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特别狠心特别爱:父爱是一种智慧

特别狠心特别爱:父爱是一种智慧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 作者: 沙拉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48603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沙拉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首次向广大读者揭秘犹太父亲的教养智慧,从童年时父亲的陪伴教育,到父亲离世后父亲的教诲如何影响了她的一生。
犹太父亲老来得女,明知自己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便对其采取“犹太式”智慧+狠心的教育方式,让出生在上海的沙拉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他带女儿去菜场买菜,教她受用一生的人生选择哲学;他通过院子里的毛毛虫,教女儿学会敬畏生命;他借一次停电的机会,给予孩子严肃的安全教育;他带女儿一起喝下午茶,告诉她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得更幸福……
父亲离世后,沙拉遭遇了诸多坎坷,但在每个重要时刻,她总会想起父亲的教诲,让她在人生转折点化险为夷。代父寻根12年后,她毅然选择回归中国,坚定自己前行的脚步。
父母始终无法陪伴孩子一生,父爱是一种智慧,不在于陪伴时间长短,在于是否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沙拉用自己传奇的经历验证了这一点,希望广大父母都能掌握教育的要义,赋予孩子受用一生的内在力量。
作者简介
沙拉,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她出生在中国上海,也是目前所知专享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下,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她通过借鉴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精华,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通过延迟满足、家风育人等理念,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两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
沙拉曾受到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拉宾对她说:犹太人爱子女,跟中国人一样,也是全世界有名的。如今,沙拉的传奇教子故事已经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鲁豫有约》等三百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目录
推荐序一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推荐序二 一个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的奇女子
第一章 生命中最重要的支点――我的父亲
成谜的父女身世
战乱期中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往事不堪回首的缄默民族
第二章 生活中的教养课――父亲教我的选择哲学
快乐买菜日的“选择哲学”
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再漂亮也别去碰
停电夜晚的严肃安全教育
总统的礼貌不能不如一个农夫
可以不学钢琴,但是不能不学做人
和父亲一起喝下午茶,童年好看好的时光
要能做“豌豆公主”,也要能睡柴房
第三章 失去庇护的日子:父亲给予的坚韧让我直面风雨
留在中国硕果仅存的犹太人
离奇复杂的家庭关系:不求真相,只求自保
身为铜厂女工,20年自食其力
人生中优选的噩梦:我的养母
浪漫少女的精神世界:在四大名著中感悟人生
为逃离养母家而结婚,泉涌的母爱让我乐为母亲
困境之中,才知谁是真朋友
第四章 代父寻根:带着三个孩子踏上以色列
天哪,历史竟然如此惊人的重复
拉宾接见“中国第一个移民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朝思暮想的国度,并非想象中的“伊甸园”
不希望三个孩子坐同一架飞机
由十里洋场来到偏远小城谢莫纳:落差太大的打击
睡在纸板上的第一夜:由天黑期待天明
直面战火,战争训练让我的孩子学会坚强
三次死里逃生的震撼经历
孩子们好像学不懂希伯来语?
搞活家中GDP:春卷生意,带动开中餐厅的想法
音响失窃,单枪匹马智闯阿拉伯区
在以色列警察局做志愿者,协助以色列警方破案
等待孩子当兵的空转岁月
第五章 铭记父亲的教导,坚定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留在以色列,还是回中国?
重新爱上大上海:十里洋场、八方国际
我对这世界,能做何贡献?
在以色列的“沙拉妈妈”,在中国上海的眼科义工
鞋盒里的卡片竟让我成为畅销书作家
难忘的监狱演讲
女承父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爱旅行,竟成为环游世界的老太太
幸福不是一道证明题,而是一种满足感
附录 犹太父亲留给女儿的27条智慧金句
后记 两代人的回归梦
摘要
    我,是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白种人,有一个犹太血统的父亲。
     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我出生在上海市虹口区大名路的家中,那时我的父亲已经60岁了。年幼时第一个缤纷的记忆场景,就是我家的两层花园别墅――在大名路与南浔路的交会处,附近就是美丽的外白渡桥。别墅的花园里,绿色的草坪上点缀着鲜花,童年时代的我最喜欢在院子里采花追蝶,也喜欢在头上戴着花环,像希腊古典少女一样美丽动人。
     不知忧愁与人间风云的小小的我,不懂得国籍、人种、文化的差异问题,当时只知道自己就是备受父亲宠爱并由他悉心调教的单纯快乐的小女孩。那时,我穿的都是真丝面料的衣服,袖子长长的,我还记得我最爱的衣服是一件深紫色的裙子,我冬天穿的大衣也是父亲托人从苏联买来的。小时候,父亲并没有让我参与他的生意,不过他经常在领导人或外事机构举办活动时,带我出席一些晚宴。参加这些高规格的晚宴,让我渐渐知道该怎么穿衣服,该怎么走路。我永远不会走在我父亲的前面,哪怕他拉着我的手,我都会比他慢半步,走在他的后面。
     回想我的童年,我和邻家小孩一起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看《儿童时代》,读毛主席的著作,听解放军英雄故事,学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我的小小躯体里,种下的是新中国好少年的红色种子。童年时代的生活平静,优渥,充满新中国的气象,父亲让我在安稳的生活空间里,过着简单快乐的日子。
     虽然我出生在上海的弄堂里,但由于我的长相及家庭环境,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我的身世,对我而言,一直是个谜!因为我父亲――立维?伊马斯先生的身世本身就是个谜!
     父亲从不曾正面告诉我他完整的人生经历与详细过程,但我拼拼凑凑地知道,20世纪30年代,父亲是因为受德国纳粹的迫害,在“水晶之夜”事件后,经由德国和波兰的边界、通过西伯利亚逃出来,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中国上海落脚的。上海继接纳了上万名犹太人后,再一次接纳了大批没有家园的犹太难民。客居上海这个诺亚方舟的人群中,就包括了我的父亲。由40岁一直到72岁,父亲在中国度过了整整32年。
     非常幸运,他凭借犹太人的韧性与智慧闯出了一片天地,我们过上了富足平安的日子。那时候家里很富裕,虽然我接近没有享受到母爱,但有了父亲,我就拥有了一片天,同时拥有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父亲的专长是做生意,我记得父亲开过一家酒吧和一家名叫“沙利文”的面包店,都卖摇手柄制成的手工面包。父亲也曾在海关工作,他有许多在海关工作的中国朋友,所以我从小就对领港员很熟悉,常常拿着领港员的望远镜玩。他自己开店时,在旧上海最热闹的虹口码头,有许多外国船员来来往往,他们都会给父亲送来世界各国的高档货物,我看到的就有茶叶、酒、瑞士钟表、地毯、军毯、雪茄等。
     P13-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