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 字数: 3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葛四友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679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今的分配正义理论主要是义务论的。这种义务论分配正义理论一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康德伦理思想的影响,强调某种保证性和不妥协性,无法纳入现实人性的;另一方面其证成又或多或少诉诸日常道德直觉,需要纳入现实人性带来的某方面的。由此,这种义务论分配正义理论总是面临这样那样的动机困境。本书从后果主义出发论证分配正义,认为后果主义分配正义具有考虑结果的本性,故而可以把现实人性的明朗化、具体化。在此认识基础上,本书形成了一种新的分配正义理论:既包含立足利他心的人道成分(人们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又包含立足自利心的公平成分(人们的所得与贡献应该大致匹配)。自我所有权、私有财产权、自由交易权等的证成整体性地有赖于此,对自由、平等、公平等概念的融贯理解也有赖于此。
作者简介
葛四友,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规范伦理学与近现代英美政治哲学,当前主要的研究兴趣在于重建一种新的后果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同时发展新的后果主义且为之作辩,著有《正义与运气》,译有《运气均等主义》(编译)、《合理性的本质》(合译)和《公共领域中的伦理学》(主译)。
目录
部分
引言
章 绪论
节 研究进路
第二节 证成方法
第三节 研究安排
第二章 正义的功能与性质
节 正义的功能
第二节 正义环境论说
第三节 正义的客观环境与必要性
第四节 正义的主观环境与可能性
第五节 正义的性质
第六节 现实人性与基本的道德直觉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立足应得的分配正义观
节 “应得”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应得与运气
第三节 四种应得基础
第四节 立足贡献的应得
第四章 立足自由的分配正义观
节 日常的自由概念
第二节 从资格正义理论到自由至上理论
第三节 何种自由的转移正义
第四节 获取正义的自我所有权原则
第五节 生活意义与比较基线
第五章 立足平等的分配正义观
节 平等概念
第二节 平等的价值与狭义平等
第三节 结果平等的主观主义价值困境
第四节 机会平等的责任困境
第五节 运气平等的动机困境
第六节 结语
第六章 立足责任的分配正义观
节 平等的尊重与关切
第二节 资源平等的张面孔
第三节 资源平等的第二张面孔
第四节 结语:缘由分析
第七章 立足公平的分配正义观
节 证成方法
第二节 基本的道德预设
第三节 多重的人性设定
第四节 差别原则应用的动机困境
第五节 差别原则的帕累托困境
第六节 正义原则的表面绝对性
第七节 解决思路:现实人性
第三部分
第八章 后果主义的表述发展
节 后果的考虑方式
第二节 适用对象
第三节 后果的实质性内容
第九章 后果主义的三种一般性论证
节 哈萨伊的合理选择论证
第二节 黑尔的语言论证
第三节 卡根的间接论证
第十章 偏向性反驳
节 康德式情谊观
第二节 情谊的日常理解
第三节 情谊行为的内在证成
第四节 情谊行为的工具性证成
第五节 新见解的含义与孝行
第十一章 个人分立性反驳
节 个人同一性假定及其蕴含
第二节 帕菲特的个人同一性理论及其伦理蕴含
第三节 个人同一性的新诠释
第四节 个人同一性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人道与公平
节 再分配的基本混淆
第二节 市场经济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后果主义证成
第三节 权利的后果主义证成
第四节 现实主义的乌托邦:人道与公平
第五节 几点补充
结语 人性的约束与体现
参考文献
后记 我的“中彩之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