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簠卷)
字数: 942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胡嘉麟
出版日期: 2019-03-01
商品条码: 9787030559722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640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青铜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在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在西周早期开始出现,进入春秋之际而大盛,战国之际开始衰落,到了秦汉时期接近绝迹。作为青铜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簠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至今尚未有专门的论著。本文以青铜簠为研究对象,不仅拓宽了青铜文化研究的领域,而且对于探讨两周时期的历史、礼制以及社会生活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考古发掘资料,兼收历代著录所见传世铜簠,运用统计学、考古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等主要方法对青铜簠的定名、类型学、分期断代、器物组合、地域特征以及铜簠的起源和衰亡分别进行了探讨。
目录
目录
多卷本《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编写缘起 张懋镕(i)
19卷出版感言 (iii)
试论商周盛食器的兴衰(代序) 张懋镕(v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青铜簠研究简史 (1)
第二节 青铜簠时空界定 (12)
第三节 青铜簠研究方法与理论 (13)
第二章 传世青铜簠著录综论 (15)
第一节 古典金石学时期 (15)
第二节 近代器物学时期 (83)
第三节 现代考古学时期 (142)
第三章 出土青铜簠墓葬概述 (148)
第一节 北部地区 (148)
第二节 东部地区 (173)
第三节 中南部地区 (192)
第四章 青铜簠定名问题研究 (292)
第一节 青铜簠的白名与功用 (295)
第二节 青铜铺的白名与功用 (313)
第三节 青铜簠与青铜铺释疑 (322)
第五章 青铜簠类型学研究 (324)
第一节 甲类椭方形簠的型式 (327)
第二节 乙类长方形簠的型式 (329)
第三节 青铜簠类型关系与地域特征 (351)
第六章 青铜簠分期断代研究 (355)
第一节 青铜簠的分期 (356)
第二节 青铜簠的断代 (364)
第七章 青铜簠器物组合研究 (390)
第一节 文献中器物组合的种类 (390)
第二节 墓葬中器物组合的形式 (399)
第八章 青铜簠的起源与消亡 (449)
第一节 青铜簠的起源 (449)
第二节 青铜簠的消亡 (457)
附表 (460)
附表一 两周时期青铜簠自名字频表 (460)
附表二 两周时期传世青铜簠统计表 (463)
附表三 两周时期出土青铜簠统计表 (510)
附表四 两周时期青铜簠分期断代表 (插页)
附表五 引用历代金石学书目简称表 (581)
参考文献 (583)
后记 (604)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周易 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古人制器,明以交人,幽以交神。若稽上古,以备三代之礼,查经籍弊陋之失,后补史之传。宋人的金石典籍曰:“凡礼之器,鼎为先,篱簋次之;乐之器,律为先,钟磬次之。”宋儒稽古明经,以圣人制器,有尚象载道,垂戒寓世之义。故徽宗皇帝夏祀方泽,作鼎、簋、簠、豆诸器凡二十有八,其铭曰:“政和甲午帝以五月庚午十有二日丙戌,肇祭于方泽,制器尚象作簋,以格明祇,万世用赖。”青铜簠为先秦时期有代表性的青铜礼器之一,是周人“重食”观念的物化结果,其发展变化映衬着周礼的兴衰。将之作为器物学的个案进行研究,对两周时期的青铜器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特别是历经春秋、战国两个地域文化空前兴盛的时期,以其地域文化为载体的属性尤其明显,对讨论诸侯国政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青铜簠研究简史
青铜簠是两周时期青铜礼器中的粢盛器,出现于两周早期。其数量虽不如铜鼎、铜簋等器物那么多,但是延续的时间较长,贯穿于整个两周时期。从汉代开始,就有不少商周青铜器重见天日。到了北宋时期蔚为大观,随之兴起的金石学则是基于“新发现”而产生的“新学术”。青铜篱的研究正是在这神“新学术”的氛围中逐渐形成的,又通过不断的“新发现”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从学术主旨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可将20世纪20年代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学术主旨为集中著录,通过跋语、短札的方式进行个案研究;第二时期的学术主旨为系统研究,结合西方考古学的科学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一、第一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宋代是金石学兴起的时期,也是青铜器研究的奠基时期。宋人的青铜器著作为这个时期的研究体例定下了基调。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图录类,不仅摹录铭文,还有器形图;第二类是款识类,仅摹录铭文,没有器形图;第三类是考释类,没有摹录铭文和器形,专作铭文考释;第四类是提要目录类;第五类是字典类。元、明两代在青铜器研究方面处于低潮期,基本没有青铜器著录和研究著作。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青铜器研究之风再度兴起,涌现出了大量的著作。迄至民国初年,著作体例和研究方法仍然是乾嘉学风的遗绪。
