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铁血七曜

铁血七曜

  • 字数: 35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李乔亚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30572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6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一曲讴歌七曜山区土家族英雄儿女英勇斗争的壮歌。小说交织着英勇悲壮的武装斗争、雄奇独特的自然风物、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韵味浓郁的土家风情。在艺术上,本书也有不少特色;情节前后穿插,加入倒叙、插叙,增加小说文本的曲折性,给读者设置许多悬念,增加阅读期待。人物形象塑造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如刘孟伉的儒雅睿智,鹞子(谭昌耀)的坚定勇武,黄贵霞的热情泼辣,幺妹的忠贞无畏,包括对反面角色黄老抠的吝啬、贪财的刻画入木三分,生动鲜活。
内容简介
英勇悲壮的的武装斗争,雄奇独特的自然传奇;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韵味浓郁的土家风情。作品描述1947至1949年间,以刘孟伉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大后方开展武装斗争以配合解放战争的指示精神,团结、带领王绪定、谭昌耀等一批在压迫中觉醒的贫苦山民,在下川东七曜山区组建游击队,于特别复杂困难的环境下,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富有全国战略意义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作品讴歌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广博胸怀,描写了七曜山地区土家人浓郁的民俗生活风貌,讲述了浸润着土家儿女血与泪的感人故事。
作者简介
李乔亚,1956年出生于重庆云阳县,作家,新闻人。曾经在七曜山区插队六年。大学毕业后在新闻单位工作,担任过《三峡经济报》、《三峡都市报》、《兰州晨报》等多家报社负责人;出版《最后的58天》、《消失前的大峡谷》、《红狐》、《山鬼》、《三峡工程大潮汐》等小说及报告文学10余部。
目录
序  幕…1 第一章  虎啸龙缸悲且愤…9 第二章  红上枝头未绽苞…49 第三章  莽莽林麓起烽烟…103 第四章  嘹亮军歌铁血汉…137 第五章  天若有知天亦恸…171 第六章  可闻松涛尽怨声…209 第七章  悲壮号角震山原…235 第八章  绵绵情思深深恨…265 第九章  铮铮硬骨耿耿怀…307 第十章  飞兵枪声惊敌酋…337 第十一章  鏖战青山埋忠骨…367 第十二章  总把新桃换旧符…401 第十三章  鹰击长空志高远…429 尾  声…453
摘要
    序幕
     1947年的冬天来势有点生硬,才11月初,就冷冰冰地逼迫云阳县城市民齐刷刷换上棉衣夹袄,还假惺惺地给你遮盖上密密实实如同棉絮一般的雾,殊不知那雾团也是湿漉漉的,好像抓一把就捏得出水来。这不,都上午10点过了,还死缠烂绕不肯散去,大东门巷子里这座清静的小木楼,临江的木格子窗户里也大摇大摆地挤进丝丝缕缕。
     随着二楼小书房里轻微的楼板吱呀声,一身材颀长、着一灰色长袍五十开外的男子,缓缓地踱着方步,清朗的目光不时投向门外狭窄的楼梯口,分明是在殷殷等待来人。
     转了一圈,他在檀木书桌旁的椅子上坐下,端起青花盖碗茶,颇有风度地小咂一口,漫不经心盯了一眼木板墙壁上一幅似乎墨迹未干的行草条幅――
     凤有高梧鹤有松
     这是昨天才应这小木楼的主人――老朋友老温之央写就的。
     “咦,索字?不就是换个方式索讨食宿费么?”
     当时他玩笑道。
     “孟伉兄,讨你一幅字,同时得一方印,这房子让你住三年,每天大鱼大肉侍候,鄙人也是大赚特赚?!”
     如获至宝的老温,也不无戏谑地大笑。
     盯着那方“呓叟印”的汉篆,男子清癯的脸上漾起一缕笑意。他习惯性捋捋下巴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胡须――“哦,曾有鉴赏家评价,谓之浑厚华滋,劲峭挺拔,三字大小不等,但曲直、奇正、疏密等对应关系,和谐地统一在方寸之间,颇有风骨卓立的韵致。鄙人只能说,刻印虽貌似雕虫小技,却暗藏大道。何为道?为何道?自悟之。”
     “呓叟啊呓叟,”凝视着这方以前在万县城里开设“艺薮”字画装裱店时成就的题篆,他喃喃自语――“但愿你魂系大半生的神往呓语,不是痴叟说梦哟!”
     楼梯口响起脚步声。
     一张三十来岁年轻英俊的脸出现了。
     刘孟伉快步迎上。
     “刘先生!”
     “咏梧!”
     两双手紧紧相握。
     引客上楼的主人会意地拉上门转身下楼去了。一别又是数年,当年在万县密切交集的两位云阳老乡,两位久历凄风苦雨又是一年多未见面的战友,赓即又来了个热烈拥抱,都不约而同低低地深情叫出声来:
     “同志!”
     今天,彭咏梧是以地下党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身份,约见因躲避敌人追捕一直在七曜山一带乡下活动的老党员刘孟伉。这地点,是刘孟伉提出的。因这地处清静一隅,主人老温虽不是党内同志,但有进步倾向,且是多年交往的好友,堪称安全。两位老战友都曾在川东重镇万县活动过,彭在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刘在国华中学,故地故人喜相逢,自是欣喜中又添豪情。 就在刘孟伉拎起竹笼暖水瓶冲茶的当儿,彭咏梧一眼瞥见墙上的条幅。这行草书,真是大家的风神气度啊!劲疾变化的线条及其空间构造中,宣泄着热烈跌宕的情绪,奔突着畅达不羁的恢宏气势,表现出俊伟的用笔和朴茂的章法。但彭咏梧只在心头默默赞叹了一声妙也,他今天来,断不是为着欣赏或者索讨这位川东名士的书印大作。
     隔着书桌相对落座,两人的脸色立即郑重起来。
     “是这样,孟伉同志。”彭咏梧茶水未动,先谨慎地朝门边看看,再低声交谈。
     他先介绍当前战争形势――
     在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歼敌一百多万精锐力量之后,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10月10日,解放军发布宣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好一个辉煌的历史性转折,这可是已拉开胜利的大幕?!”
     刘孟伉激动地一巴掌击在书桌上,震得两只青花盖碗茶杯,在颤抖中慌乱地溢出些许茶水,他连忙又孩子似的吐吐舌头,朝门口盯了一眼。
     彭咏梧也兴奋地松了松浅色领带,乌黑浓眉下,那双俊朗的大眼里释放出炯炯神光:
     “还有,我们两位四川老乡统率的刘邓大军,已千里跃进大别山,”说着他平伸出右手食指猛力朝前一戳,“就像一把尖刀,直捅他蒋家王朝心窝子!”
     “呵呵,这个独裁王朝刚从重庆还都不久呢,怕是很快就要驾崩在紫金山下啦。天意,这是天意,反动派的必然下场。”刘孟伉若有所思地扬扬眉梢。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