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路由和交换技术实验及实训(第2版):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沈鑫剡

路由和交换技术实验及实训(第2版):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沈鑫剡

  • 字数: 64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沈鑫剡、李兴德、魏涛、邵发明、俞海英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14091
  • 版次: 2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充分体现了教材《交换和路由技术》(第2版)和主流网络技术接轨的优势;培养学生基于Cisco设备设计、配置和调试复杂网络系统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交换和路由技术;培养学生实施网络工程的能力。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和教材《交换和路由技术》(第2版)配套的实验指南,设计了验证教材各章内容的一系列实验,对每一个实验给出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命令行配置过程,由于大量实验都选自实际网络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和实施网络工程的能力。
目录
第1章实验基础 1.1Cisco Packet Tracer 7.1.1使用说明 1.1.1功能介绍 1.1.2Cisco Packet Tracer 7.1.1登录过程 1.1.3用户界面 1.1.4工作区分类 1.1.5操作模式 1.1.6设备类型和配置方式 1.2IOS命令模式 1.2.1用户模式 1.2.2特权模式 1.2.3全局模式 1.2.4IOS帮助工具 1.2.5取消命令过程 1.3网络设备配置方式 1.3.1控制台端口配置方式 1.3.2Telnet配置方式 第2章交换机和交换式以太网实验 2.1交换机实验基础 2.1.1直通线和交叉线 2.1.2交换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2集线器和交换机工作原理验证实验 2.2.1实验内容 2.2.2实验目的 2.2.3实验原理 2.2.4关键命令说明 2.2.5实验步骤 2.2.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2.3交换式以太网实验 2.3.1实验内容 2.3.2实验目的 2.3.3实验原理 2.3.4实验步骤 2.4交换机远程配置实验 2.4.1实验内容 2.4.2实验目的 2.4.3实验原理 2.4.4关键命令说明 2.4.5实验步骤 2.4.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第3章虚拟局域网实验 3.1单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 3.1.1实验内容 3.1.2实验目的 3.1.3实验原理 3.1.4关键命令说明 3.1.5实验步骤 3.1.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3.2跨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 3.2.1实验内容 3.2.2实验目的 3.2.3实验原理 3.2.4实验步骤 3.2.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3.3交换机远程配置实验 3.3.1实验内容 3.3.2实现目的 3.3.3实现原理 3.3.4实验步骤 3.3.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3.4RSPAN配置实验 3.4.1实验内容 3.4.2实验目的 3.4.3实验原理 3.4.4关键命令说明 3.4.5实验步骤 3.4.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3.5VTP配置实验 3.5.1实验内容 3.5.2实验目的 3.5.3实验原理 3.5.4关键命令说明 3.5.5实验步骤 3.5.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第4章生成树实验 4.1容错实验 4.1.1实验内容 4.1.2实验目的 4.1.3实验原理 4.1.4关键命令说明 4.1.5实验步骤 4.1.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4.2负载均衡实验 4.2.1实验内容 4.2.2实验目的 4.2.3实验原理 4.2.4实验步骤 4.2.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4.2.6端口状态快速转换过程 第5章链路聚合实验 5.1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5.1.1实验内容 5.1.2实验目的 5.1.3实验原理 5.1.4关键命令说明 5.1.5实验步骤 5.1.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5.2链路聚合与VLAN配置实验 5.2.1实验内容 5.2.2实验目的 5.2.3实验原理 5.2.4实验步骤 5.2.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5.3链路聚合与生成树配置实验 5.3.1实验内容 5.3.2实验目的 5.3.3实验原理 5.3.4实验步骤 5.3.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5.4链路聚合与RSPAN配置实验 5.4.1实验内容 5.4.2实验目的 5.4.3实验原理 5.4.4实验步骤 5.4.