(一)图录类
1.宋代
吕大临《考古图》收簠3件;王黻《博古图》收簠3件,并著有《簠簋豆铺总说》。
2.清代
梁诗正奉敕编纂《西清古鉴》收籃16件;王杰奉敕编纂《西清续鉴甲编》收篱4件、《西清续鉴乙编》收籃1件、《宁寿鉴古》收簠2件1;刘喜海《长安获古编》收1件;冯云鹏、冯云鸩《金石索》收簠1件;吴云《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收簠1件、《两曇轩彝器图释》收簠2件;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收簠1件;吴大潋《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收簠1件;端方《陶斋吉金录》收簠5件、《陶斋吉金续录》收簠3件;周庆云《梦坡室获古丛编》收簠3件;陈承裘《潋秋馆吉金图》收簠1件。
(二)款识类
1.宋代
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收有铭文10条;王俅《啸堂集古录》收有铭文1条;王厚之《钟鼎款识》收有铭文1条。
2.清代
毕沅、阮元《山左金石志》收有铭文1条;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收有铭文9条;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收有铭文4条;吴式芬《捃古录金文》收有铭-26条;吴荣光《筠清馆金文》收有铭文6条;顾沅《艺海楼金石文字》收有铭文条;陈介祺《籃斋吉金录》收有铭文4条;吴大潋《窻斋集古录》收有铭文27条;鲍鼎《意斋集古录校勘记》收有铭文12条;朱善脐《敬吾心室彝器款识》收有铭文条;刘心源《古文审》收有铭文2条、《奇觚室吉金文述》收有铭文22条;方溶主《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收有铭文31条;盛昱的《鬱华阁金文》收有铭文23条。
(三)考释类
1.宋代
欧阳修《集古录》收有跋文1条;赵明诚《金石录》收有跋文1条;黄伯思《东观余论》收有跋文1条;董迪《广川书跋》收有跋文1条;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收有评述1条。
2.清代
叶奕苞《金石补录》和《金石补录续跋》收有跋文1条;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题识》收有跋文1条;陈庆镛《籀经堂钟鼎考释题跋》收有跋文1条;梁章锯《退庵金石书画跋》收有跋文1条;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收有跋文6条;方朔《枕经堂金石跋》收有跋文1条;陆增祥《八琼室金石札记》收有跋文1条;翁大年《陶斋金石文字跋尾》收有跋文1条;张之洞《广雅堂论金石札》收有跋文1条;柯昌济《鞾华阁集古录跋尾》收有跋文16条;郑业敦《独笑斋金石文考》收有跋文1条。
(四)提要目录类
清代
张廷济《张叔未写清仪阁集古款识》收簠9件;陈介祺《陈籃斋写东武刘氏款识》收簠10件,《斋藏古目》、《斋藏古册目并题记》和《斋藏器目》收簠4件;胡琨《长安获古编》收簠1件;孙汝梅《读雪斋金文目手稿》收簠13件;鲍鼎《抱残守缺斋藏器目》收篱1件;阮元《积古斋藏器目》收簠3件;刘喜海《嘉荫耪藏器目》收簠1件;吴式芬《双虞壶斋藏器目》收簠2件;吴云《两壘轩藏器目》收2件;丁彦臣《梅花草盒藏器目》收簠1件;王锡柒《选青阁藏器目》收簠2件;李璋煜《爱吾鼎斋藏器目》收簠1件;吴大潋《意斋藏器目》收簠2件。
(五)字典类
1.宋代
吕大临《考古图释文》以四声隶字,问有音释;王楚《钟鼎篆韵》和薛尚功《重广钟鼎篆韵》皆佚。
2.清代
吴大潋《说文古籀补》收集青铜器铭文及石鼓、古币、古玺、古陶文共计三千五百余字,按照《说文》编目成次,拓宽了古文字研究的资料,使传统古文字学摆脱了《说文》的束缚。丁佛言的《说文古籀补补》、强运开的《说义古籀二补》和林义光的《文源》亦有提及。
纵观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对定名和功能的讨论建立于传世文献基础上,篮为方形器的观点基本成为定论。将铭文人物与历史人物进行联系的方法,对断定器物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这些方法的使用还略显片面和稚嫩,但是已经呈现出了科学化研究的预兆,无论是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还是郭沫若的“标准器断代法”,无不依赖于这个时期学术研究成果的积淀。
二、第二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
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人中国,由此开始了利用考古学重建中国古史的研究阶段。1926年李济调查西阴遗址,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开始的标志。1928~1937年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奠定了早期中国考古学田野发掘工作的专业性方向。由于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青铜器研究开始向系统化的方向前进。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科学发掘的器物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往历代著录。随着青铜器研究方法的日益成熟,青铜簠的研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这个时期的著作体例一方面秉承了前期图录、款识、考释三大类模式,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综合研究著作以及专业性的文章。
(一)图录类
容庚《宝蕴楼彝器图录》收簠1件、《武英殿彝器图录》收簠1件、《颂斋吉金录》和《颂斋吉金续录》收簠3件、《善斋彝器图录》收簠1件及《海外吉金图录》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