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穴位贴敷治疗
字数: 40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朱坤福
出版日期: 2019-04-01
商品条码: 9787557825485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9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泰山学者、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倾情推荐★本书对唐、宋以来历代名家医籍以及现代医家、中医期刊、杂志、报章中发表的贴敷验方、秘方广收博引,遍采众方,纳精荟萃,搜罗完备。★本书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广大中医爱好者、中医从业者及城乡家庭自疗者的一部推荐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简要介绍了穴位贴敷治疗的基本知识,包括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功用与作用机制、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适应证与忌证及穴位选用的原则和方法等;中篇介绍了穴位贴敷治疗的常用药剂,包括穴位贴敷疗法的药物选择、剂型分类、常用中药,并列选通用贴敷通治方30首;下篇重点介绍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妇科、儿科、泌尿生殖系统、五官科、外科和骨科等一百多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的病证概述、辩证分析、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本书对唐、宋以来历代名家医籍以及现代医家、中医期刊、杂志、报章中发表的贴敷验方、秘方广收博引,遍采众方,纳精荟萃,搜罗完备,计选方约1000首。每方按穴位、药物组成、制用方法、主治、附记等内容依次排列,条分缕析,井然有秩。所用药物,取之方便,且方简药微,临床每收良效。本书适用于临床医师和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家庭养生保健的常备用书。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朱坤福,山东朱氏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亚洲知名营销专家、亚洲首席财富演讲专家、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医疗器械培训人。从事医疗相关工作24年,一直致力于古中医学骨科的学术研究、科技攻关,取得丰富硕果,在重量医学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发明17项、实用新型86项,被誉为中国健康产业领军人物、中国很好企业家、中国诚信企业家、中国品牌企业创新人物、中国管理创新领军人物。2005年,朱坤福先生创办山东朱氏药业集团,目前旗下拥有21家子公司,涉及医疗器械、生物诊断试剂、化妆品、保健食品、高分子材料、房产开发、物流配送、企业培训管理等领域。其贴膏生产涵盖骨科、儿科、妇科等,年销售额数十亿元以上,现已成为全国靠前的贴膏生产基地。
目录
前言上篇、穴位贴敷治疗的理论概述章、穴位贴敷治疗的基础知识节、穴位贴敷治疗的历史和发展第二节、穴位贴敷治疗的功用及机制第三节、穴位贴敷的优点和注意事项第二章、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方法节、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流程第二节、穴位贴敷的适应证、禁忌证第三章、穴位贴敷治疗的穴位选用节、穴位贴敷治疗的选穴原则第二节、穴位贴敷治疗的定穴方法第三节、穴位贴敷治疗的常用穴位中篇、穴位贴敷治疗的常用药剂章、穴位贴敷治疗的药剂选择节、穴位贴敷治疗的药物选择第二节、穴位贴敷治疗的剂型分类第二章、穴位贴敷治疗的常用中药节、毛茛第二节、斑蝥第三节、大蒜第四节、白芥子第五节、马钱子第六节、甘遂第七节、旱莲草第八节、吴茱萸第九节、巴豆第十节、天南星第十一节、蓖麻子第十二节、威灵仙第十三节、鸦胆子第十四节、辣椒第十五节、胡椒第十六节、石龙芮第十七节、细辛第十八节、生姜第十九节、五倍子第二十节、苍术第三章、穴位贴敷治疗的通用膏方节、乾坤一气膏第二节、除湿膏第三节、灵砂丹加味膏第四节、犀羚三黄膏第五节、五热膏第六节、导赤泻心膏第七节、养神膏第八节、外台时气膏第九节、行瘀膏第十节、附半饼第十一节、黄连润肌膏第十二节、太乙保安膏第十三节、二龙膏第十四节、万应膏第十五节、万灵筋骨膏第十六节、卫产膏第十七节、五积六聚膏第十八节、五福膏第十九节、追风膏第二十节、独角莲膏第二十一节、涌泉膏第二十二节、黑红软膏第二十三节、风湿止痛膏第二十四节、安阳精制膏第二十五节、胆汁二连膏第二十六节、金丝万应膏第二十七节、观音救苦膏第二十八节、阿魏化痞膏第二十九节、消痞狗皮膏第三十节、毓麟固本膏下篇、穴位贴敷治疗的常见病症章、呼吸系统病症节、感冒第二节、咳嗽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第五节、哮喘第六节、肺炎第七节、肺脓疡第八节、支气管扩张第九节、肺结核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