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让课堂说话(3)朱煜古诗文教学策略与实践/大夏书系

让课堂说话(3)朱煜古诗文教学策略与实践/大夏书系

  • 字数: 1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煜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8800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书精选作者从教以来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经典案例,具体呈现了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具有极强的借鉴性。2.文中所涉及资料详实、严谨,精益求精,对于提升一线教师的文化修养大有助益。3.语言简练、精准,读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作者从教以来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涉及的古诗文分布于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及小学不同学段。每个案例都精选了作者的教学设想以及教学反思,并由此引发关于古诗文教学策略与实践的思考。本书既是广大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参考,也是一线语文教师提高文化修养的读本。
作者简介
朱煜,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出版专著《让课堂说话》《阅读,让教育变好》《讲台上下的启蒙》《教书记》《赵清遥的作文故事》,主编出版《迷人的阅读》《语文新参考》(古诗文卷),编写出版《古诗全脑学习法》《小学生朱自清读本》等,整理出版《积攒生命的光——贾志敏教育口述史》。
目录
目 录上编 如是我思001 / 代序:与同行书003 / 小学生要学习一点古诗文010 / 在小学生与古诗间搭一座桥020 / 让小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路径025 / 读经与读经典029 / 随记四则中编 如是我教039 / 古诗教学设计一束065 / 《惠崇春江晓景》课堂实录071 / 《江南春》课堂实录078 /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084 / 《诗情画意》课堂实录093 / 《关羽刮骨疗毒》课堂实录099 / 《古诗和古文》课堂实录下编 如是我读113 / 我读古诗文139 / 附录:小学生古诗文选读207 / 跋
摘要
    读经与读经典近些年,读经与经典阅读的声音在教育界此起彼伏。对于读经的争论更是不断,华东师范大学的胡晓明先生还将各种意见汇编成书。也常有一些朋友问起我的态度。我说,我反对在学校里读经,不反对读经典。读经与读经典是两个接近不同的概念,不少教师却将其混为一谈。是否要在学校里读经,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相关讨论。相关言论可以从龚鹏程先生编的《读经有什么用》一书中看到。1935年,傅斯年先生写过一篇《论学校读经》,其中说道:“当年的经学,大部分是用作门面装点的,词章家猎其典故,策论家壮其排场,作举业的人用作进身的敲门砖。念经念到迂腐不堪的极多,真正用经文以‘正心诚意’的,可就少了。这本也难怪,经文难懂,又不切后代生活……若明白这件事实,便当了然读经的效用,从来没有独自完成过。“我不知今之主张读经者,为的是充实国文或是充实道德力量?如欲以读经充实国文,是最费力不讨好的;如欲以之充实道德力量,还要先有个时代哲学在。不过据六经造这时代哲学,在现在又是办不到的事了。“今日学校读经,无异拿些教师自己半懂不懂的东西给学生。若是教师自己说实话,‘不懂’,或说‘尚无人真正懂得’,诚不足以服受教者之心;若自欺欺人,强作解事,无论根据汉儒、宋儒或杜撰,岂不是以学校为行诈之练习所,以读经为售欺之妙法门?”读经的“经”,说小一点,是指“四书五经”,说大一点,是指“十三经”。那是儒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封建帝王名义上是以儒治天下,那时的读书人自然是要读“经”的。现在很多小学让学生读的“三、百、千”之类根本不是“经”,只是古代的蒙学读物而已。傅斯年先生那一代学人大都学贯中西,扎扎实实读过“经”的。他们知道经文的奥妙,因此其反对读经的意见我是全盘接受的。我在学生时代也翻过“四书五经”,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自己想读。结合上述引文和自己的体会,说说我反对读经的理由。读经与现代教育目标相悖。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观念的公民。现代公民必须具备自由、民主、科学、法制等普世价值观。这些普世价值观在经文中是没有的。“四书五经”教人做臣民而不是做公民。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社会中,儒家经典被皇帝当作统治臣民的工具,那里没有民主思想存在的条件。中国古代文本里有好东西,但大都不在经文中。读经让学生从小学会“迷信”。