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第6章路由器和网络互联实验 6.1直连路由项配置实验 6.1.1实验内容 6.1.2实验目的 6.1.3实验原理 6.1.4关键命令说明 6.1.5实验步骤 6.1.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6.2PSTN和以太网互联实验 6.2.1实验内容 6.2.2实验目的 6.2.3实验原理 6.2.4关键命令说明 6.2.5实验步骤 6.2.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6.3静态路由项配置实验 6.3.1实验内容 6.3.2实验目的 6.3.3实验原理 6.3.4关键命令说明 6.3.5实验步骤 6.3.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6.4点对点信道互联以太网实验 6.4.1实验内容 6.4.2实验目的 6.4.3实验原理 6.4.4关键命令说明 6.4.5实验步骤 6.4.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6.5默认路由项配置实验 6.5.1实验内容 6.5.2实验目的 6.5.3实验原理 6.5.4实验步骤 6.5.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6.6路由项聚合实验 6.6.1实验内容 6.6.2实验目的 6.6.3实验原理 6.6.4实验步骤 6.6.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6.7HSRP实验 6.7.1实验内容 6.7.2实验目的 6.7.3实验原理 6.7.4关键命令说明 6.7.5实验步骤 6.7.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6.8路由器远程配置实验 6.8.1实验内容 6.8.2实验目的 6.8.3实验原理 6.8.4关键命令说明 6.8.5实验步骤 6.8.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第7章路由协议实验 7.1RIP配置实验 7.1.1实验内容 7.1.2实验目的 7.1.3实验原理 7.1.4关键命令说明 7.1.5实验步骤 7.1.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7.2RIP计数到无穷大实验 7.2.1实验内容 7.2.2实验目的 7.2.3实验原理 7.2.4关键命令说明 7.2.5实验步骤 7.2.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7.3单区域OSPF配置实验 7.3.1实验内容 7.3.2实验目的 7.3.3实验原理 7.3.4关键命令说明 7.3.5实验步骤 7.3.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7.4多区域OSPF配置实验 7.4.1实验内容 7.4.2实验目的 7.4.3实验原理 7.4.4实验步骤 7.4.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7.5BGP配置实验 7.5.1实验内容 7.5.2实验目的 7.5.3实验原理 7.5.4关键命令说明 7.5.5实验步骤 7.5.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7.6RIP与HSRP实验 7.6.1实验内容 7.6.2实验目的 7.6.3实验原理 7.6.4实验步骤 7.6.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第8章网络地址转换实验 8.1PAT配置实验 8.1.1实验内容 8.1.2实验目的 8.1.3实验原理 8.1.4关键命令说明 8.1.5实验步骤 8.1.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8.2无线路由器配置实验 8.2.1实验内容 8.2.2实验目的 8.2.3实验原理 8.2.4实验步骤 8.3多个内部网络串联接入互联网实验 8.3.1实验内容 8.3.2实验目的 8.3.3实验原理 8.3.4实验步骤 8.4动态NAT配置实验 8.4.1实验内容 8.4.2实验目的 8.4.3实验原理 8.4.4关键命令说明 8.4.5实验步骤 8.4.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8.5静态NAT配置实验 8.5.1实验内容 8.5.2实验目的 8.5.3实验原理 8.5.4实验步骤 8.5.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8.6综合NAT配置实验 8.6.1实验内容 8.6.2实验目的 8.6.3实验原理 8.6.4关键命令说明 8.6.5实验步骤 8.6.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第9章三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实验 9.1多端口路由器互联VLAN实验 9.1.1实验内容 9.1.2实验目的 9.1.3实验原理 9.1.4实验步骤 9.1.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9.2三层交换机三层接口实验 9.2.1实验内容 9.2.2实验目的 9.2.3实验原理 9.2.4关键命令说明 9.2.5实验步骤 9.2.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9.3单臂路由器互联VLAN实验 9.3.1实验内容 9.3.2实验目的 9.3.3实验原理 9.3.4关键命令说明 9.3.5实验步骤 9.3.