病症节、胸痹第二节、心悸及心律失常第三节、高血压第四节、中风第三章、神经系统病症节、头痛第二节、眩晕第三节、失眠第四节、三叉神经痛第五节、面神经麻痹第四章、消化系统病症节、呕吐第二节、胃痛第三节、胃下垂第四节、腹痛第五节、呃逆第六节、腹泻第七节、便秘第八节、肝炎第九节、肝硬化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病症节、肥胖症第二节、糖尿病第三节、汗症第六章、妇科病症节、痛经第二节、月经不调第三节、崩漏第四节、阴道炎第五节、闭经第六节、不孕症第七节、妊娠呕吐第八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第九节、胎位不正第十节、习惯性流产第十一节、乳头皲裂第十二节、慢性盆腔炎第十三节、子宫脱垂第十四节、子宫肌瘤第七章、儿科病症节、小儿发热第二节、小儿麻疹第三节、小儿咳嗽第四节、百日咳第五节、小儿哮喘第六节、小儿肺炎第七节、小儿厌食第八节、小儿腹泻第九节、小儿夜啼第十节、小儿流涎第十一节、小儿惊风第十二节、小儿疳积第十三节、小儿汗证第十四节、小儿水肿第十五节、小儿疝气第十六节、小儿遗尿第十七节、鹅口疮第十八节、小儿脐部疾病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病症节、淋证第二节、阳痿第三节、遗精第四节、早泄第五节、男子不育症第六节、缩阳症第七节、阴茎异常勃起第八节、急性睾丸炎第九章、五官科病症节、鼻出血第二节、过敏性鼻炎第三节、复发性口腔溃疡第四节、扁桃体炎第五节、近视第六节、结膜炎第七节、麦粒肿第八节、耳鸣、耳聋第九节、牙痛第十章、外科病症节、肠梗阻第二节、胆囊炎、胆石症第三节、乳腺增生第四节、腮腺炎第五节、前列腺炎第六节、前列腺增生第十一章、骨关节病症节、风湿性关节炎第二节、痛风性关节炎第三节、颈椎病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痛第六节、坐骨神经痛第七节、骨质增生第八节、落枕第九节、胁痛第十节、腱鞘囊肿、腱鞘炎第十一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十二节、跌打损伤
摘要
上篇、穴位贴敷基础知识章概述穴位贴敷疗法,亦称发泡疗法,属中医学中较为独特的外治法,有数千年的历史,一直沿用至今,近世还称为穴位药物贴敷疗法。它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学说为核心,通过药物对穴位及患处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协调阴阳,达到外治内效,而起防病治病的目的。穴位贴敷两字,首见于《针灸资生经》,又称自灸、发泡灸、冷灸等。由于是将具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在穴位上,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故曰“灸”。该法是利用药物本身对皮肤的刺激性,就可以达到灸的效果,无需艾绒及其他材料作热源,所以也叫做“自灸”。因为本法可以引起皮肤局部起泡如火燎,形成灸疮,故又叫做“发泡灸”。这种灸疮的情形和艾灸疗法形成的灸疮有相似之处,但它却不用艾绒及其他材料作热源,与热灸相对而言,可称为“冷灸”。一、穴位贴敷疗法的源流穴位贴敷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上古时代,古人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学会应用砭石放血,用树枝刺穴,用草裹敷创伤,用木燃烧御寒却病,这些原始的治病方法就是针、灸、敷等外治法的起源。秦汉时期,是穴位贴敷体系形成的萌芽阶段。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不同的药物贴敷在皮肤上会产生不同的刺激效果,还发现了一些穴位贴敷的药物和一些穴位贴敷的方法,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但尚没有提出穴位贴敷与贴敷疗法有何区别。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中有大量的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记载,如《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约300个医方,外用药方就有106个,其中大部分是贴敷剂。如“炕……以蓟印其中颠……”。“炕”,是一种毒蛇,在此指被此种毒蛇咬伤;“蓟”,此处读作“芥”,即芥子泥;“中颠”,即头顶百会穴。其义指被毒蛇咬伤的疾病,可用生白芥子捣成泥,外敷头顶正中百会穴治疗,这就是现代常用的白芥子灸,虽然当时未见穴位贴敷、自灸、发泡等词,但已知用刺激性的药物外用敷贴于穴位治疗疾病,只是当时尚处于萌芽时期罢了。在我国现存很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收载药物有365种,其中有很多药物具有刺激发泡作用。晋唐宋时期,药物贴敷治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关键性的突破,发泡方法已为医家重视并应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有发泡治病的验方,如“治疔、痈、肿毒,以斑蝥一枚,去足、翅,捻破,复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之封上,俟发赤起即揭去”。