提倡读经的人总说,趁孩子年纪小、记忆力强,多读多背一点经文对他们将来有好处。可是真正对孩子的将来有好处的绝不是那些经文,而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提倡读经的人会乐意看到孩子们一边读经一边对经文提出疑义吗?我看不会。有了疑义,孩子还会去读吗?孩子对经文的质疑会不会多到让他们放弃读经呢?我看会的。因为产生经文的那个农耕时代已经远去,与现在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不同。提倡读经的人只希望孩子接受灌输,不要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认为读经可以使孩子变得文明,可以在若干年后改善社会环境。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从古代的经书中怎么可能提炼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读经的学习方式不适合孩子。读经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与背。背诵是一种必需的技能,但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理解的背诵而不是机械的背诵。胡适先生回忆童年读书的经历时很感激母亲,因为母亲出高额讲课费,请老师为胡适讲解,而不是一味地机械背诵。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心理学教育学常识的教师都懂。那么我们现在的教师能不能在学生读经时提供有益的讲解?肯定不能。理由也是不言而明的。读经会导致用枯燥的背诵消磨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至于说读经可以提高语文水平,更是不值一驳。现代文坛上,周氏兄弟的文章是高峰,他们都读过经,但都认为自己的国文能力主要得益于看闲书。在《知堂回想录》中,周作人先生写道:“本来看小说或者也不能算多,不过与经书比较起来,便显得要多出几倍,而且我的国文读通差不多全靠了看小说,经书实在并没有给了多少帮助,所以我对于耽读小说的事正是非感谢不可的。”说到这里,我要重申,我反对的是在学校里搞读经运动。有些孩子如果对经文真有兴趣,愿意在家里读,那是他的自由,别人自然不能干涉。关于读经我想再引一段20世纪30年代陈高傭先生说的话:“把握现实问题,自己能用思想解决问题的人可以读经;不认识现实环境,盲目崇拜古人的人不可以读经;大学生可以自由读经,中学生、小学生绝不应勉强读经。了解现代思想,懂得科学方法的学者可以指导人读经,权力熏心、头脑腐旧的官僚武人以及文化骗子无资格提倡读经。”老先生说得实在通透。接下来再说说读经典。我赞成读经典,而且读经典应该慎重。必须解决好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经典不是先验的。陈来先生在《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中说:“一个经典之成为经典,在且仅在于群体之人皆视其为神圣的、有权威的、有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的性质并非取决于文本的本身,而取决于它在一共同体中实际被使用、被对待的角色和作用。”我把这段话理解为,经典的价值在于被后人使用。“经”之不推荐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不能再用。因此,哪些东西对孩子有用,哪些东西可以称为经典,选择什么提供给孩子们读,教师要花力气钻研、学习。这是一个大课题。关于经典的定义可谓夥矣。我以为,提供给孩子的经典读物至少应具备如下条件:首先,应该富有童真童趣。其次,应该蕴含着普世价值观,对自然、对人类抱着敬畏、悲悯之心。再次,表达形式要活泼灵动,易于孩子接受。这样的读物必定能经得起时间的磨砺,堪称经典之谓。我看到过很多提供给小学生的书单,符合上述标准的,不多。教师在让孩子读经典时,自己应该先读。教师走进校园,所有行为都应该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随便读,是不妥当的,是一种职业不作为。教师先于学生将文本读通,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为一种教学行为需要周密设计。哪些可以集体读,哪些可以单独读,哪些读后要讨论,哪些读后要积累,哪些可以借助媒体读,哪些可以配上综合语言学习活动,哪些适合固定的时间读,如此种种,这些思考既是操作技术层面上的,同时也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背景有密切关系。经典对于孩子精神成长的好处不用赘述,好的阅读指导设计可以使阅读效果事半功倍。我深爱中华传统文化,也算是下过点功夫,所以我坚决反对在学校里读“经”,赞同读经典,并对读经典保持谨慎的态度。两千余年的专制体制是压在中国身上的沉重包袱。因此,我总提醒自己目光要落在现代,脚站在东方,眼睛要看着西方。小学教员是为着未来工作的。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还要走多久,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我们每天与孩子们的交往质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