中国版。可惜的是,人工开凿加深的海沟,以及填海造陆,已使这条海道成为永远的遗憾。
冰期过后,草木繁盛,人烟滋长。在海平面基本稳定的5500年前(5460年前左右),陆上侯至山南侧蛤堆后一带有了人类聚落。1500年后,在其对面的养马岛东端一带也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1964年,平整土地运动中的孙家疃村人在此发现了石斧、骨簪等人类活动的遗存——据分析为龙山文化遗存,距今约4000年。在2008年的调查中,岛东孙家疃村北的山坡上还曾出土大量的蛤壳堆积遗迹,称为“蛤山,也是古人类的遗存。无论如何,里蹦、外蹦丰富的海产资源,以及蛤堆后的命名、民国葫芦套渔港的设置,都证明了这一片区域是适合人类定居的地点之一。
图1.4 《亚东印画辑》(第5册105页)中的养马岛
经过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植树造林,里蹦、外蹦上洋槐、黑松、紫穗槐、红柳等树木茂密,药材资源丰富,覆盖率达到80%。特别是里蹦,海水碧澄,洲沙耀金,草木葱茏,涨潮时在海水中载浮载沉,如同仙境,人称海神娘娘的“小瀛洲。
养马岛山丘,除西部的西大山和二山较为陡峭高耸,基岩出露多、有敲之有如桴鼓的“莫漏盂子等山石景观外,总体上丘体浑圆、起伏和缓,地质为下元古界的变质岩系,有大理岩、石灰岩等;表层土壤多冲积褐土和棕壤。丘坡之间发育有深浅不一的冲沟,山南海岸边多泻湖泥滩沼泽,有少量的临海断崖和礁石(图1.5)。
岛的东北,与岸礁若即若离的是一处由大大小小礁石组成的基岩群,名为“獐岛(原名“障岛),长约百米,最宽处不到50米,低潮时可涉水登岛;再向东北离岸约一千米的深海中,有一座巨型岩石岛,面积约320平方米,海拔14米,曾有一柱状岩石斜伸入海,状若小象浴水,因而得名小象岛,这也是养马岛又名“象岛的由来。虽然小象岛的象鼻状岩石已被炸毁,但其远离海岸,底栖生物丰富,盛产紫房石蛤、海参、日本鲟、石花菜等海产珍品,岛上杂草丛生,为海鸟、鹁鸽栖息之地,万鸟翔集、景观迷人(图1.6)。
岛的最西端,历史上也有一处由许许多多“一字形基岩组成的“连石礁群,在海中绵延二百米,连石以外海浪汹涌,以内则水面平静、港岸深阔,为牟平有名的龙门古港前身。其在元明时期的漕粮运输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也是清末民国以来岛上重要的航运港口西庙江所在,是与陆上系山口、粉洞山扁樯口往来的重要渡口。古代渔夫劳作一天后由北海、西北海返回养马岛西端的龙门港时,夕阳西下,波光粼粼,数十上百艘帆船往来穿梭,景象迷人,由此“龙门归帆成为同治《重修宁海州志》中的宁海十景之一(图1.7)。清初宁海州有名文人杨维乔曾分别集句赞之:“海上游三岛(王维),舟移杳若仙(宋之问)。岸风翻夕浪(杜甫),霞彩淡轻烟(李百药)。天近星辰大(姚合),楼深贾客眠(韦庄)。泊船悲喜后(杜甫),言是故
图1.5 养马岛东部向西鸟瞰岛南村落及前海景观(杨小川 摄)
图1.6 养马岛“象岛名称的由来——小象岛
图1.7 请同治《重修宁海州志》中的宁海十景之一“龙门归帆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