对发泡疗法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治中恶风头痛方,芥子末醋和,敷头一周时。”孙氏对药物发泡治疗疾病颇有研究,论述精辟,并描述了穴位贴敷需发泡的特点,扩大了发泡疗法的敷贴和治疗范围。至宋代,本法盛行于民间并详载于医家专著中,以发泡疗法治疗时令病,或结合节气扩展到全身各处以防治百病,并率先将发泡疗法称之为“穴位贴敷”,如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载有:“乡居人用早莲草锤碎,置手掌上,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穴位贴敷。尚能愈疟。”这对后世发泡疗法的应用有相当大的影响。明清时期,发泡疗法的使用更为广泛,施灸使用的药物日益丰富,适应证也日渐增多。我国有名医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记载:“山人截疟,采叶按贴寸口,夜作泡如火燎,故呼为穴位贴敷、自灸。”自灸一词始见于此。同一时代的其他医学著作和文献,如《本草纲目拾遗》、《串雅内编》、《增广验方新编》等医籍,都记载了发泡疗法所用的方剂和方法,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确实可靠。清朝的发泡疗法有很大的发展,不仅应用该法治疗疮疽疣痣等体表疾病,而且还治疗很多脏腑疾患,从穴位贴敷的剂型、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有所拓宽。很有名的数医家吴师机所撰的《理瀹骈文》一书,可谓是集外治之大成,其中有很多关于穴位贴敷的论述,如“疟疾大蒜穴位贴敷方,用大蒜、胡椒、百草霜丸,缚于曲泽穴、内关穴”。该书对穴位贴敷疗法亦作了全面总结,对其治疗原理、药物选择、赋形基质、用法用量、操作方法及辨证施治等,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吴氏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内、外、儿、五官、皮肤等科疾病,“效如桴鼓”,坚持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足”,为穴位贴敷疗法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及至近代,穴位贴敷疗法与其他外治方法一样,越来越受到不少学者和专家的重视,在临床运用、理论研究、剂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几十年来,不少医学科研及临床人员,理论结合实践,在实验和临床验证上进行系统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运用于治疗疾病的范围,包括内、外、妇、儿、皮肤、肿瘤、传染及五官科的疾病,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突破性的创新,不仅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大量报道,还有用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乳腺纤维囊肿、腮腺炎、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额窦炎、梅核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胃痛等,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据相关文献报道,穴位贴敷可调节化疗大鼠下丘脑、垂体中β-内啡肽(β-EP)水平,改善环磷酰胺大鼠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荷瘤小鼠的T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和N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杀伤活性等,故其治病机制可能在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亢进者下降,低下者升高,趋向协调平衡,正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的体现。此外,很多关于敷贴疗法的著述出版,《中医外治》等杂志的公开出版发行,为敷贴疗法的发展交流提供了平台,我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也设立了中医外治疗法研究的专项课题,相信体现了中医传统特色、集药效与穴效于一体的穴位贴敷疗法——中医外治医苑的这朵奇葩,一定能够大放异彩,为人类造福。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科交叉变得更加必要,利用声、光、电、磁等原理配合中药敷贴治疗的方法不断出现,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和药用新辅料,特别是高分子药用材料的应用,除了传统的敷贴剂型外,涂膜剂、膜剂、巴布剂、贴膏、贴片等经皮给药新剂型不断出现;并对中药敷贴经皮给药透皮特性、影响因素和吸收机制等进行了研究,以揭示中药敷贴经皮给药这一古老给药方式的科学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