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9.4三层交换机IP接口实验 9.4.1实验内容 9.4.2实验目的 9.4.3实验原理 9.4.4关键命令说明 9.4.5实验步骤 9.4.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9.5多个三层交换机互连实验 9.5.1实验内容 9.5.2实验目的 9.5.3实验原理 9.5.4实验步骤 9.5.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9.6两个三层交换机互连实验 9.6.1实验内容 9.6.2实验目的 9.6.3实验原理 9.6.4关键命令说明 9.6.5实验步骤 9.6.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9.7三层交换机链路聚合实验 9.7.1实验内容 9.7.2实验目的 9.7.3实验原理 9.7.4实验步骤 9.7.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第10章IPv6实验 10.1基本配置实验 10.1.1实验内容 10.1.2实验目的 10.1.3实验原理 10.1.4关键命令说明 10.1.5实验步骤 10.1.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10.2静态路由项配置实验 10.2.1实验内容 10.2.2实验目的 10.2.3实验原理 10.2.4关键命令说明 10.2.5实验步骤 10.2.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10.3RIP配置实验 10.3.1实验内容 10.3.2实验目的 10.3.3实验原理 10.3.4关键命令说明 10.3.5实验步骤 10.3.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10.4单区域OSPF配置实验 10.4.1实验内容 10.4.2实验目的 10.4.3实验原理 10.4.4关键命令说明 10.4.5实验步骤 10.4.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10.5双协议栈配置实验 10.5.1实验内容 10.5.2实验目的 10.5.3实验原理 10.5.4实验步骤 10.5.5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10.6隧道配置实验 10.6.1实验内容 10.6.2实验目的 10.6.3实验原理 10.6.4关键命令说明 10.6.5实验步骤 10.6.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10.7NATPT配置实验一 10.7.1实验内容 10.7.2实验目的 10.7.3实验原理 10.7.4关键命令说明 10.7.5实验原理 10.7.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10.8NATPT配置实验二 10.8.1实验内容 10.8.2实验目的 10.8.3实验原理 10.8.4关键命令说明 10.8.5实验步骤 10.8.6命令行接口配置过程 参考文献
摘要
    第3章 CHAPTER 3 虚拟局域网实验 通过虚拟局域网实验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虚拟局域网产生的原因、作用和实现机制。掌握将一个大型物理以太网划分为多个虚拟局域网的过程。深入了解属于每一个虚拟局域网的终端具有物理位置无关性、每一个虚拟局域网就是一个逻辑上独立的网络和每一个虚拟局域网就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等虚拟局域网特性。 3.1单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 3.1.1实验内容 交换机连接终端和集线器的方式及端口分配给各个VLAN的情况如图3.1所示。初始状态下各个VLAN对应的转发表内容为空,依次进行以下①~⑥MAC帧传输过程,针对每一次MAC帧传输过程,记录下转发表的变化过程及MAC帧到达的终端。 图3.1交换机连接终端和集线器的方式及端口分配给各个VLAN的情况 ① 终端A→终端B。 ② 终端B→终端A。 ③ 终端E→终端B。 ④ 终端B→终端E。 ⑤ 终端B发送广播帧。 ⑥ 终端F→终端E。 3.1.2实验目的 (1) 验证交换机VLAN配置过程。 (2) 验证属于同一VLAN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过程。 (3) 验证每一个VLAN为独立的广播域。 (4) 验证属于不同VLAN的两个终端之间不能相互通信。 (5) 验证转发项与VLAN之间的对应关系。 3.1.3实验原理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所有端口属于默认VLAN—VLAN 1,因此,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属于同一个广播域,任何终端发送的以广播地址为目的MAC地址的MAC帧到达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终端。由于与交换机端口8连接的是集线器,因此,从端口8输出的MAC帧到达连接在集线器上的所有终端。 为了完成如图3.1所示的VLAN划分过程,在交换机中创建VLAN 2和VLAN 3,并根据如表3.1所示的VLAN与交换机端口之间的映射,将交换机端口分配给VLAN。 完成如图3.1所示的VLAN划分过程后,在①~⑥MAC帧传输过程中,MAC帧到达的终端如表3.2所示。 表3.1VLAN与交换机端口映射表 VLAN接入端口 VLAN 21,2,5 VLAN 33,8 表3.2MAC帧到达的终端 MAC帧传输过程到达终端 终端A→终端B终端B、D 终端B→终端A终端A 终端E→终端B终端F、C 终端B→终端E终端A、D 终端B发送广播帧终端A、D 终端F→终端E终端E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